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刘邦,可以驾驭人性,却不能驾驭吕雉,导致后面的结局?

破局攻心文案


实际上吕后和刘邦属于同一类人,唇寒齿亡的关系,没有吕后就没有刘邦,他们是利益共同体。

吕雉是刘邦创业路上的好伙伴,他下不了手的事,都假借了吕雉的手。

像诛杀彭越、韩信等功臣,仅仅凭借吕后一人之力,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没有刘邦的授意,给吕后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吕后做的这些事,其实是刘邦的意思,借了吕雉的刀而已。

在刘邦前进的道路上,吕雉是左膀右臂,她和戚夫人不一样,她可不是靠跳舞与色相起家,吕后靠的是狠辣的手段,有人说,她杀权臣是给自己立威,她一介女流,需要给自己立什么威?她又不想做皇帝临朝,他诛杀淮阴侯,是趁刘邦不在之时,这个不在就有很多深意了,刘邦正好不在,吕雉和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

不久,梁王彭越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吕雉对刘邦说不能放他,放他等于放虎归山,吕雉又一次成功的帮助刘邦诛杀了彭越,并剁成肉酱分赐与其他诸侯王,从而在政治上对其他人起到了震慑作用。

所以说吕雉和刘邦不仅仅是夫妻,更是合作伙伴,一起打江山,固根基的朋友。刘邦和吕雉更像一对合伙人,而且是互相扶持,三观无比契合的利益共同体,刘邦又不傻,他怎么会去杀一个无私合作的伙伴。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吕雉一路相随,在追随的过程中,其实吕雉已经有了很大一批拥护者,在废太子刘盈的过程中,刘邦就知道,他已经动不了吕雉的根基了,以前是不敢动,到最后是不能动了。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一半是邻居,就是熟人,而且很多人本身就是吕雉的亲戚。

刘邦敢动吕后,等于动了大汉朝的根基,吕雉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诛杀大臣多得吕后的支持,吕雉的两个哥哥都是将军,长兄周吕侯吕泽因公殉职,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另一个儿子吕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封为建成侯。

此处可以看出,吕雉在和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已经有其拥戴者了,所以刘邦要动吕雉等于自毁根基。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动过要废除吕后权利的脑筋,他宠幸戚夫人的时候,差点废太子而立刘如意,都说刘邦是色令智昏时想的昏招,其实也不尽然,也许就是借此打击吕雉集团而已,最后为什么没有动,不是他不想动,而是真的动不了而已。

刘邦动了废太子的念头,其实就是有牵制吕后实力的意思,不过确实动不了。《吕太后本纪》载: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邦宠爱戚夫人,想废太子刘盈,说他仁慈懦弱不像自己,这本身就是一句谎话,他这么说是为了废太子做了铺垫。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从这段可以看出来,刘盈的太子位还是极其危险的,数次差点被废,都是大臣力保下来的,靠着留侯张良的计策在太子宴会上请来“商山四皓”才得已保住。

其实不是刘邦不想动吕雉,是确实动不了了,连废个太子都被大臣们左劝右劝,吕雉还请来了“商山四皓”,也确实没有动她的本钱了,养虎已成患,怎么能除掉她呢?连刘邦也无奈的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得“商山四皓”辅助,我已经莫之奈何了。

一开始是不敢动,到最后是动不了。

刘邦可以驾驭天才,驾驭人性,但是驾驭不了吕后,是因为他们是一类人,自己怎么驾驭自己

那么刘邦为什么可以驾驭张良、韩信、萧何这些天才级别的人物呢?

