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歸哪國家?

用戶10597926953


現在歸埃及管,不過歷史上英國曾控制蘇伊士運河。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英國的船隻去亞洲,只能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上萬公里。

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英國船隻去亞洲,只需要經過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橫穿地中海,從蘇伊士運河南下,經紅海——曼德海峽,就可以了。而亞洲(南亞、東南亞)是英國主要的資源(含人力資源)基地,這就突顯了蘇伊士運河之於英國的戰略作用。英國人說得非常清楚:大英帝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亞洲(南亞、東南亞),少了亞洲的資源支持,大英帝國將無法發展。為了英國的利益,英國必須不惜代價掌握蘇伊士運河——這條對英國來說航程最短的水上通道。”

英國希望能由英國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樣,地中海西出口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地中海東出口的蘇伊士運河,都由英國控制,地中海將變成英國的內湖。

蘇伊士運河是在法國堅持下修建的,耗資巨大,埃及幾乎把家底都掏空了。看到埃及沒錢花,英國馬上湊過來,對埃及說:“我還有點小錢,可以幫助你們。”當然,無利不起早,英國是有條件的。蘇伊士運河有股票,埃及佔了其中一部分,英國的條件是:埃及把自己那部分的運河股票,拿出四成給英國。

英國和法國,成了埃及的實際控制國。埃及如何花錢,由法國說了算;埃及如何賺錢,則由英國說了算。埃及對此當然不滿,1882年,埃及人反抗英法,英國大怒,指責埃及破壞了“世界和平”,隨後就出兵佔領了埃及。

埃及的戰略地位實在重要了。隔著地中海是歐洲大陸,埃及以西、以南是非洲大陸,西奈半島以東是亞洲大陸。埃及東南是紅海,出了紅海就是印度洋,是通向東亞(東南亞)、澳大利亞的必經之地。在歐洲“發現”亞洲之後,蘇伊士運河可以說取代了黑海出海口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成為三大洲的十字路口。

當然,埃及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決定了英國不可能單獨控制埃及,否則其他強國不答應。1888年,列強就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後改名伊斯坦布爾)簽訂一個公約。公約規定共蘇伊士運河在任何時候都要對列強開放,不允許任何一國獨佔蘇伊士運河通行權,英國也在公約上籤了字。

不過有一點,讓英國認為自己比列強更有資格獨佔蘇伊士運河。簽字的幾個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奧匈帝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沒有一個像英國這樣在亞洲佔有巨大的殖民地。法國佔據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等地,德國佔據非洲東部的坦噶尼喀(坦桑尼亞的大陸部分,荷蘭佔據印度尼西亞,但都沒有英國的地盤大,要知道英國還控制著面積巨大的澳大利亞大陸。換言之,英國認為法國、德國等國沒有蘇伊士運河,只不過通行不那麼方便。而英國如果不控制蘇伊士運河,就等於斷了糧。

英國自然是想單獨控制埃及的,只是時機不成熟,還需忍耐。英國對外宣稱英國從來沒有興趣佔領埃及,只是“教會埃及如何管理國家”。

英國在埃及的利益,主要是要控制蘇伊士運河,以確保英國對亞洲殖民地的控制。當然,如果英國只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條線是肯定不行的,需要擴大蘇伊士運河的外線,也就是整個埃及。

1882年的埃及,在名義上還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只不過埃及已被英國實際掌控。英國這一點非常狡猾,自己在埃及大撈特撈,有什麼黑鍋,都讓土耳其來背。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站在德國一邊,眼看就要完蛋了。英國打算把埃及變成英國的殖民地,以免有人盯上。但是,埃及人不願意剛脫離土耳其的統治,又要被英國控制。1919年,埃及爆發了反抗自立的大起義。英國為了穩住埃及,只同意埃及可以廢除君主制,但英國在埃及的利益,是半點也不能動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耗資巨大。僅印度殖民地,就有60萬人為英國上戰場當了替死鬼,還包括小麥300萬噸,油250萬噸、鋼30萬噸、軍用被服4200萬套。如果沒有這些資源,英國可能都撐不到1918年。而埃及也為英國在一戰中取得勝利做出巨大貢獻,僅出國為協約國服務的埃及民工,就多達250萬人。

正因為如此,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依賴更加嚴重。所以,蘇伊士運河之於英國的意義更加重要。一戰後,埃及要脫離英國,英國國內對此爭議非常大。相當一部分英國人反對英國從埃及撤軍,認為英軍撤出埃及之日,就是亞洲殖民地脫離英國之時。埃及要與英國談判,英國表示願意談,但英國能做出的讓步極為有限。

英國有個強硬派叫寇松,時任外交大臣。寇松極為輕蔑地說:“白種人不相信有色人種會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埃及要想治理好,非由英國人統治不可。”有了這樣的想法,可以想象埃及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1922年2月28日,英國放棄了控制埃及,埃及獲得獨立。但是,英國所謂的放棄只是名義上的,實質上,英國在埃及以前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尤其是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英國寧可發動與埃及的戰爭,也絕不會撤出蘇伊士運河。

