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搬”出窮窩奔小康 易地扶貧搬遷打開彝區群眾幸福門

“搬”出窮窩奔小康 易地扶貧搬遷打開彝區群眾幸福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勤華 川報觀察羅加山)“房子政府蓋,住上大樓房,拎包就入住,孩子出門打工,我在家帶孫子,這比以前種地掙的錢多多了。”4月16日,在鹽源縣梅雨鎮娃兒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龍家灣新村),已經脫貧的謝榮高興地念著村裡流行的順口溜,63歲的他之前從來沒想過這輩子能遇上這樣的好政策,住進樓房,有了冰箱、電視、沙發,生活過得和城裡人一樣,全家過上了幸福奔小康的好日子。

“回趟我們原來老家太不容易了!”謝榮告訴記者,他們搬來安置點之前住在鹽源縣窪裡鄉,距離梅雨鎮龍家灣新村80多公里。從鎮上回到村裡先要坐三個小時的汽車,再步行一個多小時,最後還要乘船一個半小時。據他介紹,窪裡鄉是鹽源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以前老家交通不方便,糧食產量低,過得苦啊,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現在頓頓有肉!”謝榮自豪地打開自家的冰箱,只見冰箱裡堆滿了彝家坨坨肉。他告訴記者,去年兒子和媳婦經過就業技能培訓,去了上海打工,現在全家年收入七八萬元左右,他和老伴除了偶爾回窪裡鄉老家照料下自家的核桃和花椒外,其餘時間就在安置點的新家帶孫女和孫子。

梅雨鎮鎮長馬銀軍告訴記者,梅雨鎮龍家灣新村有652戶村民,2752人,都屬於易地搬遷戶,來自鹽源縣12個鄉鎮32個行政村,梅雨鎮在鹽源縣屬於發展較好的地區,對勞動力需求量較大,所以村民們可以實現在家門口打工的願望,同時梅雨鎮一直堅持做好易地搬遷與產業扶貧相結合、易地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等工作。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帶動貧困戶就業的扶貧產業,加強對搬遷對象的就業和產業技能進行培訓,使搬遷群眾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把集中安置區建成商貿、旅遊等特色小城鎮,讓搬遷戶就地增收致富;制定落實轉移就業、創新創業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轉變村民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實現新房、新村、新景。

“搬”出穷窝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打开彝区群众幸福门

據瞭解,鹽源縣梅雨鎮娃兒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龍家灣新村)共建有17棟單元樓,於2017年6月開工,2018年4月竣工,總投入8700萬元。移民們集中入住後,立即成立了村兩委和17個村民兩組,還由村委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為村民發展產業和就業打工提供幫助和渠道。

“我們都是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戶,搬到山下來,我們日子美著呢。”謝榮的老伴馬國蘭笑呵呵地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他們住上了新房,有了新工作,為他們打開了幸福的大門。

圖片 羅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