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金服透視鏡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歷經十七年孕育,在戰火紛飛中誕生。光陰似苒、物轉星移,2018年12月1日我們將會迎來她建行70週年。

她幾乎一路坎坷,但卻一路凱歌,譜寫了一部壯麗的詩篇。如果可以穿越時間,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還在母腹中孕育的階段,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最早的雛形——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的那個年代。

文獻參考:上海市銀行博物館、湖南日報、貨幣戰爭

喜歡研究金融發展史的人也許知道,我國第一家外資銀行是英國麗如銀行,第一家中國人自辦的銀行是中國通商銀行,還有一些老牌如匯豐、花旗、金城、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卻不知道曾經有過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兩張老照片,帶我們重拾蘇區銀行的黑白記憶,瞬間記住那段崢嶸歲月。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革命鬥爭中的經濟鬥爭

1927年大革命失敗,為了挽救革命,打擊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這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之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並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星火燎原,革命根據地迅速發展,一年多時間中,從湘鄂西、海陸豐到閩浙贛、陝甘寧等地遍佈革命根據地。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湘鄂西、海陸豐、閩浙贛、陝甘寧革命地形圖

此間由於開展經濟鬥爭的需要,根據地相繼建立了各種銀行。最早的是在1927年冬成立的福建上杭縣蛟洋區農民銀行,之後又有廣東海豐縣成立的勞動銀行、贛南根據地成立的東古平民銀行,以及閩西工農銀行、贛東北貧民銀行、鄂豫皖蘇維埃銀行等。這些銀行多發行過紙幣,有的還鑄造過銀幣和銅輔幣。1931年11月7日,黨中央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第一次執委會議上,決定建立“國家銀行”,毛澤民任銀行行長。1932年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下文簡稱:國家銀行)正式建立。預計資本總額為140萬元,當籌到20萬元時即開始營業。

漳州大捷,第一桶金來的那麼幸福

籌到20萬元即開始營業,但20萬元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無產階級眼裡更是天文數字。

革命需要槍,但更需要的是錢,解決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只有通過戰爭獲取。為此,每逢紅軍有重大作戰行動,國家銀行都會組織沒收徵集委員會,隨部隊到前方籌糧籌款。

1932年,毛澤東指揮的漳州戰役大捷後,毛澤民也隨軍來到漳州。他走街串鋪,找商人們談話,宣傳紅軍的政策,希望商人們與紅軍保持經常的貿易聯繫,互通有無。同時,國家銀行在漳州城頒佈了有關沒收和徵集的佈告,紅軍不沒收商店,但可以接受商店老闆捐款。這一政策受到漳州大小商戶的擁護,紛紛捐款。這次出征,紅軍不僅得到大批軍用物資,還籌得105萬大洋,國家銀行的資金有著落了!幸福來的那麼的突然,這讓毛澤民高興了好一陣子。

為了將在漳州籌集來的部分資金儲存起來,國家銀行決定建立一個秘密金庫,他們在臨近瑞金的石城縣爛泥壟村找到了一個靠山的房子,緊靠房後的山坡上開有一個地窖,這個地窖空間不太大,但是十分乾燥。而且在地窖前的這座房子,既可以掩護,又可以派人看守。國家銀行將秘密金庫選在此處。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國家銀行金庫

為了保密,存庫那天沒有使用國家銀行的工作人員。要放入秘密金庫的黃金(金條、金器、金飾等)由部隊的戰士提前用麻布包裹好,放在5個挑擔裡。另有20擔的銀元和銀元寶也提前包裹好。還有3個擔子的珠寶和2個擔子的紙幣(外幣和國民黨的法幣)。這30擔“寶貝”由一個排的戰士輪流挑到離那間房子還有一里路的山下停住,然後放出警戒。到了晚上,再由另一個排的戰士將這30個擔子趁著夜色挑進房子內,再存到房後的地窖裡。為了防火,這30個擔子都用事前準備好的石板蓋起來。當這些“寶貝”清點打包時,毛澤民都親自過目。放置到地窖後,毛澤民也親自視察。他們將30個擔子的東西造好清冊,一共兩份,一份由毛澤民親自保管。為了保密,清冊上寫的是黃酒若干,白酒若干。黃酒代表黃金,白酒代表白銀。那些擔子放好後,由戰士們用石塊將地窖口堵死,外面做好偽裝。第二天,參與貯存的紅軍戰士全部撤離,另外換了一些戰士在地窖前的房內守衛。

