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以基本面視角分享商業洞見

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有句名言: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

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


而霸佔今年一整年成名時間的,無疑是豬肉


無論你是否吃豬肉,也無論你是否親自做飯,

在這一年中,都不可避免的聽到過以下三點與豬相關的信息:


第一,吃不起,豬肉價格太貴

第二,非常缺豬,因為有豬瘟

第三,養豬企業股價漲了很多


這幾點相信你已經知道了,但程度都比你想象的更深,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我認為就是正在經歷的這個“超級豬週期”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先來說第一點,豬肉價格究竟有多貴?


11月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

同比上漲了4.5%,創8年以來的新高。


要知道,近幾年CPI增長水平大約維持在2%上下。

而最近幾個月卻連續創新高,原因只有一個,


豬肉漲價!


在11月4.5%的CPI漲幅中,豬肉一項就貢獻了2.6%。

如果拿掉豬肉,CPI漲幅只有1.9%。

豬肉只是眾多消費品的其中一種,憑藉一己之力,

就能夠導致CPI翻倍,足見二師兄當前的身價之高!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所以,二師兄的身價究竟漲了多少呢

過去幾年,養殖戶的生豬出欄價大約是每公斤10-15元,

今年最高的時候,上漲到35-40元,

也就是說,今年的豬肉價格最高翻了三倍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注意!這是供給端的價格,大白話就是產品的出廠價。

如果看菜市場的價格,最高時每公斤豬肉可以達到60元。


所以,當你大晚上看完深夜食堂或者人生一串,

掏出外賣app,在萬千選擇之中,偏偏下單了一盆醬骨架的時候,

你能想象到飯店老闆是什麼樣的心情嗎?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那麼重點來了,今年豬價一直高,為啥這麼缺豬?


在回答為什麼缺豬之前,我儘量用簡單的數字讓你明白,

中國人每年需要吃掉多少豬肉。


即使不說你也能夠確定,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

但是,對比一下世界各國的豬肉消耗量,你才知道我們究竟有多依賴豬肉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2018年全世界豬肉消費量11247萬噸,

其中,

第三名的美國970萬噸,相當於四五六名俄羅斯、巴西、日本三國的總和

第二名的歐盟2100萬噸,是美國的兩倍多

而第一名的中國則是5540萬噸,比歐盟的兩倍還多出一個美國。

你沒有看錯,

中國的豬肉消費量佔全世界的49%,豬肉是中國人的主要肉食來源


這5540萬噸豬肉,都是打哪兒來的呢?

差不多全靠自己生產。

因為,全世界的豬肉基本都是自產自銷,

每年能夠用於出口的豬肉,總共加起來只有不到800萬噸。


2018年,中國的豬肉進口量是156萬噸,其餘的5300萬噸都是國內自己生產的。


今年豬肉不夠吃,主要受兩方面原因的影響,

首先,前一年主動淘汰了部分環保不達標的產能

其次,就是大家都聽過的那個名詞,非洲豬瘟


前一個原因,淘汰不達標產能,是人的主動行為,

發現豬肉供應不足的時候,可以主動增加養殖

所以,雖然它影響了豬肉生產的基數,

但是隻要人為調整,就可以逐步消除持續的影響


非洲豬瘟這個詞兒聽起來陌生,但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早在1921年,就已經有獸醫記錄了發生於肯尼亞的非洲豬瘟(ASF)

之後的幾十年,逐漸蔓延到更廣泛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由於歐洲國家和非洲前殖民地的密切聯繫,

終於,在60年代的時候,非洲豬瘟從非洲小組賽出線,成功從葡萄牙登陸歐洲

歐洲人用了30年,才算是勉強結束了非洲豬瘟的歐洲賽季,但並沒能成功消滅它

而且,也沒能攔住它傳播到美洲的步伐


2007年的時候,歐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非洲豬瘟疫情,

首先爆發于格魯吉亞,並在隨後的幾年間蔓延到波蘭、俄羅斯等整個東歐地區


在環球旅行了100年後,非洲豬瘟終於還是來到了中國

根據農業部的權威意見,傳入中國的非洲豬瘟病毒,

與格魯吉亞、俄羅斯、波蘭公佈的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同源性為99.95%左右。


你可能有疑問,一個已經存在了100年的瘟疫,難道沒有什麼疫苗能治它嗎?

到目前為止,還真沒有!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DNA病毒,本應最適合開發疫苗。

但這種病毒的結構很頑固,之前歐洲美洲折騰了那麼久對抗非洲豬瘟,

然而到現在,全世界也還是沒能開發出有效的疫苗。


目前對抗非洲豬瘟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以防範為主

儘量採用隔離的養殖環境,切斷生豬與外來病毒的接觸機會。


環境隔離,當然只有規模養殖企業才有可能做到

一般農戶的散養環境,面對非洲豬瘟基本束手無策,


那麼國內的豬肉缺口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還是參考權威部門的意見吧,

農業農村部對豬肉供應的目標是,力爭明年底基本恢復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


前面說過,2018年中國的豬肉消費量是5540萬噸,

也就是說,即便明年底恢復到常年80%的供給水平,到時候豬肉仍有接近1200萬噸的缺口。

可以想象,今年的缺口至少比1200萬噸更大


1200萬噸是什麼概念呢?

沒錯,已經超過了全世界一年800萬噸的豬肉總出口量。

中國缺豬,缺到全世界都幫不上忙的程度!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除了吃不上肉,這樣的“超級豬週期”還有什麼更深刻的影響?

對啊,如果作用只是影響吃播up主的製作經費,導致優質視頻內容銳減,

這算什麼年度最被低估的事件...


我認為這次“超級豬週期”更深遠的影響,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最直接的層面,會改變我國豬肉供應的產業結構。


只有規模養殖企業才有能力做到環境隔離,從而有效抵禦非洲豬瘟。

但你知道我國的豬肉供應,有多少來自於規模養殖企業嗎?

非常低!前十大生豬養殖企業,市場佔有率只有9%


回望2019年,影響力最被低估的一件事,“超級豬週期”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農戶小規模養殖劣勢明顯,因此會有明顯的比例降低

豬肉生產將越來越走向大型化規模養殖,

不誇張的說,非洲豬瘟給中國的主要肉食供應,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機會。


第二,更進一步,規模養殖可以推動農業現代化,

分散的農業生產模式,用不上太多的黑科技。

豬肉生產更加集中,那麼在上下游的飼料、餵養、運輸、屠宰等領域

就可以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機械,通過科學養殖,實現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的提升


第三,在更大的層面,緩解人口增長的壓力

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得到長足發展,

高科技逐步領先世界、工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


但我們始終還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小規模農業佔用了大量人口。

而另一邊,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又越來越感受到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如果農業生產方式變得更有效率,就可以釋放更多勞動力到需要的地方,緩解人口壓力


缺肉吃,可能只是“超級豬週期”在今年扇動的翅膀,

而它帶來的蝴蝶效應,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會更加明顯


今天我們只感受到了豬肉漲價,

但從未來回望2019,它的長遠影響很有可能是最被低估的...

迴歸基本面,下期更精彩



#基本面館#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收藏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