他其实对自己有个很清楚的认识,要比聪明,肯定他一个都比不过,那么就放权给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你把事情办漂亮了,什么事都是你说了算,此时夺取天下的时候,他还籍籍无名,需要更多的聪明人,包括吕雉。

再次是仁德,这一点他比项羽聪明很多,要得天下者,怎么能不得民心,民心所向,天下何愁不是自己的。刘邦对百姓仁爱秋毫无犯是出了名的,尽最大可能团结劳苦大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比谁都清楚。

就连他面南称帝,做了天下,他也把仁德进行到底,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观其对手项羽,就是一个脾气又急又残暴的人,每到一处都必须屠城。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一点虚的东西了,那就是刘邦的领导天赋,有些人天生适合做领导,即使他不如下属聪明能干,但是他就是适合做领导,而且有做领导的觉悟,刘邦就属于这样的人。

刘邦和吕雉是事业上的伙伴,一个和自己极其相似的人,刘邦驾驭得了群臣,驾驭得了人性,但是怎么驾驭得了自己。


逆风解语


趣谈答案: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玩意儿没法整?

真的是没法说

我们公司有一个人头头是道,头头是道什么地步?他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能够把蓝的说成绿的,而且他在公司里面直接骂哭了好几个人。

当然由于隐私问题,我不能把人家的名字说出来,但可以明确的告诉在坐的各位,有八成的人都说不过他,他那张嘴皮一开口,那就堵不住。

可是有一次我们去他家做客的时候,就发现他被他老婆收拾的,简直就是跟孙子一样。

他老婆说一句话他一个字都倒腾不出来,当时我们就很好奇的问道:你不是挺能耐吗?在单位都能把人说哭了,都能把客户说服了,怎么在家里面是这个样子?

话题引申的有点多

这个话题如果再引申的话就没边儿了,我们会发现甭管是男同胞还是女同胞,在外面的时候可能非常能说,可能非常善用自己的魅力,非常有能力,有魄力,在职场当中打拼的非常好,一到了家里面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而古代为了证明这件事情是真实可行的,研究出来了一个成语,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儿。

我甭管你是个什么官儿,也甭管你有多大能力,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家务事,你就是一头抓瞎,这没办法。

刘邦是何许人也?那简直就是出了名冒个泡顶了尖的,人拔根眉毛都是空的。

刘邦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慢慢的能够笼络一支队伍来,而且这支队伍直接把项羽给干趴下了,自己当上了帝王,这种思维谁能够比得了。

但是刘邦对吕雉还真的就没法子,吕雉在后宫当中作威作福,这一点刘邦知道,知道归知道,就没法收拾。除了刘邦亏欠自己老婆,并且让自己的老婆平白无故在监狱里面呆了三年这件事之外,还有一点是刘邦最为忌惮的,那就是樊哙。

自己的这个大兄弟巴结上了吕雉的妹妹,于是樊哙也就成了皇亲国戚般的人物,要命的是樊哙和吕雉的关系好,不和自己亲了。

所以这个时候刘邦就需要考虑一下,如果真的跟吕雉闹掰了,保不齐自己的皇权都有危险。

再加上吕雉是第1个皇后,又有着自己的权利,能忍就忍吧,不能跟自己的媳妇过不去啊。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一、刘邦不愿意伤害这个结发之妻

刘邦和吕后成婚的时候,刘邦已经快40岁了,他比吕后大15岁。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贫穷的沛县泗水亭长。吕后在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一贫如洗,而吕后却是当时大户人家的小姐,放在今天可以说是富家女嫁给了穷小子,但是吕雉不在乎这些,结婚之后还是一心一意的对他,两人也是相敬如宾。

早年的吕雉温柔,贤惠,孝顺父母,操持家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变成事事亲力亲为的贤妻良母。当时刘邦喝酒喝多了,把解押的犯人都放跑了,吓得逃到外面躲了起来,吕雉不离不弃,也被抓起来投到了大牢。 刘邦胆小不敢出现,吕雉被放出来以后找到刘邦,还变卖家产首饰,资助他起义,刘邦感动不已。面对如此情深意重的发妻,刘邦怎么忍心伤害她?

