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小窗幽記》(八)集奇篇賞析


《小窗幽記》(八)集奇篇賞析


《小窗幽記》集奇篇


【原文】

我輩寂處窗下,視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嬰媿①,不堪寓目。而有一奇文怪說,目數行下,便狂呼叫絕,令人喜,令人怒,更令人悲,低徊數過,床頭短劍亦嗚嗚作龍虎吟,便覺人世一切不平,俱付煙水,集奇第八。

【註釋】

①蠛蠓嬰媿:蠓蟲。

【譯文】

我們靜坐在窗下,冷眼看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好像蠓蟲一樣爭著吸血,不忍去看。有一段奇怪的談論,我一氣看完,認為好極了,內容令人叫絕,也令人歡喜、憤怒,更令人悲傷。經過品味後,連掛在床頭的短劍都發出龍吟的聲音,讓人覺得世間的恩怨情仇像過眼雲煙一樣散去了,於是編撰了第八卷《奇》。

【原文】

呂聖公之不問朝士名,張師高之不發竊器奴,韓稚圭之不易持燭兵,不獨雅量過人,正是用世高手。

【譯文】

呂蒙正不問嘲笑他的那個朝士叫什麼,張齊賢不揭發偷盜銀器的奴僕,韓奇不換掉舉蠟燭燒掉他鬍子的士兵。這些人有度量,但是更懂得用世。

【原文】

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簾影。

【譯文】

花兒該看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竹子該看自己在月光下的影子,美人應看自己在珠簾後的影子。

【原文】

佞佛若可懺罪,則刑官無權;尋仙若可延年,則上帝無主。達士盡其在我,至誠貴於自然。

【譯文】

迷戀佛教要是能改過懺悔,那麼執刑官就沒權施加刑罰;尋求成仙要是能延年益壽,那麼連上帝都管不著。通達的人的言行都出於內心的真誠,而且至誠的心貴在順從自然。

【原文】

以貨財害子孫,不必操戈入室;以學校殺後世,有如按劍伏兵。

【譯文】

用錢財給自己帶來禍害,不一定要操戈入室,殘暴是一樣的;通過學校教育來扼殺後輩,就像按劍伏兵一樣危險。

【原文】

君子不傲人以不如,不疑人以不肖。

【譯文】

正人君子不會因為別人不如自己就驕傲,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品行不端正就不信任別人。

【原文】

讀諸葛武侯《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譯文】

要是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哭的人,肯定沒有盡忠的心;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不流淚的,這個人肯定沒有朋友之情。

【原文】

世味非不濃豔,可以淡然處之。獨天下之偉人與奇物,幸一見之,自不覺魄動心驚。

【譯文】

人情不可以說不濃,可以用淡泊的心出於其間,有時幸運地看到偉大的人物和奇異的事情,內心不禁魂魄搖動,暗自驚喜。

【原文】

道上紅塵,江中白浪,饒他南面百城;花間明月,松下涼風,輸我北窗一枕。

【譯文】

路上塵土飛揚,江中白浪翻騰,這情景比君臨天下,坐擁百城還富有;花間有明月照耀,松下送來涼風,哪裡有比我在北窗下枕著枕頭大睡更自在呢!

