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经过正式发掘,又发现了楚王陵,使得狮子山地区一举成为全国瞩目的旅游热点。这座楚王陵不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奇特的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墓中残留的楚王遗骨,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尽管在古代即被盗过,狮子山楚王陵仍出土了2000余件各类文物,其中,玉器是最大亮点,有金镂玉衣、镶玉木漆棺、玉璧、玉戈、玉璜、玉觽、玉卮、玉枕等200余件(组),品种之丰富、玉质之优良、工艺之精湛,在全国考古发现中无出其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龙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夔龙涡纹玉璧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夔龙涡纹玉璧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璧表面包浆与加工阴线的砣痕包浆一致,阴线转弯处的“扫把尾”及长阴线接砣痕迹十分明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谷纹的底面不是水平面的,是起伏不平的。若遇到底部整体是完全水平面的玉璧,可以直接否决掉,以当时古人的生产力及治玉工具,是无法做到一个整体水平面。完全水平面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模压制玉器;二是电脑机雕玉器。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绺裂顺着玉质肌理延续,不间断穿越数条阴线,工在先,入土裂在后。裂的部位沁色更重,绺裂即是沁门。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S龙谷纹间相互交叉推磨加工而成。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龙首部位有土蚀土咬。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表面包浆与阴线内包浆完全一致。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勾连谷纹做工非常严谨,阴线、钻孔内外包浆完全一致。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龙边缘沁色已沁入玉质肌理。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玛瑙剑璏孔部有崩口,古人琢玉阴线和孔洞也会有崩口,琢玉工具砣具速度有关,但崩口不会很密集或崩口较大,线阴的崩口向两侧的斜上方崩。现代高速电动工具的崩口非常密集,阴线的崩口方向为两侧垂直方崩。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覆面由23片带有纹饰的组件构成,表面有较重的灰皮,表面已钙化或半钙化,待还能彰显奢华与精美。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注意观察玉熊颈部、尾部毛发阴线接砣痕特征。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汉代丧葬用品中著名的金缕玉衣,王权与地位的象征,绝对的土豪配置。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所有出土的玉请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金缕玉衣”面部玉质在反光下显得十分地油润,部分玉片有少量的白化现象。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佩灰皮十分厚重,途中可以看到中部的纵向裂纹。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此件是出廓璧的残件,玉质滑润细腻,通体包浆十分浑厚、亮而不贼、玉已熟透,纹饰精美赏心悦目。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这件谷纹出脊环玉质细腻油润,边缘处有少量黄褐色沁,沁色从外至内,由浅到深,自然过渡。沁色是从玉的最薄弱的部位沁入,如边缘,绺裂等等。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观察谷纹底部特征和沁口。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这件雷纹环玉环沁色几乎没有,但玉质和做工同非常精美,一般雷纹出现在青铜器上较多。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从左侧的所光处,可以看到宽坡阴线内起伏的砣痕。此种阴线重复多次完成,最后磨抛光。古人琢玉不计成本,一件玉器甚至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块古玉都得来不易,喜欢收藏古玉的朋友,且收且珍惜。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蒲纹双璜,入土后从边缘开始沁色。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切割误差,有个小错台。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上璜左侧由下向上边缘有钙化现象。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剑珌为剑鞘顶部的饰品。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剑珌为剑鞘顶部的饰品。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剑珌为剑鞘顶部的饰品。

从细部图看,龙尾部薄弱部位沁入的黄褐色沁,伴随轻微钙化。从加工用玉看上看,玉质微微泛青,感觉水性较大,像现代青海料。是否为现代意义上的和田玉标准来看这件玉,就会就把这件玉给毙掉?鉴定玉器,把是否为和田玉作为一个标准过于牵强。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覆面,玉片上有厚重的灰皮。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玉覆面,玉片上有厚重的灰皮。

灰皮的分布状态,很多玉器上都分布有灰皮,特别是在玉衣、玉枕、覆面等与墓主人较近的玉器上都会出现,那灰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孙野先生曾在《特殊现象鉴古玉之一“出灰”》描述:古玉在墓葬或地下掩埋时,因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形成各种钠盐,人体蛋白腐化分解时会产生较高PH值的氨碱溶液慢慢沁入玉内部,形成氧化钙化。这种氧化在古玉内充塞在玉晶格之间,影响了光的传播,古玉在出土时并不光鲜照人,而是土灰暗淡。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这件鸡心佩,已通体钙化,做工繁缛,器形十分精美,浮雕、镂雕、立体雕为一体,堪称精品。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镶玉漆棺。

徐州博物馆藏汉代精品玉器鉴赏(高清大图)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