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農村人怎麼不養牛了?

1134993006平淡生活


"現在農村人怎麼不養牛了?"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以前在農村,很多勞動力都還是以種植莊稼為主,偶爾外出打工補貼家用。所以,那個時候村裡面家家戶戶基本上都養幾頭牛。然而,現在不一樣了,回到農村老家,你會發現不僅牛很少養了,連雞鴨養殖的數量都大不如前了。而這其中的原因啊,主要如下:



農村缺乏勞動力

養牛,可不輕鬆,一兩頭牛就需要有人天天上山割牛草,然後挑回家。這可是一個苦力活,需要一個年輕一點的勞動力。然而,大家都應該看到,農村的勞動力不在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而是轉移到了務工上來。也就是說農村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這一去,很多人一年的時間裡只有春節那幾天假期待在家裡。這樣,沒有了勞動力,當然就沒有人去養牛了。



牛的作用大不如前了

以前養牛,目的主要是用來耕地。這種玉米、種大豆等,都需要犁地,而犁地沒有一頭牛是幹不了的。所以,那個時候牛在農村的地位很高,作用很大,是每家每戶都需要養殖的。所以,一到了春種時節,村裡子到處是牛叫聲。

而現在,農業技術發展了,有耕機了,完全可以取代耕牛了。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家裡的很多田地都丟荒了,不需要耕地了,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養牛了。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農村不養牛主要是主要經濟來源發生了變化,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可以說,是經濟發展,時代進步的結果。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牛對於農村人來說,曾經是頂天的存在,牛算得上家裡的成員一樣。

我小的時候,父親對待自家的耕牛很好。他常說你把牛管好,牛才能把田弄好,保證全家有飯吃。除了常規的牛草充足,必要的時候還按照傳統餵給耕牛米酒,以壯牛膘。夏天常常早起去割牛草,圖個新鮮;冬天常煮熟食給牛吃,保證不掉膘。聽說壁虎營養高,還抓壁虎硬塞給牛吃。父親養牛養得好,毛光油亮,耕起地來當然利索了。

記得有一年,父親生病,我也用牛耕過田,雖然辛苦,卻也別有情趣。當時家裡養了頭母牛,長得像個奶牛一樣,還帶著一個小牛仔。早上起來到坡上,想方設法將牛仔攔在牛圈裡,只放母牛出來,省得牛仔動不動來吸奶,影響勞作。喂好母牛後,就開始耕耘。歇工後再讓母牛與牛仔團聚,讓他們吃草,然後自己也在坡上煮飯吃,路遠懶得回家。

中午無事,就拿嫩青草逗牛仔玩。混得熟悉了,牛仔像小狗一樣好玩,可以在田埂上把牛仔放平,墊在頭下當枕頭用,還可以翻來翻去的,現在想想真是好玩。

可是現在,十不存一。以我們村為例,500多戶,不到50頭牛,後續還將逐漸減少。家裡的兩個小姑娘,看到牛還感到很稀奇的樣子,讓我哭笑不得。

世事滄桑,白雲蒼狗,往往如此。

為什麼養牛的人越來越少?

1、勞動力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發展不力,大量的勞動力只有外出務工,以養家餬口。在家裡的都是一些老人了,養牛是一個體力活。平常的餵養與使用耕牛都是需要體力,沒有壯勞力根本無法實施。

2、機械化的不斷普及加劇了不養牛的現狀。耕田機的出現,也使耕牛的存在價值大為下降。耕田機平常不需要照顧,農忙時只須加上機油與燃油就可以工作。相對於耕牛,大大降低了所需要的勞動力與時間。同時,隨著現在農耕路的不斷普及,使用耕田機更加方便快捷,耕牛的重要性就不斷地下降了。

3、養牛的效益不明顯。產業的發展要講究規模化,山區的現狀卻不利於發展規模的飼養業。沒有實現機械化餵養,一個人養牛的經濟效益很低,但是耗費的勞動量卻很大。雖然牛肉的行情不斷上漲,但是養牛的人越來越少,也有準備創業養牛的返鄉農民工,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構洞潘啟智


我的老家在豫南農村,靠近湖北,當地農民養殖的是南陽黃牛。在我童年記憶裡,很大一部分都是關於養牛放牛的經歷。



所以為什麼現在農村不養牛了?我覺得自己還算有發言權。好像從00年開始,我們村的人陸陸續續都把耕牛賣掉。到現在,整個村子只有一戶人家養牛。



造成這種現象,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就是早些年農村耕牛被偷現象很嚴重。

在9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那裡的農村人除了種地,很少有人外出打工,養殖黃牛算是為數不多的經濟來源。



