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英宗复辟后,有没有对明代宗和于谦进行抹黑?

小孟尝秦琼


这个是必然的。明英宗在土木之战中惨败,损失巨大,自己也沦为蒙古人的囚徒,脱离皇位八年。在弟弟明代宗依然在世的情况下,明英宗被一些大臣用政变的手段重新推上皇位,当然要找一些借口,要进行舆论宣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贬损明代宗和于谦等骨干大臣。

先看看对明代宗的抹黑。

天顺元年一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政变,拥立明英宗成功复辟。明英宗很快发布一份谕旨,不提自己当初犯下的大错,倒打一耙,指责弟弟抢夺了皇位,“文武群臣既立皇太子而奉之,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又说自己返回北京之后,弟弟“既无复辟之诚,反为幽闭之计,旋易皇储而立己子。”

到了二月,皇太后也发布了一道谕旨,对明代宗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否定和抹黑,比如说到明英宗被俘之后,皇太后把英宗的大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让郕王朱祁钰辅助,“岂期性本枭雄,遄据天位”,诬指朱祁钰夺占了皇位。当明英宗返回北京时,他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反而把明英宗幽禁在南宫。

其他的罪行还包括:废出皇储,私立己子。败坏纲常,擅改典制。“纵肆淫酗,信任奸回”,把妖妓、胡僧引入宫中。横征暴敛,花费无度,致使府库空虚,人民穷困。所以明代宗是“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

在给都察院的一份谕旨中,明英宗批评景泰年间的风气太差,“景泰失政,纪纲荡然”,具体到都察院,徇情通贿、假公济私、欺上瞒下,根本没有发挥好督察作用。

这些都属于舆论上抹黑,同时通过惩处明代宗的亲信进行抹黑。

比如有一位太医院的医士名叫艾崇高,曾经为明代宗治好了疮疾,又为明代宗制作淫药,得到明代宗的信任,给他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头衔。明英宗下令处死艾崇高,既除掉了明代宗的一个亲信,又巧妙揭露了明代宗私生活难以告人的一面。

有一位名叫覃吉的太监,在宫中管理内库的金帛珍宝,也被明英宗下令关押起来,罪名是没有如实汇报明代宗赏赐给妃子们三万两白金和一万多块宝石的事。

不过,因为明代宗很快死掉,明英宗也适时收手,没有进一步糟蹋自己这位可怜的弟弟。比如礼部右侍郎汤序建议,把制作完成的年历上的景泰年号全部改掉。明英宗认为不必费事,说:“郕王年号当革,但朕念天伦之亲,有所不忍。”

再看看对于谦的抹黑。

于谦等人有功无过,他们最大的不幸是没有参与夺门政变,被当成了明代宗的亲信。

最初,六科给事中给于谦、王文等人所定的罪名包括:迎立郕王也就是明代宗、更换皇太子、废掉汪皇后,在明代宗病重时,又谋划迎立外藩继承皇位。而且他们平时结党营私,卖权鬻爵,弄法舞文。

其中,最致命的两点抹黑,一是迎立郕王。当初明英宗被俘,皇太子年幼,国家形势危急,推立郕王是所有朝臣的共识,包括后来发动政变的石亨等人,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其次是所谓谋立外藩,只是有人提到过这个选项,并没有谋求实施,而且于谦根本没有参与。

总之,明代宗在位七年,他和于谦都没有明显的过错。明英宗通过政变夺回皇位,要想让天下信服,必须对过去的七年进行污名化,必须杀几个人,就像徐有贞说的“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于左


当然有了,夺门之变,祁镇复辟。不黑祁钰,夺门无名。改元“天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就是说以前景泰八年是逆天的,暗含讥刺之意。废代宗为郕王,郕王薨后谥为“戾”,可以认为朱祁镇在黑弟弟。把代宗修好的陵墓毁掉移葬西郊最能说明问题了。找个借口杀掉于谦,这借口无中生有,也是黑嘛。当然杀掉于谦就不只是黑他了!

当然了,景泰帝由监国而称帝如果说是为了打跑也先,那么正统帝回来就要让位。如不让,起码要立朱祁镇之子为太子。结果景泰帝既不让位又立己子为太子,第三没有一不做二不休做掉正统帝,三步臭棋决定了他死路一条。至于于谦,他有功于社稷有罪于正统帝,他被杀虽冤但是必然。


啄木鸟405


有,必须黑景泰帝和于谦,否则夺门无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