【原文】

涯如沙聚,響若潮吞。

【譯文】

水邊陸地像沙土堆積而成,響聲像潮水吞吐一樣。

【原文】

石怪常疑虎,雲閒卻類僧。

【譯文】

石頭的形狀很奇怪,讓人常當成老虎;雲彩悠閒地飄蕩,像僧人遠遊。

【原文】

大豪傑,捨己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

【譯文】

大豪傑都能捨己救人,但是小丈夫卻愛損人利己。

【原文】

一段世情,全憑冷眼覷破;幾番幽趣,半從熱腸換來。

【譯文】

對於世事全靠冷眼旁觀才能看破;幾番幽韻雅趣,大半要用熱心腸才能換來。

【原文】

識盡世間好人,讀盡世間好書,看盡世間好山水。

【譯文】

認識全天下的好人,讀完全天下的好書,看完全天下的好山好水。

【原文】

以一石一樹與人者,非佳子弟。

【譯文】

給別人像石頭和樹這樣小恩惠的人,不是好後生。

【原文】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

【譯文】

一勺水就具備了五湖四海水的味道,所以世間的人情世事不一定都要經歷;千江上的明月其實是同一輪,所以人的心應該純淨如珠,光明朗照。

【原文】

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

【譯文】

只有揭開掩蓋臉上真性情的假面具,才能露出真相,眉目也不至於讓人覺得可憎;只有滌除了內心的慾望和雜念,語言才會讓人覺得有味可親。

【原文】

愁非一種,春愁則天愁地愁;怨有千般,閨怨則人怨鬼怨。天懶雲沉,雨昏花蹙,法界豈少愁雲;石頹山瘦,水枯木落,大地覺多窘況。

【譯文】

憂愁不只一種,要是春愁,那麼天也愁地也愁;怨恨卻有很多種,如果是閨中之怨,那麼會怨天、怨鬼。天慵懶雲就會低沉,陰雨昏暗的時候,花就皺眉,宇宙難道會沒有憂愁嗎?岩石剝落,泉水枯竭,樹木凋落,大地就感覺多了窘迫的情形。

【原文】

筍含禪味,喜坡仙玉版之參;石結清盟,受米顛袍笏之辱。文如臨畫,曾至誚於昔人;詩類書抄,竟沿流於今日。

【譯文】

竹筍中蘊含著禪的味道,很喜歡蘇軾拜訪玉版和尚所玩的遊戲;巨石連接成清雅的會盟,反而遭受米芾錦袍象笏參拜的恥辱。寫文章要是像臨摹畫那樣,就會讓人譏笑;做詩像抄襲古書那樣,竟然流傳於現在。

【原文】

緗綈①遞滿而改頭換面,茲律既湮;縹帙動盈而活剝生吞,斯風亦墜。

【註釋】

①緗綈:米黃色的書套。

【譯文】

書架上放著米黃色的書套,書卻變了,書的真諦已經沒了;淡青色的書套有幾尺厚,內容卻被活剝了,傳統的讀書風氣已經消失殆盡了。

【原文】

先讀經,後可讀史;非作文,未可作詩。

【譯文】

只有先讀經書,才可以讀史書;要是不練習做文章就沒法作好詩。

【原文】

俗氣入骨,即吞刀刮腸,飲灰洗胃,覺俗態之益呈;正氣效靈,即刀鋸在前,鼎鑊具後,見英風之益露。

【譯文】

俗氣深入骨髓,即使吞刀刮腸、喝灰洗胃,仍然覺得神態俗得要命;要是靈魂中有正氣,即使刀鋸在前,鼎鑊在後,反而更能顯出英雄的豪氣。

【原文】

於琴得道機,於棋得兵機,於卦得神機,於蘭得仙機。

【譯文】

從琴中悟得自然的玄機,從下棋中可以領悟兵法戰略,從占卜中可以得到莫測的神機,從丹藥中悟得成為神仙的機緣。

【原文】

世界極於大千,不知大千之外更有何物;天宮極於非想,不知非想之上畢竟何窮。

【譯文】

世界非常大,不知道廣大無邊的世界之外有什麼東西,天宮在非想的地方無限大,不知道非想之處究竟還有多少無窮勝景。

【原文】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爐煙。

【譯文】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沒有比得上好書和良友的;一生的清福,只在品茶之中。

【原文】

作夢則天地亦不醒,何論文章;為客則洪濛無主人,何有章句?

【譯文】

進入夢境,即使天地也會處於沉醉狀態,更別說文章的清醒?人如果作為世上的匆匆過客,那麼自從天地開闢以來就沒有主人,哪裡還會有什麼詩文章句?

【原文】

豔出浦之輕蓮,麗穿波之半月。

【譯文】

嬌豔的花朵,沒有比生長在水邊的清麗荷花更動人的;美麗的景色,沒有比波光粼粼的半圓之月更美麗的。

【原文】

雲氣恍堆窗裡岫,絕勝看山;泉聲疑瀉竹間樽,賢於對酒。杖底唯雲,囊中唯月,不勞關市之譏;石笥藏書,池塘洗墨,豈供山澤之稅。

【譯文】

雲蒸霞蔚的景象,彷彿是堆積在窗前的山巒,其中的絕妙比觀賞山景更美;泉水叮咚作響,好像是打開傾瀉於竹間的酒樽,這種美感比對酒當歌還美。竹杖之下只有雲霧,行囊裡只裝著月光,不用關市的稽查;石匣中藏著書,在池塘裡洗筆,哪裡用得著交山澤的稅收呢?