在当时,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曾经一度打不过项羽节节战败。在一次战争中,项羽引兵进攻,吓得刘邦退兵逃跑。而吕雉则成为项羽手中的人质,用来制约刘邦。在人质生涯中受尽折磨苦难,差点被煮了吃了,但她没有怨言仍一心一意等待刘邦。

所以在汉朝初期刘邦不愿意伤害吕后。

二、刘邦不能伤害吕后

天下刚刚平定的时候,在吕后的出谋划策下,刘邦铲除了项羽、彭越等人。而吕后也在一次次的策划下壮大了势力,羽翼渐丰,当时朝中的一大部分人都已经被吕后纳入麾下。此时的刘邦感到了危险,因而此时刘邦已经有了动吕后的念头。

据记载,当时的刘邦宠爱戚夫人,想要改立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为太子。后人认为是当时太子刘盈的性格过于懦弱,刘邦担心刘盈登基后,作为母亲的吕后过于强势,母强子弱,这样一来,刘家的江山会落在别人手中。但可惜的是,当时的刘邦已经没有能力再去动吕后了。

当年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吕后一个女流之辈和萧何镇守长安,负责供应粮草和守卫后方,常年在战场上的磨练,早已将吕后磨成了一把锋利的宝剑。再加上此时的吕后早已将朝廷中的大臣收买到自己的手下,所以刘邦一提出要改立太子,朝野上下就会一致反对。

那么既然刘邦不能废掉太子,那就只能让刘盈继续当皇帝,可是以刘盈的性格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些臣子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吕后这个手腕强硬的亲妈的帮助了。最后,刘邦在临终前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刘盈,并在临终前托付吕后让她尽量帮助自己的儿子,从这一点来说,刘邦是将大汉江山托付给了吕后,这样一来,就更不能动吕后了。






历史爱好者LING


刘邦绝对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君明主。刘邦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定才华。刘邦所有才华中最出彩的当属识人之能。刘邦本人最满意的也是自己的识人之能。

刘邦登基之后,有一次在洛阳举行宴会,刘邦为问诸大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等人认为刘邦因为“仁爱”而获得天下。刘邦却说: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由此可见刘邦认为自己获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会用人”,而项羽则难以留住人才。刘邦起兵七年时间,确实展现了非常人的识人之能,也展现了驾驭人性方面的能力。刘邦在临死之前尚且能看到自己的身后之事,也能认清楚每一位大臣的长短优劣。

刘邦病重之时,认为自己大限已至而拒绝治疗,也没有苛责医生,而是赏赐给医生一定财物。吕后知道刘邦命将不久之时,曾经向刘邦询问身后的人事安排。

吕后问:“陛下您去世之后,如果萧何相国也去世了,谁可以接替丞相之位?”

刘邦说:“曹参可以。”

吕后问:“曹参去世之后,谁可以接替丞相之位?”

刘邦说:“王陵可以接替。但是王陵太过耿直缺乏变通,陈平可以辅助王陵。陈平虽然有才华,但是却难以独挡大任。周勃虽然读书不多,但非常沉稳老练,将来安定刘氏天下之人一定是周勃,所以可以让周勃担任太尉。”

吕后又问:“陈平、周勃之后,谁可以胜任?”

刘邦则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你也看不到那个时候了。”

从刘邦身后的人事安排来看,识人之能可谓发挥到了极致,驾驭人性的能力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大汉在这些功臣的辅佐之下得以成功保全,而且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刘邦的识人之能与驾驭人性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难道他不知道吕后的为人吗?难道刘邦也驾驭不了吕后吗?答案是否定的!

刘邦跟吕后是结发夫妻,在一起生活二十年的夫妻,他自然知道吕后的为人,也了解吕后的能力。刘邦不是不知道吕后的野心,也料定吕后会擅权。刘邦不是不敢动吕后,而是不愿意动吕后。刘邦不是驾驭不了吕后,而是不愿意驾驭吕后。

如果刘邦驾驭不了了吕后的话,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夺嫡之争,吕后也不会被戚夫人逼得给大臣下跪。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就是刘邦手下的小绵羊,丝毫不敢忤逆刘邦的意思。当时也只有刘邦能驾驭得了吕后。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才得以大全在握,才会有后来的种种事件。

既然刘邦驾驭的了吕后,也知道吕后的为人,为什么不在临死之前摆平吕后呢,非要给子孙后代挖一个那么大的坑呢?