在保密工作中,毛澤民首先不讓國家銀行的人沾邊,然後又組織了4批戰士來運送,每一批人只掌握一部分信息。包裹金銀的?知道儲藏何處,負責運輸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儲藏包裹的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最後警衛的更是毫無線索。不僅如此,毛澤民在清冊上還以黃酒白酒來掩飾,真可謂思慮周詳。“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一決策十分高明。在後來紅軍被迫撤離中央蘇區進行長征時,當初儲備的這部分資金髮揮了極大的作用。”

隨著各樣的制度逐漸完善,“國家銀行”的分支機構也陸續建立,如福建省分行在長汀成立,江西省分行在寧都成立,又成立了瑞金支行。之後各根據地銀行也統一改為“國家銀行”的分支機構,獨立經營,但仍可以“國家銀行”省分行的名義發行貨幣。

“謎”一般的部隊: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縱隊第十五大隊

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縱隊第十五大隊,這幾乎是無人知曉的部隊番號。

這支由上百人組成的特殊編隊裝備的武器,不是長槍刺刀,也不是炸彈大炮,而是160多副扁擔挑子。肩挑手扛的擔子裡,載有黃金150斤、白銀840斤,以及大量的珠寶、銀元、蘇維埃國家銀行印製的紙幣,還有幾臺死沉死沉的印鈔機和鑄幣機。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蘇維埃國家銀行也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後,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毛澤民擔任起“扁擔銀行”的政委,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和極端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爬過雪山草地,翻越萬水千山,即使經歷艱苦卓絕,依然恪盡職守,沒有放棄嘗試利用貨幣的發行和回籠,幫助軍隊沿路籌款,馳援百姓活躍貿易。最終守護住紅色金融僅存的微弱火種,服務黨中央財政需求,保障紅軍物資供給,這個幾乎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銀行,被挑在了肩上,走完了兩萬五千里長徵。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克服艱難 創造奇蹟

“扁擔銀行”:毛澤民肩挑紅色金融命脈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毛澤民: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第一任行長

毛澤民,字詠蓮,後改為潤蓮,1896年4月3日出生於湘潭縣韶山沖(今韶山市)。毛澤民十多歲時學會了幹農活,也能寫會算,在父母相繼去世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1921年,在哥哥毛澤東的幫助下,毛澤民懂得了“國亂民不安生”的道理,毅然選擇從韶山到長沙,投入革命洪流。

在長征路上,毛澤民擔任有“扁擔上的國家銀行”之稱的十五大隊政委,負責攜帶160多擔黃金、白銀和蘇區鈔票,沿途還要負責接收沒收土豪的財物。在遵義會議後,又擔任先遣工作團副團長兼沒收徵集處處長,總供給部副部長,承擔著管理運輸、打土豪、籌糧籌款、保障紅軍給養的艱鉅任務。在他的睿智領導下,十五大隊克服重重困難,以足夠的黃金、白銀和及時的戰鬥後補充,為紅軍行軍打仗提供了有力保證。

本章小結: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紅色金融與革命軍隊同根同生,相輔相成。我們不禁感慨“創業艱難百戰多”,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縱隊第十五大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將經濟命脈扛在肩頭。這隻肩負金融使命的隊伍,在途中經多次輕裝,擔子所剩無幾。到達陝北時,“國家銀行”只有8人,有6名犧牲在途中。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我們看到今天的中國銀行業高樓大廈毗鄰,顯得無比氣派和輝煌。但我們卻沒有想過當初創業時候的那份艱難,“扁擔上的國家銀行”裡的所有人擁有無比的信仰、勇氣和智慧,歷經磨難,走出困境,用血與肉不斷創造著金融奇蹟,迎來“貨幣戰場”上的捷報頻傳。回首往昔,這些珍貴的革命印記,會為我們前行的路上注入無限精神動力。

話說人民幣(三):金融史上的奇蹟——“扁擔上的國家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