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魏徵,著名的打破歷史鐵則"諫臣晚景涼"的男人。然而,他是如何打破這一鐵則的?除了進言,是否有我們所忽略的重點?李世民真的沒有被他惹毛過嗎?真玩脫了他生氣了又是誰去捋毛,怎麼捋的?另外,他日常除了跟皇帝提意見外,還有哪些興趣愛好,或是趣事逸聞?小編這就帶你一次探個究竟!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魏懟懟

魏懟徵出身赤貧,為了生計放過牛當過道士,還前後跟過五個領導,每個都是前一個的終結者——可以講是“五姓諫臣”了。雖然每次都是因領導失敗他與其餘人一起被俘,但因其能力和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後來的領導竟是一次比一次重用他;而他也是嚴格遵守“專心忠誠此刻老闆”的基本準則,在諫臣界闖出了口碑和盛名。所以,他雖然作為"太子黨"一員,多次力諫李建成如何去提防和對付李世民,但李世民在誅殺了自己的兄弟和族人後,留下了他。而據史書記載,他們在玄武門之變後的一次友好會談(加上適當腦補),是這樣的——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李世民:"你為什麼要挑撥我和我哥我弟的關係,你看現在都這樣了!",抖了抖身上的血跡。

魏徵:"唉,建成不聽話啊,聽我的能這樣?那就是你這樣了!"指了指對方身上的血跡。

李世民:"哦呦,你果然很耿直哦。怎麼樣,給你個七八品官噹噹?"停止抖身上血跡。

魏徵:"幾品無所謂。但這次,我不想當忠臣,我想做一個良臣。"(標粗致敬《無間道》)

李世民:"..啥?"

魏徵:"良臣明君,忠臣暴君。"

李世民:"說人話。"

魏徵:"良臣請諫,明君納諫不殺人;忠臣請諫,暴君發怒殺忠臣。"看到我的求生欲了嗎。

李世民:"好的。" 簡直道德綁架,完全無法拒絕。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李·被道德綁架·世民

於是魏徵就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好,好到李世民怕他。怕到什麼程度?怕到自己玩寵物鳥時他來了,為了不讓他看到又批評自己,就把鳥藏到袖子裡(太過真實引起不適);怕到在朝上被他懟到炸毛,回家只敢跟自己的皇后抱怨,好在皇后懂做,說他是明君對方才敢這樣,強行挽到尊;怕到實在氣不過,打聽到了魏徵怕老婆,雖然愛吃醋芹(也有說是菠菜)但老婆討厭就不敢吃,於是故意請他吃飯,上了醋芹又要撤掉,讓對方服軟來獲得惡作劇般的安慰——更別提最後還是給對方吃醋芹吃了個爽。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戰勝魏徵的食品--醋芹

兩人就在這樣日常的良性互懟中(其實主要是魏徵)互相成就,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而魏徵對唐太宗的重要性和影響,到了他的身後時,體現的更加明顯。在他40多歲時,大他20多歲,亦兄亦父亦師亦臣的魏徵病死了。李世民極其悲痛,連續5天沒有上朝。以君王的身份帶領眾臣送別他,更重要的是,魏徵的墓碑,是他刻的。古人也是在這之後,李世民發表了他著名的"以人為鏡"論,並以文字形式,將魏徵列入了他功臣榜的第三位。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鏡子論

但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這一生唯一的逆鱗——玄武門,被侯君集觸動了。這個曾經勸動了當初的李世民弒兄逼父的一代名將,因對李世民心生不滿,居然再次勸服了當朝太子李承乾謀反。這次當然並沒有上次的幸運了,謀反失敗。但李世民仍感受到了命運的反噬。當年種種,再如何粉飾,他身上沾染的長兄的血,永遠在那裡,無法洗淨。而他那懦弱無能的兒子,居然想要仿效當年的他!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循環。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逆鱗”本尊

在調查謀逆案的過程中,李世民發現魏徵,這個在自己面前一直自居耿直本直的人,這個自己的心腹,居然偷偷地把每一份給自己的諫書,都另擬一份給史官。我以為的互相成就,在你看來不過是不夠保險的掣肘。那麼你耿直的那面是在等我犯錯嗎,而你的另一面,竟是如此步步謹慎步步靜!憤怒的李世民想到了對方曾擔任太子的老師,而這次謀逆的人也是他曾向自己保薦的。背叛的痛苦過於巨大,於是,那個自己親手一筆一劃刻上的墓碑,也由他下令推倒了。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魏徵墓

李世民清醒過來是在一次他親征的勝仗後。那是一次大捷回師。可惜的是,損失了幾千名將士,也沒能一舉殲滅那個國家。在回程的路上,李世民習慣性地開始自省——他突然反應過來,不是魏徵,如何成就一個當今現在的對自己極高要求,極度自律的君主。他終究錯怪了他,一代君王不禁頹然。為了掩飾或追憶設呢,李世民說:"如果他在,不會讓我打這一趟。"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是的,如果他在。他會上諫,御駕親征雖能極大鼓舞士氣,但以你之尊,上戰場也太過兇險。你不要去,你要保重龍體。你,是我們國家的現在,也是未來。

“兩面五姓”的魏徵,靠八個字保命高升,與李世民互相成就

往日美好(互懟)時光

這場仗回去後,李世民立即魏徵因太子謀逆一事,受損的名譽進行平反,並重新立起了他的墓碑。當朝撥亂當朝事,且時隔僅兩年,李世民不論是胸懷還是見識,都乃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了。魏徵終究是魏徵,他用一生來踐行了他對李世民"明君"的要求。而李世民,也不負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