04.01 提案點擊丨社區首診、按需轉診比例較低,政協委員建議提升我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提案點擊丨社區首診、按需轉診比例較低,政協委員建議提升我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有利於實現基本衛生服務均等化,有助於強化初級衛生保健,對適應居民新的醫療需求,保障社區居民健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適應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醫學模式轉變需要、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長遠大計。

但目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存在衛生資源投入相對不足、雙向轉診進展緩慢、全科醫生隊伍相對缺乏等問題。今年,市政協委員戚鋒提出了關於《切實提升我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的建議》。

現狀>>>基層衛生服務不完善 市民看病習慣直接去大醫院

每當遇到頭疼腦熱、感冒發燒等病症,有些市民習慣直接去大醫院診治。市民李女士說:“2019年春節前那段時間感冒後發高燒,社區衛生服務站裡病號也很多,考慮到醫生少病人多的情況,我就直接去了醫院診治。”上高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範維青介紹,受多重因素的制約,目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確實存在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的情況。分級診療制度正逐年完善,社區首診、按需轉診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但仍需要一個逐步引導、讓社區居民逐步適應的過程。

建議>>>構建服務合作型醫聯體 滿足居民日常需求

戚鋒建議,應堅持政府主導,合理引入市場機制,完善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的相關政策。強化以政府為主導的社區衛生服務投入機制,並引入市場機制,加大對社區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應推進我市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作,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構建服務合作型醫聯體,讓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可以得到上級醫院專科醫療服務,大力緩解上級醫院過度擁擠的現象,有效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社會效益。

在戚鋒看來,應加大我市全科醫生隊伍培養與建設。公共衛生服務資金要向社區衛生服務站有所傾斜,鼓勵社區衛生服務站內部績效工資分配中設立全科醫生崗位津貼,使全科醫生年收入原則上不低於上一級醫療機構同等年資人員收入水平,使社區衛生服務站更具吸引力。社區衛生服務內容應多元化,拓展社區衛生服務範圍,豐富醫療衛生保健和康養等內容,滿足社區居民日常需求。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建】

提案點擊丨社區首診、按需轉診比例較低,政協委員建議提升我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