我小的時候,父母每到晚上幾乎沒有睡過囫圇覺。晚上都在牛棚裡住,就是為了防止耕牛被人偷走。當時的現象很普遍,並非我們一家如此,整個村子十里八鄉都如此。

但是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稍一個疏忽,就會出現意外。



那些年經常聽到我們村子或者隔壁村子有耕牛被盜的消息。被盜的人家呼天搶地,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愁眉苦臉。

因為耕牛隻要被盜走後,找回的幾率太小了。

當然也有小賊偷牛時被抓到,對待這種人,村民恨得直咬牙。直接全部圍上去將對方的腿打斷,或者更嚴重。

那段時間,不但耕牛經常被偷,就連羊豬雞鴨等也如此。



很多村民都說是養牛是給賊們吃的,所以慢慢不願意再養下去。

第二點就是農田耕作方式的變化。

在00年前後,農村很多人家都買上手扶拖拉機。它耕田種地的效率要比牛快上好幾倍。而且手扶拖拉機也不需要有人專門每天餵養。所以用牛耕地的方式逐漸淘汰。

另外養殖黃牛基本靠麥秸作為草料。自從收割機出現後,麥子在地裡邊就收割完畢,草料都打碎在田裡面,蒐集起來非常麻煩。




再加上養殖耕牛,每天提心吊膽,所以村裡人漸漸不再養。

第三點則是農村居住條件的變化。00年前後,村裡的年輕人陸續外出打工。他們手裡有了閒錢,回來都會翻修房子,蓋上二層小樓。

新房地面用水泥硬化過,屋裡面收拾的非常乾淨。




而養殖耕牛,牛糞味道非常大,所以年輕人都不願在家裡養,老年人也沒那個精力。

正是由於上面幾種原因,現在農村養牛的人家非常稀少,很多農村的小孩子,甚至連牛都沒見過。


南陽最帥小農民


是的,現在農村基本很少養牛了,依稀記得小時候的我,家裡養著一頭大黃牛,每天放學回家就要去放牛,在田野上,在小溪邊,那時的快樂,那時的我。那時候放牛娃一個接一個。現在田野上看不到牛,看不到那放牛的孩子。

現在的田野上,到處亂草叢生,雜草叢生,以前放牛都找不到草吃。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我想總結一下

1 為什麼不養牛

以前我們養牛主要就是為了耕地,在農村一頭牛頂十個人,每年春種秋播,都少不了要牛來耕地,沒有牛就種不了地,也就沒有收入,所以牛是農業的重中之重,家家戶戶必不可少,每年秋收冬藏也少不了用牛車運輸。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耕地都用上手扶拖拉機,這個更有效率更好的機器,既能耕地也能運輸,牛漸漸地被淘汰,漸漸地農村已經沒有人再養牛了。

2 養牛有什麼不好?

農村人不養牛主要還是有幾個缺點,首先是養牛將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前 牛是農業必不可少的,為放牛花的時間也是值得的,現在誰還會為放牛花大量的時間,放牛每天早上,下午都要去放,一天兩次,一次3個小時左右,基本一天就中午能做點事,所以人們肯定不願意養牛,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有用的事情,還有,放牛花的精力也不少,由於放牛基本都在田野上,很多莊稼有時候被牛吃,所以,放牛需要看緊,吃掉莊稼就不好了。還有其他一些比如要給牛搭牛棚,冬天冷也要放牛,類似這樣事情很多,太麻煩所以,農民們也就不養牛了。

那養牛真的不行嗎?這個當然不是,但是現在農村養牛我覺得應該改變一下,首先要擴大規模,我們說養牛太麻煩,既然麻煩索性多養,搞個小型養殖場,另外 現在牛肉市場不錯,這將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方向,還有 現在農村很多人外出打工,有些荒地可以使用,田野上有大量的草給牛吃,在成本上我們只需要投資時間,所以養牛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周嶺兄弟


說到農村養牛,一下子又勾起了我小時的記憶。記得四五十年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頭耕牛,一來是為了耕田,二來是每兩年就會下一頭小牛犢然後出售賺錢。那時,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把牛趕到田野或山上去放牧。如果碰到學校放寒暑假,小夥伴們結伴出去放牛,當牛吃草時輪流派一兩個人看護,然後其餘的人就可以去抓魚丶捕鳥丶採野果、挖草藥丶採野菇,或者是玩捉迷藏,一個個玩得可開心了。晚上一睡到床上就盼著天快亮,第二天一大早小夥伴們就爭相把自家的牛牽出了牛欄,然後趕到約定的田野或山上,一玩又是一整天……幾十年過去了,可兒時放牛的情景還一幕幕深深地留在了腦海裡。

