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母親去世,因是小妾,出殯不能走大門,兒子的做法很機智

在中國封建統治時期,妻妾之風盛行,而妻妾地位並不對等。眾人對於妾室沒有過多的尊重,而作為庶出的子女,日子也要過得艱難許多。“維新四公子”之一的譚延闓,便是在這種不公平的對待中長大的。即便他後來學有所成,是民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但是這並不能磨滅他童年遭受到的傷害。

譚延闓於1880年出生在湖南的官宦之家,他的父親譚鍾麟是晚清朝廷重臣,但他的母親只是丫鬟出身的小妾,譚家用餐她都只能站在一旁伺候,沒有上桌吃飯的資格。作為小妾生的庶出子,譚延闓極早便看清了人情的冷暖,對於備受歧視的母親,他是非常心疼的。為了改善他母親的處境,譚延闓對於讀書學習之事異常上心,心中唯願早日功成名就出人頭地。

母親去世,因是小妾,出殯不能走大門,兒子的做法很機智

皇天不負有心人,譚延闓憑藉著自己的才學高中會元,為自己的母親贏得了和譚家人同席吃飯的資格。“母憑子貴”的事情終於應驗了,這令譚延闓尤為振奮,對於自己的事業更加上心,以期能夠為自己母親掙得更多的優待。

但在1916年時,譚延闓的母親病故於上海。聽聞這個消息,孝心十足的譚延闓冒著被革去湘督的風險,奔赴上海將自己的母親扶靈回到故鄉。可令人氣憤的是,譚家族人因為他母親是小妾的身份,出殯不允許從大門過。

母親去世,因是小妾,出殯不能走大門,兒子的做法很機智

這樣的行為,惹怒了譚延闓。他一直以來的努力都是想要改變自己母親作為小妾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對待,但當她死後竟然一切都要回到最初的局面,無法容忍此事發生的譚延闓,趴在棺材蓋子上,命人抬棺出門,對著譚氏族人吼道:“今日死的是我譚延闓,抬著我的屍體出殯吧。”譚氏族人面面相覷,最終選擇了妥協,將譚延闓母親的棺柩從大門抬出。

譚延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的母親保全了尊嚴,雖然至死都未能改變她小妾的身份,但卻突破了作為小妾的宿命。但目睹自己母親這麼多年的遭遇,譚延闓對於這種封建糟粕的舊俗非常牴觸,為了避免有女子於他身上重蹈覆轍,發誓絕不納妾。實際上,他確實遵守了自己的誓言,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

母親去世,因是小妾,出殯不能走大門,兒子的做法很機智

妻子死後,全身心投入於事業和子女教育中。甚至,為了遵守和亡妻的約定,譚延闓推掉了孫中山為他介紹宋美齡為妻的機會。而聰慧如他,為了保全雙方的顏面,主動提出認宋美齡為義妹,後又將宋美齡介紹給蔣先生,促成了二人的婚事。1930年,譚延闓因病過世,他的一生,徹底落下了帷幕。

譚延闓的一生,最初時的奮鬥是為了捍衛母親的尊嚴,由此可見他是個孝順之人。對於自己的妻子,他踐行從一而終的誓言,是個重信守諾的好丈夫。在事業上,他從籍籍無名到身居高位,足以看出此人的能力。而在書法上,他專攻顏書,其造詣廣受世人認可。

參考文獻:

《譚延闓大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