刘邦对戚夫人可能是爱情,对吕后则是亲情。吕后跟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一个大龄无赖青年。吕后嫁给刘邦之后,本本分分做好一个妻子应该尽到的义务。长时间的艰苦生活,见证了吕后对刘家的贡献。吕后后来在长相上满足不了刘邦的欲望,但刘邦始终把吕后当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妻子。刘邦和吕后之间的亲情已经大于爱情,刘邦也知道吕后一直会是“刘家媳妇”。刘邦死后,吕后擅权,也分封诸吕为王。吕后追求的是刘吕共治天下,临死之前依然以“刘家媳妇”自居。

吕后和戚夫人不一样。戚夫人算是“乘凉之人”,吕后则是“栽树之人”。吕后及吕氏家族为大汉朝的建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吕后的兄弟吕泽和吕释之在汉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立过军功。如果不是当年吕泽在守住下邑一带,刘邦可能躲不过彭城一劫。吕后曾经在项羽的战俘营中呆了近三年时间。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每次东征西战,都是吕后和萧何负责大后方。吕后和萧何成功稳住了,关中大后方。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时候,吕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后亲自负责诛杀韩信,建议刘邦诛杀彭越。

刘邦在过日子、打天下、巩固天下的过程中见识到了吕后的能力。吕后的政治能力绝对不亚于刘邦,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刘邦还要强。由于刘邦出身草根,而且结婚非常晚。所以刘邦和孩子们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刘邦去世之时,皇太子刘盈只有十七岁,刘如意的年龄则更小。功臣集团则都是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之人,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阅历绝非刘盈可以驾驭。刘如意聪明有才华,但是年龄太小,还不足以驾驭群臣。刘邦无论是选择刘如意,还是选择刘盈,都会有各种弊端。这两位年少的皇子都要面对庞大的功臣集团,以及国家初建的烂摊子,要保证大汉活下去。但是刘盈和刘如意都很难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刘邦只能依靠有能力、有阅历的吕后。刘邦权衡吕后擅权和大汉倾覆的利弊之后,决定容忍吕后,希望吕后能够让大汉政权延续下去。

由于吕后是“栽树人”,又占据嫡妻的位置,所以身边聚拢了一批文武大臣。当戚夫人发起夺嫡之争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大臣。所有大臣几乎都倒向了吕后和刘盈。吕后和刘盈的影响力甚至比刘邦还要大,刘邦请不出商山四皓,吕后和刘盈却可以请出。当刘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边的时候,刘邦感慨地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刘邦说这话的时候,一方面感叹自己无法立刘如意为太子,另一方面也确信吕后和刘盈能够守住自己留下的基业。所以此后刘邦再也没有提过改立太子之事。刘邦没有看错,当时确实只有吕后才能镇住功臣集团,也只有吕后才能团结功臣集团。所以刘邦说吕后是真主。

刘邦知道吕后的权利欲望非常大,刘邦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吕后专权,也防止吕后迫害戚夫人母子。

刘邦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充实了赵国的实力,同时派强势的周昌为赵国丞相。周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刘如意,但是无奈吕后过于”聪明“,最终戚夫人母子还是未能幸免于难。

刘邦防止过度擅权的人事安排,最终也没能阻止吕后。刘邦刚死,吕后就掌握了权力。但是不得不说刘邦驾驭人性的能力。按照刘邦生前的人事安排,大汉初年的政局得以稳定。萧何去世之后,曹参实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也成为西汉初年五十年的基本治国理念。刘邦的人事安排,也防止了诸吕祸患刘氏政权。刘邦没有看错王陵,王陵过于耿直结果得罪了吕后而被架空。刘邦也没有看错陈平和周勃,后来陈平和周勃联合铲除诸吕,安刘氏的果然是周勃。