幾十年的今天,由於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村子裡留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童,已經很少有人家養牛了,至於耕田大都已用上了農機。儘管城市和農村人們都喜歡吃牛肉,可養牛牛的人卻很少,尤其是辦養牛場的幾乎一個縣也沒有幾家,有也是小規模的。

現在農村的牛越來越少,牛越來越難養,利潤越來越低,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是農村環評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要建一個養牛場,就要按國家的標準來實施,首先是距離村莊至少500米以上,其次是糞汙的處理要建化糞池,還要建汙水處理系統,:就這樣的標準,農村小規模的養牛場根本不可能達得到。二是養牛利潤越來越低。首先是牛犢價格不斷上漲,飼養成本不斷增加,而牛肉價格卻始終難以上漲,這就導致了養牛的利潤越來越低。牛肉價格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為了調控,大量進口牛肉。三是牛犢越來越難買。一家一戶的牛犢更本滿足不了養牛場的需求,而大型種牛繁育場根本就不會把牛犢往外面出售,因為他們都懂得繁育不如育肥利潤高。還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最終導致了農村養牛業的不理想。


葉公來幫忙


現在農村人怎麼不養牛了?十多年前農村家家戶戶都養牛,牛能幫農村人幹活(拉車,犁地)。現在怎麼都不養牛了呢?

問題很簡單啊,現在的農民都用鐵牛了,養牛幹嘛?

記得小時候,我家就有一頭大牛,哦,還有一個小牛犢。我的印象中,我家的牛很主貴,我父親專門給老牛蓋了三間瓦房,最北頭的一間喂牛,中間放閘刀,南邊那間放麥草。

我家的母牛為我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起碼我的父親靠著它養活了我們一家子人,現在想想還是無限的想念我家的老牛。後來我上學期去了,父親什麼時候把牛賣了我也不知道。總之是添了點錢買了一臺鐵牛,手扶拖拉機。這樣的耕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也減輕了我父親的勞動量。

老牛為我家付出了很多,拉車耕地,還有積攢下來的牛糞還可以上到地裡施肥。很感謝老牛的任勞任怨,現在它在天國了吧,想想有些小傷感,畢竟背板過我的童年。


農村老俗話


以前耕地需要牛,所以每個生產隊至少都要養一頭牛,還記得那時候牛是每家輪流放,當然放牛的活就是我們小孩幹了,現在確實基本上見不到誰家有牛了。

現在耕地都是用機器了,就算是我這樣的山區都是用的手扶式小機器,而養牛主要就是為耕地用,現在用不著了自然就不養了。

牛一天要吃很多草,養牛就要每天牽外面去放而且還得時時盯著,要不有可能一不留神就把別人的莊稼禍害了。養牛太費神費力了,如果不是養來賣應該沒人會養了。


農村隨拍君


大家好,我是嬌豔的小明。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以前我們養牛主要就是為了耕地,在農村一頭牛頂十個人,每年春種秋播,都少不了要牛來耕地,沒有牛就種不了地,也就沒有收入,所以牛是農業的重中之重,家家戶戶必不可少,每年秋收冬藏也少不了用牛車運輸。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耕地都用上手扶拖拉機,這個更有效率更好的機器,既能耕地也能運輸,牛漸漸地被淘汰,漸漸地農村已經沒有人再養牛了。

其次農村人不養牛主要還是有幾個缺點,首先是養牛將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前 牛是農業必不可少的,為放牛花的時間也是值得的,現在誰還會為放牛花大量的時間,放牛每天早上,下午都要去放,一天兩次,一次3個小時左右,基本一天就中午能做點事,所以人們肯定不願意養牛,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有用的事情,還有,放牛花的精力也不少,由於放牛基本都在田野上,很多莊稼有時候被牛吃,所以,放牛需要看緊,吃掉莊稼就不好了。還有其他一些比如要給牛搭牛棚,冬天冷也要放牛,類似這樣事情很多,太麻煩所以,農民們也就不養牛了。

最後現在農村養牛我覺得應該改變一下,首先要擴大規模,我們說養牛太麻煩,既然麻煩索性多養,搞個小型養殖場,另外 現在牛肉市場不錯,這將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方向,還有 現在農村很多人外出打工,有些荒地可以使用,田野上有大量的草給牛吃,在成本上我們只需要投資時間,所以養牛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三農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嬌豔的小明


現在農村人怎麼不養牛了?

