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汽油車加一次油只用幾分鐘,新能源車充一次電快充要1個小時,慢充要八九個小時,有時候還要等充電位。

如何在公共充電樁領域解決車主們的“充電焦慮”,成為了新老玩家“突圍”的關鍵點。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如果說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那麼充電樁就是電動汽車“心臟跳動”的能量來源。2019年3月26日,工信部、財政部出臺新能源汽車政策,明確表示,地方政府補貼政策將從補貼車輛全部轉為補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以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短板”問題。

存在巨大缺口的充電服務領域成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藍海”,吸引了車企、房企、石油公司、出行App等“局外人”紛紛入局。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充電樁成“新藍海”

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0個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3.6萬個,同比增加39.7%。截至2019年10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114.4萬個,同比增長66.7%。然而,充電樁建設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1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7.4萬臺,與2020年實現“一車一樁”,滿足500萬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的政策目標差距甚遠。

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稀缺的充電樁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絆腳石”。當財政補貼方向從前端整車轉向後方服務市場,從車輛向基礎設施傾斜,充電服務領域成為汽車行業的“新藍海”。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新老選手“抱團”搶市場

據艾瑞諮詢發佈的研究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公共充電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或將超過150億元,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或將達到200億元以上,包括充電樁在內的充電服務業市場潛力巨大。

而這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了車企們“過冬”的“救命稻草”,不僅吸引了上汽集團、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車企,滴滴、哈羅等出行平臺,也吸引了同是在“過冬”的恆大集團、碧桂園、萬科、融創等地產商,紛紛“抱團”進軍充電服務領域搶佔市場。


2019年6月,戴姆勒、寶馬、大眾等7家德系企業聯合成立的充電基礎設施平臺Hubject與四家中國充電運營商(深圳車電網、雲快充、充電俠、卡酷卡)達成合作,搭建最大的跨國充電網絡;

2019年7月,國家電網與恆大成立了專注於社區車位充電的合資公司,並與碧桂園、萬科、融創等房地產商達成了服務協議;

2019年8月,滴滴出行與英國石油巨頭BP宣佈成立合資公司,為滴滴車主和社會車主提供充電服務;

2019年11月25日,廣匯汽車與國網新能源汽車成立的合資公司在上海揭牌,規劃2020年完成43萬個充電樁的佈局;

2019年12月11日,小鵬汽車正式宣佈與蔚來NIO Power簽約,雙方就充電業務展開互聯互通合作,為車主提供便利的出行充電體驗。

隨著新選手的入局,充電服務領域的新舊勢力交鋒、競爭加劇。目前,國內充電樁主要玩家可分為四類:

一是特來電、星星充電等專業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大多以充電樁製造或平臺運營為主,技術能力與充電樁運營相關性強;

二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普天等坐擁國家電力資源的央企,本身以電網基礎設施為主業,拓展充電樁運營業務的主導優勢明顯;

三是蔚來、比亞迪、特斯拉等面向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車企,在提升品牌形象、更好地完善車主服務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四是恆大集團、碧桂園、萬科、融創等地產商,在社區等地理位置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當前,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依威能源、深圳車電網、雲快充、上汽安悅和中國普天這8家充電樁企業是在“5年資格賽”中存活下來的一線運營商,共佔據了89.7%的市場份額。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家電網為頭部企業,充電樁運營數量分別為13.8萬臺、9.9萬臺和8.8萬臺。

對於新選手的入局,業內人士表示,“現有的市場格局或將被打破。”這其中除了大眾、滴滴等體量型的選手外,還有地方性的尾部玩家,他們對於現有規模化充電樁平臺來講可謂上下夾擊。

隨著入場的玩家越來越多,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等運營商試圖通過“合縱連橫”的方式尋找自身的差異化優勢,嘗試突圍。聚合,是當下充電樁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突破點:解決用戶“充電焦慮”

目前充電樁可分為私人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兩種。私人充電樁只涉及設備製造,一般是個人購買或車企贈送,只給自己車輛充電,不對公眾開放。