依稀说史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后,汉惠帝继位,吕后被封为皇太后,虽然汉惠帝是皇帝,但是朝廷的大权一直由吕后掌权。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汉少帝继位,但是因为汉少帝的生母是被吕后所杀,所以汉少帝一直对吕后有怨言,随后吕后废除汉少帝,拥立常山王刘义当皇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之久。她位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首。吕后掌权以后,使得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之际,吕后问刘邦去世后怎么安排:她问刘邦萧何卸任后,谁可继任相国,刘邦说曹参可继任相国;曹参之后还有有王陵,陈平等人,但是不能独任;周勃为人忠诚老实,但是文化却不高,在刘家天下有危机之时,可重用周勃,任他为太尉。

虽然刘邦死后,吕后掌握了大权,但她是遵从刘邦临终之际的遗嘱,相继重用了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且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他们实行轻赋税。对工商贸易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吕后的狠毒阴险其实早就显露了出来,当年因为刘邦想杀韩信但是却下不去手,最后是吕后一手操控杀掉了异姓王韩信,而且彭越同样被吕后所杀,她这样做就是为了以绝后患。由此可以看出,吕后比刘邦要阴险的很。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后如此的强势,对于她日后的掌权,专权我们也能预料的到。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吕雉的阴险毒辣,才使得刘邦死后汉朝的江山得以稳固,那么对于吕雉这样一个人刘邦根本就无需驾驭,因为刘邦要的就是汉朝的江山稳固。


公元前


朋友所指刘邦没能驾驭吕雉,所导致的结局应该是,刘邦爱子如意被杀,戚妇人被做成人彘致死。

可以说,刘邦生前,对戚妇人母子的安危非常担心,刘邦身体每况愈下,对刘如意母子更是担心,常常是慷慨悲歌。他听从赵尧的建议让周昌做刘如意的相国,也是尽人事,听天命。

刘邦做为一个混混,能成就帝业。最主要的才能就是驭人有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从别人的建议。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像权衡利弊,以利为先等。

刘邦宠幸戚妇人时,“因为太子不类我”,几次有想换太子的想法。这说明了什么?

吕雉虽然有心机,有胆有谋。刘邦如果真想动她,她也是六神无主,没好办法。她求爷爷告奶奶,那都是因为怕。母以子贵,如果太子刘盈真的被废,那么下一步被废的就是她这个皇后。吕雉对戚妇人的恨,应该也是在她为保太子,四处求人时结下的。

在打江山时,英明果敢的刘邦最终没动吕雉,究竟为什?也可以说刘邦为什最终没换太子,因为太子刘盈和母亲吕雉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动太子,也跑不了吕雉。因为如意如果被立为太子,戚妇人的地位必须扶正,这样更名正言顺。

  1. 朝臣们反对。刘邦最依赖的智囊张良,听说刘邦要废嫡长立庶幼,那是极力反对,甚至拿不上朝来对抗刘邦。刘邦没有动摇废太子的决心。刘邦最信任的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表面答应不废太子,但废太子的决心还是没有动摇。由此可见刘邦废太子刘盈,动吕雉的决心有多大。
  2. 商山四皓是刘邦打消废太子动吕雉念头的主要原因。刘邦爱才,商山四皓,四位隐世高人是刘邦做梦都想得到的,可这四位就是不买刘邦的账。太子能请来商山四皓足见太子已深得民心,深得众臣之心。既然不能动,那么叔孙通的话,听起来也顺耳了:“太子就是国本,动国本社稷危矣。”
  3. 太子既然不能动了,刘邦又想起了,和吕雉的患难之情。刘邦不得不对戚姬说:“太子和吕后注定是你今后的主人了!”戚妇人听到此哭了,刘邦这时已无可奈何,只好唱歌做答。