過去農村人飼養大牲畜,沒有是為了殺了吃肉的,都是用來農業生產中使役的,所以叫役畜。從大家畜的種類看,每一樣都有自己的主要用途,各有分工。從流行成語和俗語中,也便能知其大概。比如說,“懶驢上磨屎尿多”“推完磨殺驢吃”,說明驢的主要作用是推磨,“騎驢看唱本,驢馱人背”,說明驢也常被用來當做代步工具,或者用來山區馱運。“千里騾馬”,說明騾馬速度快,主要用於長途運輸,而牛,是大牲畜中唯一被加上個耕字的,雖然驢和騾馬偶爾也有來耕地,但絕對不會叫耕驢耕馬,而牛千百年來一直被稱做耕牛,“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所以牛主要是用來耕地的。而“汗牛充棟”“老牛拉破車”,說明牛也偶爾用來拉車,牛車是一種傳統的農村運輸工具,主要用來往山裡運糞。

說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了,為什麼現在農村人不怎麼養牛了?因為耕牛的這些基本用途,現在用不上了,沒有使役價值了。

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有個口號是到1980年實現農業機械化,我們煙臺地區當先進,張羅著要在1978年實現農業機械化。晏子是經過那個時代的人,知道那時候農村機械化地進程。確實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農村生產隊耕地,幾乎全部都是拖拉機耕地了,每個生產隊只剩下一頭耕牛,用來耕一下田邊地角農機做業不方便的地方。當時的機播機收,也已經比較普遍。但是,1983年我們煙臺地區全面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也就是分田到戶,大農機的服務體制不健全,小型農機還沒有推廣,農民也沒錢購買農機,所以家家戶戶又開始養牛。役牛的需要,也帶動了母牛養殖業,有些人家專門養母牛下牛犢賣錢,當然這牛犢也是為了長大了當耕牛。

但是,時間不長,到90年代以後,小型的農業機械斷推廣,手扶拖拉機、12馬力拖拉機在農村廣泛應用,而農民經過前幾年的積累,手裡也有了點錢,知道拖拉機耕地也好同,運輸也好,都比牛也快得多,並且也不用吃草料那麼麻煩,所以短短几年間,耕牛退出歷史舞臺,被小型的拖拉機給代替了。

現在,做為牛這種動物,很少被稱做耕牛了,根據期作用,被稱為奶牛和肉食牛。而奶牛和肉食牛,不太適合一家一戶小規模養殖,往往適用養殖場規模化養殖,所以,多在牧區進行規模化養殖,農作區一家一戶養牛的現象,基本不存在了。而隨著我國現在推行的土地流轉,農業規模化種植,耕牛必定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齊東晏子


現在農村不管養什麼的,養雞養牛養豬的都在減少,但是養牛減少的最厲害現在農村偶爾還能看見一兩頭牛。可是看看每年得牛肉價格都在漲,為什麼農村人不養幾頭牛補貼家用呢?

首先就是農村人現在不需要牛了,以前小時候只要是農村長大的基本上都放過牛。一到夏天的時候就把牛拴在那裡了,然後一群人跑去河裡洗澡。以前養牛都是為了犁地,可是現在農村種地種田的人都沒了,那就不需要養牛了。加上農村都是以老人小孩為主了,養牛也沒有必要了,也養不起,沒人放了。現在即使有種田種地的了也都是機械了,就連我們我們這邊山區犁地都是用的機械了,那種小型的犁地機。機械化慢慢要取代以前落後的生活生產方式。


其實這也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以前養牛了為了農業方便,現在小農經濟已經是在歷史的邊緣了,小農經濟註定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了,所以即使有養牛的也不再是一家一戶一頭牛的情況了,而都是慢慢的要規模化養殖發展。

現在養牛的成本也在提高,飼料牧草,牛犢越來越貴,那種一家的小養殖戶越來越承受不起了,加上現在土地大量拋荒,沒有稻草秸稈這些養牛也很難過冬了,小養殖戶靠買的話還是很難,加上環保等等各種原因,現在農村不管是散養戶還是小規模養殖戶都在慢慢減少,我們張家界這邊我認識的幾個牛販子已經是無牛可買了,每次跑到湖北,湘西去買。



以前小時候的時光已經回不去了,騎著牛,走在田埂上,那時候真的是無憂無慮,雖然日子過的清苦,很窮,但是總沒有現在這麼累。日子是越過越好,人越過越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