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

弱不是消極,而是一種順應。“弱者道之用”指的就是對規律的順應。最重要的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示弱,而且是心態上的示弱,不只是行為上的示弱。所謂心態上示弱,就是不著急,從容一些,反正我們不急著去死,靜靜地等待事物發生變化,不要猜測它什麼時候變化,也不要懷疑它會不會變化。

很多人沉不住氣的原因,就在於不確定事情是不是一定會變化,是不是一定會向好的、如意的方向發展——當然不是,事物向哪個方向變化,這部分取決於你的行為和選擇,因為任何事都是行為的結果,但另一部分不取決於你,甚至不取決於別人,而取決於道。有些事情,是你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如意結果的,對於這類事情,你該做的就是接受。對命運示弱,不要強悍地去做無力的對抗,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修道者永遠不去勉強一些結果,不會讓冬天開春花,也不會期待春天能下大雪。他永遠是為做到最好的自己而努力,然後待時而動,順勢而為,不去勉強,對任何事都不勉強。當然,不是每個修道者都能做到這一點,但是,一個真正的修道者必須嚮往做到這一點,將它作為自己的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否則,修道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


電視劇《諸葛亮》的主題曲《待時歌》中有這樣一句歌詞:“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鳳凰翱翔於九天,沒有遇到梧桐是不會停下來的。諸葛亮認為君子就要像鳳凰一樣,要靜靜地等待時機,不等到明主絕不歸附。諸葛亮自己就是這樣。他甚至不去找劉備毛遂自薦,劉備親自去找他,他還要劉備三顧茅廬才肯見面。為什麼?因為“非梧不棲”“非主不依”。他明白待時而動的道理,有什麼條件就做什麼事情。看起來他很被動,其實他只是順應大道——有一個非常重視和尊重他的君主那最好,如果沒有他就靜靜地待著,跟花草魚蟲為伍,也懶得過那些打打殺殺的生活。“弱”就是這樣,永遠順勢而動,不勉強,不強迫,自然而然。這也是無為。

《周易》中也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器就是自己的本事,君子總是藏著自己的本事,永遠不張揚,等待時機的出現。賣弄跟強求、強迫一樣,都不是“示弱”,而是攀緣。

“示弱”是什麼?是把種子種到地下,然後靜靜地等待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然後再採摘果實。示弱就是隨緣。所以,君子從來不做勉強的事情。如果他頭上長個角,忽而頂你一下,忽而頂我一下,就不是君子,而是犛牛、蠻牛。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不舒服的人,他們的頭上就長了角。過去那些反潮流的英雄,頭上都長了角,身上都長了刺。這種人歷史上太多了,像我們經常提到的韓信,他就是典型的蠻牛。什麼事都硬來,剛開始因為順勢,他的強硬得到了回應。後來,時勢變了,他卻還是要硬來。那麼,等待他的只可能是失敗。還有楊修,楊修太聰明瞭,曹操有什麼心思他都知道。你想象一下,如果你身邊有這麼一個人,你是什麼感受?所以曹操非常討厭他。所有經常猜測別人、窺視別人的人都不受歡迎。楊修就是這種人。他把曹操的心思摸得很透,曹操一點安全感都沒有。這時,曹操必然會把他給收拾掉。

君子明白這一點,所以君子永遠難得糊塗。他看起來像深淵一樣,表面上無波無紋,裡面藏了什麼別人也看不見。老子提倡這種態度。中國古代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提倡這種態度,永遠不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多聰明,永遠伺機而動,不勉強地做一些過於功利的事情。

張揚者一般無大才,只有內斂者往往才能得大道。如果你過於張揚,生活中就會有無數的阻力出現。這時,身邊的一切都會制約你,而不是幫助你,你就成長不起來。除非你有毛澤東那樣的雄才大略,那另當別論。因為,那時候中國人不能沒有毛澤東,沒有毛澤東,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當時,有人問一個將軍,為什麼那麼多人服毛澤東?那個將軍說,因為他們不得不服啊,他們和毛澤東差得太遠了。毛澤東在任何時候都比別人看得高,能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敏銳地發現要害,並且快速地抓住要害,永遠都是這樣。如果你有毛澤東這樣的本事,那麼你可以露;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本事,就要像老子說的那樣,弱以待動,“弱者道之用”。

一定要知強守弱,也就是明白怎麼做大、怎麼做強,但不去做,守住“弱”的態度——哪怕你的心很強悍,也仍然要示弱。不過,君子不但態度上示弱,心也很弱。不是說君子的心沒有力量,而是說他們不著急、很從容,不拒絕等待,因為他們知道大道的規律。他們明白,小樹苗必須慢慢地長大,才可能長成蒼天大樹,揠苗助長也沒有用,搞不好還會讓它夭折。有沒有父親會為了讓女兒儘快長大,長成美麗的少女,就從五歲開始給她打激素?肯定沒有,只有傻瓜才會這麼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你急也罷,不急也罷,都得等著它慢慢發展。

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


在中國歷史上,所有明白這個道理、謹慎行事者都得到了善終,過於張揚者都不得善終。所以,老子不斷地強調“弱”,我們也不斷地強調“弱”。生活中需要示弱的智慧,或者說,我們都需要在生活中示弱的智慧。我以後會專門在親子閱讀班上講一些關於做人處世的東西,讓孩子們從小就擁有一種智慧。

“示弱”是孩子們最該具備的智慧之一,是不是真的懂得示弱的智慧,決定了孩子們的一生。你看劉備,他就屬於懂得如何示弱的人。徐庶告訴他,你想見諸葛亮,就要自己去拜訪他,不能把他請過來見你,你也請不來他。於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而且一次見不到就去第二次,第二次見不到又去了第三次,最後諸葛亮才認可他,覺得他是一棵能讓鳳凰棲身的梧桐樹。還有“假哭荊州”的故事,無論他是假哭荊州還是真哭荊州,人家都不好意思要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對方是一方之主,又是一個大男人,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卻痛哭流涕,如果你看到了,你會怎麼樣?你肯定會心軟的。當時魯肅也心軟了。有很多人都說劉備的天下是哭回來的,事實上劉備的哭確實打動了很多人,他在該哭的時候哭,誰都覺得這個劉皇叔真好,誰都想幫他。所以,示弱是一種智慧。他一輩子幾乎只強勢過一次,就是去白帝城報仇,如果他在這件事上仍然示弱的話,他也許不會那樣死。不過,如果他沒有去白帝城報仇,他的故事就沒有這麼感人了,也不符合他的個性。

曹丞相也是儘可能地示弱,不敢把漢獻帝給廢掉,許多時候還是會盡一個臣子的責任。當然,他的個性非常飛揚跋扈,因為他太強了,幾百年都很難出一個他這樣的人才,無論文學還是武功,他都非常傑出。他這種人是天成之才,天生就有雄才大略,沒辦法。一般人的個性如果像他那樣,早就被人給滅掉了。

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


好 書·推 薦

▼▼▼

不要去改變你改變不了的東西和人


《涼州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