刘邦看到商山四皓,最终不动太子、吕后,也因为看到了希望,大汉后继有人的希望。刘邦老是唠叨,“太子不类我;我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接替我的皇位。”这何尝不是对太子的鞭策,也许我们都被刘邦骗了,当刘邦知道不能动太子时,那是兴奋得无可奈何,也有喜悦的失落。这个高明的政治家,被毛泽东称为最厉害的皇帝的刘邦,决不会以个人喜好来干涉大汉王朝的命运。有人说当他看到商山四皓,他可能已动不了太子了。更正确的回答应是:他根本就不愿动太子了,他叮嘱刘盈要善待如意,就是最好的佐证。

动或不动太子、吕后,全凭刘邦的愿与不愿。刘邦的摇摆不定,也让我们的观点毫无定论!观点会随着思想的转变而改变!说有实权的刘邦驾驭不了吕后,谁信?

回答:今古大观


今古大观


这也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吧。

我们都知道刘邦对所有的人,尤其是功劳大的功臣,都是有防范的。但是,他唯独对吕后没有防范。

在他驾崩之后,功臣们都很听话,不听话的偏偏就是吕后。甚至吕后一个人,差一点把刘邦的儿子,全部给杀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说实话这真的和驾驭人性没有关系,只能说吕后的表现欺骗了刘邦。

至于功臣派,历史上是有经验的。

一般头上长有反骨的人,他们在先帝去世之后,都是会对新皇帝不顺从,这时候就会出现反叛的现象。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刘邦只好对他们先下手为强了。

刘邦晚年大肆屠杀异姓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全部都被处死并且被灭族。

就连萧何这样忠心耿耿的重臣,也被刘邦关进了监狱。

可以说刘邦杀了这些人,就是防患于未然。

可是对于吕后,他一点都没有防备。

吕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这事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毕竟他是把江山留给了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呀。

难道吕后作为母亲的人,他连自己儿子的江山都要夺吗,这个刘邦压根想都想不到过。

更何况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的表现他很满意。

在刘邦看来,吕后就是一个很成熟的政治家。比如说刘邦不想留韩信,但是,自己又没有理由杀他,吕后就替刘邦杀了。

杀彭越的时候也是如此,这说明吕后一直都是在维护他们大汉家的江山的。谁是不是该杀的人,吕后都是心知肚明的。

鉴于吕后这样的表现,刘邦对他很放心。他觉得把江山托付给吕后,然后在找几个宰相,辅佐自己的儿子,自己家的江山,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汉惠帝刘盈竟然先于吕后而去了。

吕后就这么一个儿子,死了。

吕后感到恐惧,所以,他仗着自己的手里有权,就开始大力的提拔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姓吕的人来当王,担任朝中的重要职务。

提拔自己的吕家人的同时,他还要打击刘邦的儿子,刘邦总共有八个儿子,至少五个儿子的死亡,是吕后造成的。

这个结果刘邦当然是想不到的了。

这只能说是人性在作祟,和驾驭人是没有关系的。

总体来说,刘邦之所以没有防住吕后,就是因为他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史学达人


【米瑞君】的观点:刘邦一手建立了汉朝,从一介布衣到一国之主,他身经百战,能力卓著。他洞悉人性,所以,能够让一帮有能力的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为他拼命。可是,对于自己的老婆吕雉,他驾驭地非常有限,刘邦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感情上伤害吕雉,但是,在其他方面,刘邦拿她没有办法。即使他明知道自己一旦离世,吕雉上台后会对自己的宠妃戚夫人进行报复,刘邦除了想出让周昌来暂时保护的权宜之计,再没有想出对戚夫人更好的安置方法。羊入虎口是刘邦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刘邦为什么不能驾驭吕雉呢?

