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提起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的西社村,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座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山村,它的出名在于,它曾是享誉上党潞安府八县的富裕村庄,有着财主村的美名。依托大禹山的呵护,受台地厚土的滋养,在历经千年的风雨中,它为我们凝固了一群独具特色的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民间建筑遗产,数量多、构建精,风格鲜明。置身其中,可以领略到明清民国时期晋商的风采、触摸到传承不息的文化脉搏、感受到包容大度的儒商精髓。

西社村现存古迹众多,遗存丰富,庙堂阁楼古香古色,水利建筑依稀尚存,北穷南富的民居分布格局,以及地窨院与窑楼院的鲜明对比,营造了一个充满个性的古老村庄,曾经的上党八音会演绎着数百年的盛衰枯荣的故事,这就是入选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西社村的独特魅力。

西社村位于长治市区的东北部,距离平顺县城西北部16公里的台地上,从市区出发走东外环往东北方向25公里。这里有大家熟悉的古风乡韵,古庙、古树、石碾、石磨、石臼、石板路……还有大家少见的地窨院,以及似曾相识的融汇中西建筑精华元素的民国风情门楼。

这是一个历史上曾经以富裕闻名的村庄,留下了众多气派豪华的窑楼院;这也是一个贫富民居对比鲜明的村庄,保留了穷人赖以生存的众多地窨院。无论是美轮美奂的民国建筑,穴居历史遗存的地窨院,还是大庙后墙建小庙的观音堂,都是晋东南地区极其罕见的民间建筑实例,有着独特的魅力,更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曹家大院曹生香的院子,中西合璧的气派门楼。

沿着长治市东外环路一直向北,然后右拐往平顺方向行进,大约4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本次走访的目的地西社村了。远远望去,西北方向的大禹山伸出两道山梁像温柔的手臂,把西社村拥抱在怀里。西社村就坐落在山前的黄土台地上,如同一位饱经风雨的沧桑老人,迎来了胡哥一行的走访。

据随行的平顺地方文化学者赵伟平介绍,清中期至民国初年,西社村商贾辈出,富户众多。村里流传的口语说:“穷枣园,烂池头,有钱住在堂前头”,富人住的堂前头是哪里呢?就是村子南边观音堂到戏楼的一条东西大街,俗称堂前头的前街。这条街,堪称乡镇里的小长安街。

这一条前街,全长不到两百米,宽却有十米多,这在清代乡村的道路上,绝无仅有。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安街,最初的长度也只有370米,宽15米,所以称前街为西社村的长安街一点也不夸张。就在这条前街南北两边,分布了十几家富商巨贾的豪华窑楼院。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曹家大院老二曹生芳的主院。

一座院落是一道风景,一幢窑楼藏几多故事。无论是风景还是故事,都离不开一个曹字,因为这些富商窑院的主人,都姓曹,往上数十几代,都有些沾亲带故的血缘关系。这些矗立在前街两边的豪宅大院,各有特点,竞相媲美,奢华之处各有内涵。

要说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些豪华气派的富商院落都是大小四合院格局,无论是一进还是两进、三进乃至六进院,都是坐北朝南、前低后高的格局。不同于他处的地方在于,明明这些豪宅都建在平地上,却是主屋普遍砖碹窑洞,坐落在青石台阶上,窑洞十分高大,加上顶部的夯土,高度要超过两侧的棚楼;而且窑面是青砖一砌到顶部拦马墙,墙顶有砖檐勾瓦出檐,门窗上部为圆拱,四周作各种复杂的砖雕装饰。院落大门则形式多样,风采各异。文章开头说到的中西合璧的民国风味,主要就是指曹家三兄弟的门楼装饰。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曹家大院老大的门楼。

曹家三兄弟的宅院位于观音堂前街北侧第一户,是三个独立的平行大院,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在一片清末民初豪宅中异常显眼,俗称曹家大院,这也是众多文人学士、画家、摄影家最热衷欣赏的建筑群。曹家大院的显著特点就是中西结合的民国风情门楼、各处砖雕图案最精美、砖雕匾额以及窗户上下砖雕文字诗句众多。

西边第一户就是曹家三兄弟的宅院,村里人叫做下新院,一进五院,东西约50米,南北约60米,由北面三个平行的主院落和南面的两个附属院组成。从西到东分别是老三曹生香、老大、老二曹生芳的院子。三个主院落东西并列七孔高大的砖碹窑洞,建在石台阶上,东西三孔为老三、老二的,中间一孔为老大的,因为老大刚娶妻就夭折,寡妻独居至老。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曹家大院自省堂。

西边三东家曹生香的大门楼一眼看去就是民国风情,顶部三角形和尖圆拱结合,立面呈三层,层层砖砌叠涉缩进,或圆拱形,或尖拱形,在各种造型衬托下,高大的门楼巍然挺立,远看大气森然而又凝重。门额处最上部为圆形砖雕八卦,卦名卦画,清晰可辨;中间是长方框,内题“平为福”三个阴刻大字;最下面是半圈砖雕花卉图案,图案生动逼真,立体感强烈。两侧的影壁墙也是别具特色,上部凸起半圆,中间凸雕“福”、“寿”二字,一边一个,下部还有一个八边形内嵌框,中间凸雕富贵牡丹瓶花。西式建筑样法和中式砖雕图案结合,既有儒家文化的影响,又折射着西方的审美意味,和谐而统一,从中能感受到房主人开阔的眼界和包容大度的胸怀。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组合吉祥字影壁。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石刻对联。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精美窗雕。

这也是曹家大院,却有着罕见的中西合璧民国建筑风情

篆字压窗石雕。

进去院子里面可以看到,正窑立面门顶部镶嵌着石刻“自省堂”三个大字,正窑和厢房的门拱、窗拱、压窗石、墀头、门槛等处,所有砖石均有雕花装饰,无论是祥草珍禽瑞兽,还是各式吉祥线条,均雕琢精细,写实性强。东西厢房门两侧还镶嵌石刻对联,分别是“文成蕉叶书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水色凝蓝辉宇栋,山光摇翠上楼台”。

中间曹家老大的门楼相对窄小,但同样精致。三角形门墙间方形立柱,门墙从上到下分别雕刻鹤荷(和合)如意图、“福寿康”砖雕字、半圈花卉;两侧影壁圆框内砖雕“五福捧寿”图案,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翩翩起舞,寓意吉祥。

西院曹家老二曹生芳的住宅大门不存,但是院里的砖雕文字最多,也最有意思。最醒目的是进门影壁墙上的凸雕组合字“福禄寿”篆字,整体是图案,细看,有福字、有禄字、有寿字,字图结合,蕴含着有福有禄有寿的美好愿望。二进院子门两边同样有影壁雕刻,一边是“福禄”的组合字,一边是“祯祥”的组合字。三孔主窑洞门拱上雕刻有“慎修身”“树德”“务本”字样,窗拱上的雕刻为“遣兴千杯酒”“消闲万卷书”,“雅室枝叶茂”,“春风桃李新”,都是红色篆字,古香古色又别具风味。

这些图文雕刻一方面反映了曹家兄弟财力的富足,另一方面又在凸显张扬个性的同时,明示着主人追求儒雅爱好诗书的精神境界。这种矛盾的体现,也正是当时西风东渐带来的影响,所以才有这种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