“解決私人充電樁建設問題,首先要解決停車位問題,但停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面臨的難題。”汽車分析師賈新光曾表示,受制於車位和物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新能源車主沒有安裝充電樁,需要在公眾充電樁上充電。

而公共充電樁是在公共場合為公眾提供充電服務,並收取充電服務費用。佈局公共充電樁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高,且車位選址、佈線改造和運營管理難度較高。由於場地租金、運營成本等問題,目前大多數的公共充電站分佈在城市郊區,且存在區域分配不合理、車樁不兼容等問題。

“汽油車加油時間短,加一次油只用幾分鐘。而新能源車充一次電,快充要1個小時,慢充要八九個小時,有時候還要等充電位。”一位開新能源出租車的司機無奈地說道,在郊區的充電樁太遠,而市區許多充電樁車位會被汽油車佔據,且有時候充電樁也是有故障或不通電,導致充電樁近在咫尺卻沒辦法用。


充電樁設施建設不完善、企業運營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目前車主大多面臨“充電焦慮”。因此,如何在公共充電樁領域解決車主們的“充電焦慮”,成為了新老玩家“突圍”的關鍵點。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多樣化佈局尋最佳出路

目前,國家電網正試圖把社區作為突破點,與房地產商合作,從社區的根源上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

“真香”!補貼轉向充電樁,車企、房地產、石油公司抱團搶市場

對於車主來說,由於車位和物業限制所導致的社區充電樁稀缺是影響其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房地產商在地理位置和用戶資源上有著天然的競爭優勢,能夠迅速佔領居住場景,可合理、集中地佈局充電樁。

2019年7月28日,國家電網與恆大集團合資成立“國網恆大”,並與碧桂園、萬科和融創簽訂服務合作協議,通過車位切入社區,進而佈局分散式充電樁,在不增加社區供電容量、保證居民生活用電的基礎上,通過接入國網能源控制系統,實現在用電低谷有序充電的目標,從而推進社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四大頭部房企的盤子都遍佈全國,旗下的社區幾乎覆蓋全國各地,他們這次的合作對房企全面響應國家的新能源戰略號召起到示範作用。”恆大某知情人士表示,房地產商的入局為社區充電樁稀缺的境遇帶來了一絲改變的希望。

南方電網、星星充電則試圖在加油站鋪設充電樁。

2018年,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要求環城區的服務半徑不超過3公里,城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從地理位置與場地來考慮,要做到這樣的服務密度,在加油站及停車場這類網點本就很多也很成熟加建充電樁更為合理。絕大部分的加油站都位於道路旁邊,地點好找,新能源車也能夠方便、迅速地前往加油站進行充電。

“未來汽油的需求減少,加油站越來越不賺錢,肯定會和供電企業聯手合作。”某知情人士表示,未來“加油+充電”二合一的加油站將成為一種趨勢。2018年12月29日,星星充電與中石化合作,在各加油站建設充電樁,為周邊新能源車主提供便捷安全的一站式充電服務;據懂懂筆記報道,南方電網已在深圳局部加油站佈局等。

除此之外,新選手們也有自己的“突圍”思路,模式多樣化,迥然相異。

2019年12 月11日,小鵬汽車正式與蔚來NIO Power簽約,雙方就充電業務展開互聯互通合作,如小鵬在蔚來超充站充電可免繳服務費等,為車主提供便利出行充電體驗;2019年8月1日,滴滴出行與英國石油(BP)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車充電樁站。背靠BP強大的資源和滴滴在城市智慧交通、動態資源調配等領域的算法積累及數據分析,合理優化充電樁資源的利用率;2019年6月,Hubject與深圳車電網、雲快充、充電俠、卡酷卡達成合作,搭建最大的跨國充電網絡等。

隨著新選手的增加,充電樁市場的活躍度不斷增加,而不同選手間的不同組合將形成不同的“新模式”。未來選手們如何在現有基礎設施上開展合作、打造“多贏模式”,或將成為行業內參與者和每一位車主最為關心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