刘邦欠吕雉太多,他这辈子都还不完,内心有愧,他对吕雉下不了手

刘邦在发迹之前,给吕雉惹了足够多的麻烦,在他成功之后,如果对吕雉太狠,他的良心上过不去。刘邦结婚后还是个小混混,对家里内内外外的事一概不管,从孩子到老人,从吃喝拉撒到农事稼穑,全都是吕雉一个人在操持;担任泗水亭亭长时,刘邦放走犯人后自己逃走了,吕雉替他坐牢;楚汉战争中,吕雉多次被项羽抓住,并数次变为人质,受尽凌辱。其中,彭城败战后,吕雉在项羽军营被困三年,差一点被杀掉。

这些都是吕雉为刘邦吃的苦,刘邦心里清清楚楚。而且,刘邦在感情上也亏欠吕雉,他极度宠爱戚夫人,对吕雉非常冷淡,这也让吕雉心中凄然。

对待吕雉,刘邦有太多的亏欠,他无法用其他方法偿还,很多时候,他选择纵容和漠视吕雉的不法行为。

吕雉本身有能力有谋略有手段,刘邦真想对付她,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吕雉是个很有能力的妇人,在楚汉战争中,她和萧何在后方给前线将士准备粮草,协助萧何将汉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在汉朝建立之后,为了稳固汉朝的基业,她做事果断狠毒,设计将韩信和彭越杀死。这让刘邦为之一惊,看出吕雉不是个平庸的妇人,在心狠手辣方面,刘邦或许会自愧不如。所以,刘邦想对付吕雉,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吕雉身后有樊哙张良的支持,刘邦如果与吕雉对着干,极易引起内部矛盾

吕雉和刘邦的大将樊哙是亲戚关系,樊哙的妇人正是吕雉的亲妹妹。因为这一层关系,吕雉和樊哙的关系非常亲密,在汉朝建立之后,俩人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刘邦和樊哙的关系。对于这一点,刘邦也是心有忌惮的。万一逼急了,或许吕雉会让樊哙对刘邦下手。而吕雉也在背后拉拢张良,自己有困难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张良请教。比如,刘盈之所以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也是张良给出的主意。

刘邦如果硬要和吕雉对着干,或许会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让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无法稳固,所以,刘邦想要对吕雉有所行动,也必须三思而后行。

综上所述,吕雉的实力和势力不容刘邦小觑,很多时候,刘邦是想管而管不了。最终,吕后当权成为必然。


我是米瑞君,精读两汉史。品大汉风尚,析盛世风情。欢迎关注“米瑞谈历史”!


米瑞谈历史


刘邦所谓的驾驭人性,其实就是功名利禄。对付具有当时那个时代第一流军事谋略能力当时却困顿于下层的韩信,刘邦一出手便给韩信统御几乎所有的军队,当时最高的大将地位,这样的待遇,几乎是在一天之间就给了韩信——老实说,这是千百年中绝无仅有的。就连神话小说里的孙悟空,也是从弼马温到名高实虚的齐天大圣,最后历经七十二难,才当上了斗战胜佛,而韩信,只用一天,不需大闹天宫,也不需七十二难,就当上了最高的大将。

而对待英布,则有所不同。英布本是项羽麾下的猛将,受封九江王,却背叛项羽投向刘邦。这样的人,显然是物质追求第一,其他都可以弃之不顾。所以英布第一次来见刘邦,刘邦故意就一边洗脚一边与他说话。英布果然大怒,几乎要后悔得自杀,这时候刘邦给他的待遇,却是“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也就是说,和老大一个待遇,英布立马就”大喜过望”。所以英布这个人,实在是格局很低的普通人,他的出色之处,仅仅在战场之上。

事实上,刘邦对韩信和英布的所谓”驾驭“,难道是因为刘邦比项羽更熟悉他们两个?难道是刘邦比项羽更富同情心?都不是的,仅仅是一点,那就是刘邦明白:韩信和英布,究竟想要什么?满足了他们,他们就会为自己效力。

那么回到刘邦和吕雉的夫妻关系这里,刘邦明白吕雉想要什么吗?