【原文】

有此世界,必不可無此傳奇;有此傳奇,乃可維此世界,則傳奇所關非小,正可藉口《西廂》一卷,以為風流談資。

【譯文】

有這樣的世界,一定不會缺少這樣的戲曲;正是有了這些戲曲,才會維繫這樣的世界。由此看來,戲曲不是非同小可的,一部《西廂記》可以作為風流談資。

【原文】

非窮愁不能著書,當孤憤不宜說劍。

【譯文】

一個人,沒有到窮困悲愁的時候,不可以著書立說;如果自己孤傲激憤的時候,不應當談刀論劍。

【原文】

湖山之佳,無如清曉春時。當乘月至館,景生殘夜,水映岑樓,而翠黛臨階,吹流衣袂,鶯聲鳥韻,催起鬨然。披衣步林中,則曙光薄戶,明霞射幾,輕風微散,海旭乍來。見沿堤春草霏霏,明媚如織,遠岫朗潤出林,長江浩渺無涯,嵐光晴氣,舒展不一,大是奇絕。

【譯文】

湖山最好的景緻沒有比春天的清晨更好的了。當伴著殘月來到館舍,眼前會現出另一番景緻,平靜的水面上倒映著小樓,淡青色的晨光照在臺階上,微風吹著衣襟,黃鶯的叫聲和著鳥鳴的旋律,讓夢中之人驚醒。披上衣衫去樹林,只見曙光照在門上,明朗的朝霞照在几案上,微風散去,太陽昇起,堤岸上芳草霏霏,春光就像錦緞,遠方的山巒就像剛洗完澡,江面遼闊無邊,晨霧在空中或舒或動,呈現千姿百態,非常奇特美妙。

【原文】

心無機事,案有好書,飽食晏眠,時清體健,此是上界真人。

【譯文】

內心沒有算計,案頭就擺上好書,飽食終日,安然睡去,身體強健心態好,這樣的情景就好像是天上的神仙一樣。

【原文】

讀《春秋》,在人事上見天理;讀《周易》,在天理上見人事。

【譯文】

讀《春秋》,在人事上能看出天理;讀《周易》,在天理之上能洞察出人情世事。

【原文】

則何益矣,茗戰有如酒兵;試妄言之,談空不若說鬼。

【譯文】

品茶鬥茶就好像斗酒一樣有什麼好處;終日空談有什麼作用,還不如談狐說鬼呢!

【原文】

鏡花水月,若使慧眼看透;筆彩劍光,肯教壯志銷磨。

【譯文】

鏡中花,水中月,如果有慧眼就能看透;筆中彩,劍上花,怎能讓壯志消磨殆盡呢!

【原文】

委形無寄,但教鹿豕為群;壯志有懷,莫遣草木同朽。

【譯文】

放浪性情,無慾無求,只求和豬鹿一同居住;胸懷壯志,思想超絕,不能和草木一起腐朽。

【原文】

哄日吐霞,吞河漱月,氣開地震,聲動天發。

【譯文】

烘托太陽,煥發彩霞,把山河包容起來,用月光漱洗;氣勢已開,大地為之震動,聲勢一動,上天都為之叫喊。

【原文】

論名節,則緩急之事小;較生死,則名節之論微。但知為餓夫以採南山之薇,不必為枯魚以需西江之水。

【譯文】

談論名節,那麼急迫困難的事情要小得多;如果和生死比較起來,那麼名譽和節操也微不足道。人們只知道伯夷、叔齊不吃周朝的糧食最後餓死在終南山的事情,不必為救活快要枯死的魚來引西江的水。

【原文】

儒有一畝之宮,自不妨草茅下賤;士無三寸之舌,何用此土木形骸。

【譯文】

儒生只需要有一畝那麼大的房屋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做到自然,以致甘於居住在茅舍,並處於貧賤之中;謀士沒有三寸不爛之舌,要是這樣的話土木一樣的身體又有什麼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