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菜鳥網絡全面鋪開,物流或將再起風雲

六年前,阿里聯合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等企業,共同組建了“菜鳥網絡”。該企業將電商物流各環節的企業拉入其搭建的物流倉儲平臺及物流信息平臺,以大數據作為支撐,調控倉儲、配送等環節,實現全物流平臺化,優勢在於規模致勝的低成本性和協同平臺的高擴張性。

近幾年,此公司業績可謂十分搶眼:僅去年雙11,平臺流轉的物流訂單就有10.42億個,同比增長28%。

根據2019年初,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物流行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榜18家,估值規模為6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80億)。其中排在榜單首位的就是菜鳥網絡,其估值已經達到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穩超越京東物流、滿幫集團。

成為榜首的菜鳥網絡,成立於六年前,這疑是馬雲的高瞻遠睹,精心佈下的一招棋,阿里旗下的這個物流平臺,通過數字化,讓全球連接更緊密,讓新零售供應鏈更智能。已從最開始的“菜鳥”企業發展成為服務全球的物流獨角獸,已從國內走向了全世界。

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我們正在致力於打造一張全球包裹網絡,目前的重點區域中,出口部分包括東南亞、歐洲等,跨境進口部分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等國內海淘爆品集中的國家。”

菜鳥網絡全面鋪開,物流或將再起風雲



菜鳥網絡全面鋪開,物流或將再起風雲



菜鳥團隊


與其他物流公司不同的是,菜鳥的員工是以工程師為主的技術人員,技術團隊總人數超過千人;並且先後成立多個技術中心,全力進行IoT物聯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探索,以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做足了準備。

其實菜鳥網絡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行為進行分析預判,幫助商家合理的分佈不同倉庫之間的庫存,讓倉庫能夠更加貼近於潛在的消費者,從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數據顯示:每天有近1億個包裹在使用菜鳥的技術服務。今年上半年,包裹平均送達速度比去年同期就提升了近五個小時。


菜鳥網絡全面鋪開,物流或將再起風雲


在2019年初位於南京的全球首個物聯網機器人分撥中心已正式啟用。可以看到菜鳥通過資源和技術的投入,為物流搭建的平臺,馬雲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很低調,想當初大家一度不知道菜鳥是作什麼的,可卻在消費者還未注意到的時候,菜鳥卻以一張覆蓋全球範圍的物流運輸網絡大肆鋪來。

今天的菜鳥已經形成了遍佈浙江嘉興、湖北武漢、廣東惠陽、廣東增城、天津武清、江蘇無錫等地的無人倉群,這些倉群由菜鳥自主研發的系統連接,形成了對倉庫環節物流鏈路的全局把控。

2017年雙十一,菜鳥網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根據單量、配送距離等因素,能直接為快遞員分配任務,快捷優化配置末端運力,避免快遞員冷熱不均,有的活多忙不過來,有的活少吃不飽。菜鳥網絡還首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處理,實時計算全網發貨量與運力,並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擁堵進行預測,從而讓商家從發貨時就避開可能產生擁堵的快遞公司。對消費者來說,也能更快的收到包裹。

2019年,還有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雙11又要來了。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物流企業開始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有數據顯示,快遞業務量從80年代的153萬件提升到去年的507.1億件,近三十年年均增速高達41.5%,預計到今年快遞數量將超過600億件,讓我們試目以待。

有業內人士分析點評到:隨著消費形態和供銷渠道的轉型升級,快遞行業也正面臨著應對新商業模式以及行業格局變化的挑戰。目前,京東物流、菜鳥系、順豐三家企業已形成三強的局面。雖然規模、體量、增速、特點上各有優劣,但三方最終的目標高度一致、業務重點完全重合的特點決定了它們在未來勢必會面臨直接的對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