从史记的相关记载看,刘邦是明白的。对于吕雉而言,第一是要保证儿子即位,为了这一点,她可以牺牲一切;而在儿子即位之后,她便是万人之上的皇太后,届时要收拾昔日敢于挑战自己的戚夫人母子,岂不跟杀只鸡一样简单。

但是,虽然刘邦明白,解决问题却很难。要保戚夫人母子的安全,他就要废掉儿子的太子之位,让吕雉失去权势。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吗?你能保证戚夫人上台之后,不会杀掉吕雉母子?如果这样的话,和让吕雉上台,又有什么分别呢?

当然,刘邦也曾真的作出有利于戚夫人的选择,可是这时候吕雉就反击了,抬出所谓商山四皓。要知道之前刘邦也曾请商山四皓出山,可是被拒绝。如今他大儿子却把四个老头子都请出来了,是不是就说明大儿子更有人格魅力呢?

这个时候,刘邦便把戚夫人叫过来,告诉她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

于是戚夫人大哭,刘邦当然明白她为什么哭,他也不劝,这就以此事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太子(吕雉)和如意(戚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吕雉的身后,有庞大势力的支持,而且这势力,连刘邦都颇忌讳不敢动(因为支持吕雉的,实际上不止四个老头,而是整个功臣集体)。而戚夫人,你的身后,有什么呢?

这,便是所谓势,就连刘邦,也无法逆势而为(因为老了),更何况是如意(太小)和戚夫人(完全没有人脉和相关的能力)呢?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刘邦不能驾驭吕雉,最为主要的是吕雉这个人太为特殊了,他毕竟是刘邦的妻子,和刘邦是穿一条裤子的人。

刘邦的江山,也是吕雉的江山,刘邦担心的事情,也是吕雉担心的事情。在刘邦看来,这就是他和吕雉的关系。

他们两个的目的就是要合起伙来,把自己家的江山给治理的更加的安稳,最终的目的就是这个大好的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万代。

关键是刘邦也相信吕后有这个能力,毕竟吕后是刘邦政治上的合作伙伴,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了稳固他们的江山,吕后为刘邦做了很多事情。

我们都知道刘邦和吕后两个人,杀了很多开国功臣。在杀这些开国功臣的时候,刘邦可以直接下手的,也就直接拿下了。刘邦不好意思下手的,都被吕后给拿下了。

就如同韩信和彭越,可以说这两个功臣,都是被吕后给杀掉的。本来刘邦也对这两个人不满,但是,刘邦不好意思对他们下手呀。

毕竟,他们是开国功臣,没有他们就没有刘邦的大汉江山。

吕后是最懂刘邦的人,既然你刘邦下不了手,那我就替你下手吧。趁着刘邦外出的时候,吕后就让他萧何把韩信给骗到了宫里,然后把人家韩信的族给灭了。

彭越也是,本来刘邦不想杀彭越,但是,被吕后知道了,吕后建议把彭越给灭族,因为彭越这样的人太猛了,放他回去就如同放虎归山一样。

最后刘邦一想也对,他就听了吕后的建议,把彭越给杀了。通过这两件事,刘邦对吕后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觉得吕后这个人是懂得政治的。

若是有吕后在,他们家的江山,肯定会治理的更好的。因此,刘邦从来都没有想要对吕后下手过。

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吕后,他把刘邦害的最惨。刘邦总共就只有八个儿子,几乎一多半的都是被吕后直接或者间接给害死的。

到了吕后去世的时候,刘邦存活在世上的儿子也仅仅就剩下两个了。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结局就是刘邦造成的。

若是刘邦把吕后给杀了,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结果了呀。

但是,要知道刘邦毕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若是知道吕后在自己死后,会是这个样子,相信他早就把吕后给碎尸万段了,但是,他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因此,也就造成了吕后的无法无天。

所以说并不是说刘邦驾驭不了吕后,只能说吕后伪装的太好,刘邦没有识破吕后的真面目,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