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根據《2019年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揭示了職場人近期的職業狀態: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因為時代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

想想看,從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到1969年互聯網出現,再到2009年移動互聯網浪潮崛起......隨著技術迭代速度的加快,必然給我們的工作及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難怪有人說,這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局,我們是渴望勝利的玩家,世界是公允的裁判。

投射到職場上,很多職場人出於種種原因需要不斷地變換工作,想要以此找到和世界的契合點。

溫馨提示:凡是文中出現的諮詢案例,一律事前徵得了當事人同意,並且對於隱私信息做了文學加工與處理;一是出於諮詢師保護當事人隱私的職業操守,二是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盡相同,不具有普適性,因此,文章只能對問題進行大概的敘述和分析,對於當事人後來的情況不便透露,謝謝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一、

朋友阿寧(化名)最近找到了我,她說她的老公最近被公司辭退了,眼瞅著40出頭的一個大男人,如今卻不知道還能找什麼樣的工作!

要說阿寧老公的職場經歷,其實非常簡單。

阿寧老公學的是電子專業,一開始在車間做技術員,後來覺得車間太苦了,於是就考了管理學的研究生,畢業後來到一家國企,從檔案管理做起,慢慢地轉到了人事部門任職。

這些年來,由於整個企業效益下滑,阿寧老公的合同正好前不久到期了,單位並沒有和他續簽,而是給付了一筆賠償金,讓他另謀高就。

家中的頂樑柱突然沒了工作,這讓阿寧一家的生活水準直線下降。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據阿寧說,老公在職那會兒的待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平時一家三口週末出去自駕遊再下個館子很正常,現在一旦沒了工作,才發現金錢流失的速度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為了節約開支,全家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有出去自駕遊了,為了省下油錢和停車費,平時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吃飯也儘量去菜市場買菜回來做,每天進行開支記錄......

望著一籌莫展的阿寧,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位來訪者,老曹(化名)。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二、

老曹原本是在一座三線城市做老師,幾年前覺得實在不甘心,便辭去工作隻身南下,來到一線城市打拼,沒想到運氣爆棚,正好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在老同學的推薦下,拿下了一份相當不錯的Offer,並且一去就著手參與一項重要的項目。

這讓老曹喜不自禁,他在公司附近租下了一間單身公寓,開始分期購買自己渴望已久的電子產品。

可好景不長,半年下來,新項目因為現實各種因素沒有進展,整個項目組被解散,老曹更是被HR約談,但不幸的是,老曹的分期貸款還沒還完,這樣的變動讓他始料未及。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老曹感慨說:“只能怪自己社會經驗太少,遇到一個好機會就以為後面就此可以一路輝煌下去,誰知道會遭遇如此變故......”

老曹說,自己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了,他也不敢回家,更不敢讓家人知道他沒找到工作的消息,為防止自己就此消沉,他從此進入了“假裝上班”的狀態——

每天早上他都會來到一家咖啡館,帶著筆記本電腦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方面搜索相關的崗位信息,另一方面也在尋找其他更廉價的租房信息,他不想在上班時間碰到房東,他擔心一旦房東知道自己失業的消息,分分鐘就要把他趕出公寓,那個時候自己無疑會更加被動......

從我這些年的諮詢案例來看,往往人到中年在變故面前容易陷入困頓的群體,往往都在專業或實力上乏善可陳、同時也缺乏危機意識。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三、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所謂“事業有成”,說的就是“持續獲得機會的能力”。

在你20多歲意氣風發的時候,你可以仗著自己的年輕和旺盛的精力找到一份工作機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紅利漸漸消退,想要在職場中獲得一定的選擇權乃至話語權,就需要有著和年齡匹配的實力乃至影響力。

通常說來,想要獲得“持續獲得機會的能力”,往往需要這三種能力。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1、稀缺;

這裡的稀缺,指的是你的專業或能力的稀缺。

這裡並不是說,你要學一個偏門甚至冷門的專業,而是在於你在工作中,具備哪些一般人難以迅速學會的能力,這才是關鍵的核心所在。

就拿寫作為例。

要知道,在很多職場環境裡,能寫是一項非常難得的能力,尤其是寫的好的人更是屈指可數。

因為職場寫作能力的背後,實則有這幾個能力相互作用與支撐:

1)、對所在行業、領域及相關政策的瞭解與掌握;

2)、長期閱讀與思考能力的沉澱與積累;

3)、對語法、遣詞造句、段落佈局等有著極為嫻熟的運用技巧;

等等。

真正的單位“筆桿子”,往往在組織內部是“不可替代”的,因為這種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也就形成了較高的專業壁壘,即便天資再好的畢業生,若不能沉下心來在行業裡浸泡鑽研多年,這部分能力也是很難得以切實提升的。

所以,稀缺能力的背後,並不是要求這個人具備多麼罕見或新鮮的能力,就是一些大家看起來都能做的事情,真的把它做到了極致,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極為稀缺的能力了。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2、複合;

如果說第一種“稀缺”路徑講究的是深度,那麼第二種“複合”則更進一步,也就是,在一項專業能力之外,再去拓展其他能力,從而形成更大的價值。

比如,一個人有了強大的寫作能力之外,更懂得心理學和廣告學,那麼TA可以分分鐘成為一名文案高手,寫出吸引人且轉化率高的文案;

如果一個寫作能力很強,同時懂市場、懂品牌、懂運營,則可以分分鐘變身為市場策劃高手,幫助企業策劃一場又一場活動,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而如果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很強,同時TA在課程開發、設計及培訓方面經驗豐富,則可以設計出寫作課程,實現進一步的變現;

等等。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3、迭代;

這個能力指的是適應環境和關注變化的能力。

比如,如果你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多關注行業動態和政策走向,或者能夠多關注下其他想要學習寫作的群體的訴求,看看這些人的問題在哪裡,又該如何通過學習或練習得以提升?以及琢磨這些課程的亮點在哪裡,又如何銷售出去?等等。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不知你發現沒有?

如果你能做到第一點,基本上你在單位或組織裡是妥妥的“中流砥柱”,你的能力會在很多人之上,也是老闆敬重的角色;

如果你能做到第二點,基本上你可以成為快樂的“斜槓中年”,業餘時間可以開拓你的第二職業,發揮餘熱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

如果你能做到第三點,恭喜你,基本上如果趕上好的風口,你就可以成為一家創業公司的老闆,在未來的某一天,可能會帶領其他人一起,共同開創新的天地。

而如果,一個人到了35歲上下的年紀,做事做不到應有的層次,拿著不錯的收入卻創造不出應有的價值,請務必當心——因為這兩個特點恰恰就是“中年危機”人群的普遍特徵。

“你必須獨自對付,孤獨就像電荷一樣,你能承受一定數量而不致失去。”

——福克納

假裝上班的中年人:不要把遇到的好機會,當做自己的無所不能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