英軍撤出蘇伊士運河,是在1956年。之所以撤出,是因為二戰時,英國被德國打到元氣大傷,已不是一線強國。美國與蘇聯爭霸開始,都看中了埃及的戰略地位,不允許英國這樣的二線強國獨吞。再有一條,二戰後,印度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英國在亞洲已沒有太多殖民地了。所以,對全球收縮戰略的英國來,撤出蘇伊士運河,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地圖帝


蘇伊士運河南北全長161千米,加上延伸到大海的水道,一共是195千米,是世界最有經濟價值的運河工程。目前,蘇伊士運河已經完全歸埃及政府管轄,每年光是收費就給埃及帶來接近100億美金的收入,是埃及第一大外匯來源。還給埃及人民提供了數萬個工作崗位,其成員全部是埃及當地人。由此可見,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的重要性,類似長江對中國的重要性。

蘇伊士運河對世界貿易也有重要的意義。從亞洲中東地區的科威特運輸石油去英國,如果不走蘇伊士運河,就要繞道好望角,這樣就會多走24天。時間就是效率和金錢。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航程,自然對國際貿易有重要作用。現在,蘇伊士運河已經承攬了全球海運量的差不多16%。如果蘇伊士運河停擺,則會大大打擊國際經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起進攻,摧毀了埃及的所有機場,“六日戰爭爆發”。戰爭爆發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巴列夫將軍沿著蘇伊士運河東岸修築了一條重兵把守的防線,長達160.5千米,等於將整個蘇伊士運河完全封鎖死了。就此,蘇伊士運河被無限期關閉了。由於戰爭的影響,這條運河到1975年才恢復停航,給世界貿易造成重創。僅僅是石油價格,就上漲了10倍,對各工業國家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懷疑探索者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它的管轄權自然歸埃及。

蘇伊士運河位於西亞西奈半島,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亞洲與歐洲,大西洋與印度洋,是一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地方。

1869年,蘇伊士運河正式開鑿通航。因為當時埃及是英國的殖民地,整個蘇伊士運河也是英國人開鑿的,所以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一直歸英國,英國控制了這個水陸交通要道。

二戰後,英國衰落,英國在全球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埃及也趁機獨立,不過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並沒有馬上給埃及,英國繼續控制著蘇伊士運河不放手,畢竟佔據這麼重要的通道收益很高。

1956年,埃及人民經過長期的鬥爭,終於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至此,埃及加大了對蘇伊士運河的開發,繼續拓寬運河兩岸,加深運河水深,最大可通行噸位提升至10萬噸。埃及每年1/3的收入來自蘇伊士運河。



只要在10萬噸以下的船隻,基本上都是通過蘇伊士運河,每天來來往往的船隻非常多。這也算埃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吧。


國際百問百說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西奈半島與埃及本土之間,全長約190千米。運河連通了地中海與紅海,是溝通亞非歐三大洲以及大西洋、印度洋兩大洋最直接的海上通道,同時也是亞洲與非洲的地理分界線(圖一)。目前,蘇伊士運河的全部管轄權歸埃及國家所有。

蘇伊士運河最早開鑿是在18世紀末期,這一時期埃及被法國所佔領。法國原本計劃開鑿一條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運河,由於勘探數據出現了偏差導致這一計劃被迫放棄。

在1856年至1856年期間,法國重起了開鑿運河的計劃。並在1858年年底設立了蘇伊士運河公司。1869年11月,經歷了十一年多,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

由於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英國就在1875年收購了蘇伊士運河的股份,並在收購之後派兵駐紮運河。1936年8月,英國與埃及簽訂了《英埃條約》,英國成為埃及的保護國的同時,英國對蘇伊士運河保留了實質上的控制權。

在二戰期間,德國曾一度對埃及發動攻擊,企圖爭奪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最後以失敗告終。

埃及拿回蘇伊士運河的全部管轄權是在1956年。當時的埃及總統宣佈將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收歸國有,隨之引發了英國的不滿。為了爭奪運河的管轄權,英法等三國組成了聯軍,對埃及發動軍事行動(圖二)並控制了西奈半島。但是迫於當時國際局勢的壓力,聯軍接受了停火的決議,撤出了西奈半島。至此,埃及雖然在戰爭中失敗,但是拿回了蘇伊士運河全部的管轄權。


環球網


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是比較清楚的。在1956年發動戰爭之前,蘇伊士運河所有權歸英法所有,因為埃及不願意在其領土內的運河歸屬別國,1956年在蘇聯支持下發動了對英法的一次戰爭,戰後的結果自然是蘇伊士運河回到埃及手中管轄。

在蘇伊士運河還未迴歸埃及之前,英法利用恫嚇、股票買賣等形式,強行霸佔了蘇伊士運河的權利,後續埃及在1922年獨立,也沒能拿回這個權利。直到二戰結束後,國際的風向變了,同時英法實際上受到了美蘇的打壓,這才讓埃及有這個機會。


張傑談史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東北部,貫通蘇伊士地峽,是歐、亞、非三洲的重要海上通道。1859年始建,1869年竣工並正式通航。通航後即由法國控制,1882年後由英國控制,1956年埃及宣佈將運河收歸國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