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患了痛風后肝臟損傷,除了看肌酐,這兩個指標也不容忽視


患了痛風后肝臟損傷,除了看肌酐,這兩個指標也不容忽視


研究表明,血尿酸5年不達標,有發生腎病的風險。

約33%的高尿酸血癥患者伴有腎臟損害,當病情不斷髮展,可以出現水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最後可發展為腎衰竭,患者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如能早期診斷並給予恰當的治療(控制高尿酸血癥和保護腎功能),腎臟病變可減輕或停止發展。如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則病情可惡化並發展為終未期腎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療。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兩個可以早期預測痛風腎損害的生化指標。

早期可以預測痛風腎損害的兩個方法

1、血清胱抑素C

循環中的胱抑素C僅經腎小球濾過而被清除,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內源性標誌物,並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後被完全代謝分解,不返回血液。

因此,它在血中的濃度由腎小球濾過率決定,而不依賴任何外來因素,如性別、年齡、飲食等,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的理想同源性標誌物。

一般認為,這個指標比肌酐、尿素氮敏感,可以在腎臟病變早期就發現異常。所以,如果出現血清胱抑素C升高,而肌酐、尿素氮正常的情況,常提示早期腎損傷;

2、24小時尿尿酸測定

患了痛風后肝臟損傷,除了看肌酐,這兩個指標也不容忽視


尿中尿酸水平在痛風所致的腎損害中有重要作用。如果24小時尿中尿酸含量大於900到1000毫克時,尿酸就容易在腎內結晶沉積。

所以,尿中尿酸排洩量可以作為尿酸是否容易在腎內沉積而導致腎損害的指標之一。不過,尿中尿酸排洩量正常並不等於腎不容易受到損害,還需要結合血尿酸濃度和腎功能來綜合判斷。

影響24小時尿中尿酸含量測定的因素較多,包括藥物、飲食、腎功能等等,一般推薦測定尿酸清除率和內生肌酐清除率之比來消除這些影響,尤其是在腎功能障礙時,測定這一比值能更準確地瞭解體內尿酸生成的情況。

最後

患了痛風后肝臟損傷,除了看肌酐,這兩個指標也不容忽視


如果你的痛風頻繁發作,需要經常服用止痛藥或者沒有規範服用降尿酸藥物,檢查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幫你發現早期的腎損傷,以便及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如果你喝水較少,尿液pH也偏小,那麼測定24小時尿尿酸含量可以幫你預測腎結石的發生機率,也有利於指導痛風的合理用藥。

最後強調一下,不論是血清胱抑素C檢查還是24小時尿尿酸測定,積極降低血尿酸水平都是減少尿酸鹽在腎臟的沉積的首要措施。

患了痛風后肝臟損傷,除了看肌酐,這兩個指標也不容忽視


這一期的內容就到這裡!更多預防、治療痛風的相關資訊每天為您奉送,歡迎感興趣的朋友積極留言、評論、轉發、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