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写楷书的人不是很多?是楷书太难还是审美延时?

千千千里马


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写楷书的人很多,但是写好楷书的人应该不是很多。楷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并不是楷书审美延时,只是写好楷书的人,真的是不多!

大部分学习书法的人,都是以楷书作为基础的。但是,很多人学习楷书的时间都不长,因为很难坚持下来,别说是普通学书者了,就算是知名的书法大家的楷书水平,也是面目全非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楷书都是以
欧阳询和颜真卿为代表的,他们二人把楷书写到了书法的巅峰。

欧体主要以清新秀美著称,笔画干净利索,用锋用笔为主,偏锋为主,力度十足。当今的规范字就是模仿的欧体,因为欧体书法,很正,结构也很严谨!

而颜体主要以厚重饱满著称,笔画粗重有力,横轻竖重为主,字体结构严谨,很大气!


我认为当今的书法家协会的人员里面写好楷书的寥寥无几,一百个书家真正的能把楷书写的不错的应该不到十个人,这个数量一点也不夸张,我只是实事求是的说。

那么当代写楷书不错的人有吗?当然有了,虽然达不到欧阳询的高度,但是在当代已经是佼佼者了,这就是欧楷大家田蕴章老师。田老师是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书法家。幼年开始学欧楷至今,可以说对欧楷颇有研究,很像欧体,但是比欧阳询写的更圆润和饱满,但是不如欧的字硬气。


田蕴章老师在早年曾获取过很多全国书法大赛的大奖,后来又在北方网录制《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教学视频,并且获得了很多学书者的好评和推崇。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仍然还在写欧楷。可以说是当今的欧楷泰斗了,在楷书方面超过田蕴章老师的人,几乎没有!

所以说,如今写楷书的人的确少之又少,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楷书的难度的确难于其他书体。楷书对于笔画和结构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没有两把刷子的人,是无法写好楷书的,因为楷书要想写好,我认为即使是有很好天赋的人,也要十年以上,不然很难成气候!
强哥浅谈,插图来自网络!想了解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强哥书画”!


强哥书画


楷书确实是难写。

有功夫你去看楷书四大家的书法,看着都是那么顺眼,因为它符合标准,符合法则。结构,笔画的肥瘦,用笔等方面,都是那么完美无缺。

可有些楷书也确实难看,比如说颜真卿后期的作品,因为它不再追求所谓的法则,他要还书法与自然的书写状态。



清代书家郑板桥的楷书看着也不是那么顺眼,那是因为他把多种书体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板桥体。
我发现凡是性格放荡乖张的人,玩儿不了楷书,像米芾


,像怀素,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耐心,来一笔一画的书写。

反过来说楷书确实是费力不讨好,如果没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千万别去碰楷书,往往写几十年,还是默默无闻。

从民国到现代,写楷书出名儿的人屈指可数,像谭延闿,华世奎,启功,卢中南,田英章等。

当今社会风气影响了当代中国书坛,都想趁早出名,沽名钓誉,大造声势。当今丑书十大家,几人能把楷书写得漂漂亮亮的?


水电工老路书法


写楷书的真的不多吗?

我们能够从很多呼声中可以看得到的现象,那就是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是希望每个书法家都能够写楷书示人,希望著名的书法家都是擅长且爱好写楷书的,那么这里原因,大概就是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样云云亦或者纯粹为识字考虑等等,与这方面我们不追究。

问题是,写楷书的人真的很少么? 其实不然。

我们通过近年来的历次展览可以看得到,不管是大字展、临帖展还是刚过去不久的十二届国展,楷书的部分是非常丰富的。

就比如我们喜闻乐见的唐楷部分,展览上就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和欧阳通父子、包括颜真卿,甚至于以往特别不受待见的柳体也能够频频露面,我们如果做一些对书者的功课,会发现其实这里很多作者以往并不是以楷书见长的,或者说展览上并没有把自己的楷书拿出来投展。

但是,一旦有楷书的专项展或者是可以多体投稿的时候,就会把楷书露出来,在十二届国展的开幕现场,笔者就听到有一位爱好者很受振奋,说:“应该让那些写丑书的人来看看什么才是书法”。

其实,我们如果关注当代书坛,其实以楷书入展获得极大名气的书法家真的不少,能够以一种楷书或多种风格做创作的书法家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从书法院校毕业的书法专业学生),所以认为写楷书的少,绝对是一种信息获取方式上有误差的偏见。

关于楷书的一些认识

在书法的学习中,楷书是一种不能逃避的书体,因为楷书的书理(比如结字规则、用笔技法)与行书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在唐楷学习中,通常认为写楷书是用行书的笔法在写,也就是所谓的“行书笔意”,或者讲称之为“书写性”,而书写的忌讳就有一项对“呆板”的忌讳。

那么,在我接触的众多书法爱好者中,对呆板的楷书情有独钟,对书写性强的楷书却不太感冒,可以这么说,还有一部分人对楷书的辨别判定存在一定的本我偏好,比如强行界定一个“行楷”和“正楷”的区别等等。

结论

楷书是喜闻乐见的书体,毕竟它容易识读,便于信息的传递,我想不懂书法的朋友面对楷书作品也能够说出“我认得”这样的话。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如果结构差别不大,点画形态也没有差距的情况去判断好作品的话,大部分朋友还是略有些困难的。


王舸


只要是行草书,写得很溜的人,楷书一定过关!这是不用怀疑的。

他们不把楷书作品示人,因为楷书,只是书法的基本功。要想在书法领域内有所作为,必须下苦工夫主攻行草。否则,前面的努力,将尽付流水,成了真正的杨白劳!

在书法领域内,想扬名立万,宣示自己的才华,只能靠行草书!特别是巨幅狂草书法的创作,肯定不是靠蛮干就可以完成的!

这也是田氏楷书,不被行家认可的根本原因!

楷书太难?肯定是从没拿过毛笔的人,说出来的外行话!楷书的难度,只相当于数学领域内的初等数学。初等数学,离高等数学以及现代数学何止十万八千里!






彭世军狂草书法


写楷书难,写好楷书太难,写出好的楷书更难。

不是写楷书的人不多,是写出来好楷书的人不多。全国书法练习者估计超过千万人,这些人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先练习楷书的。写楷书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前人说过,十年出一位好的画家,但是三十、四十年却难出一位好的书法家!这三十、四十年出来的书法家还不一定有楷书书法家。楷书一笔一划,没有二三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是不会有成果的。唐代的人把楷书写到了极致,已经达到楷书的顶峰,后人再想突破难于上青天。既然没有办法突破前人的楷书开宗立派,那就退而求其次,在前人的基础上字体写精写活写出自己的神,在后世也是了不起的巨擘。

楷书的一笔一划,我们从小看到老。是再熟悉不过的字体,楷书的优劣就练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你要想写出来让人称道的楷书,大到章法结构布局,小到字的点横撇捺,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我们用了一辈子的筷子都不能保证每次把菜夹到后顺利送进嘴里。能把楷书写一辈子的估计也不多,把楷书写好的人就更少了。写楷书难,实在是难。






易茗易心经


我是一人。楷书太难写得人不多,这个容易引起纷争。

每一种书体都不简单,楷书日常生活过于常见,而且楷书作品普遍比较难获奖。

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得最多的是楷书,楷书是最方便我们认读的书体。

我们现在书法圈普遍共识五大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特别说明: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没有哪个最难,哪个最简单,各有各的难点。想要写好任何一种都非常的不容易。不要说楷书最难,也不要说楷书最简单。

在五种书体中,楷书和行书是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书体。而且楷书是没有那么多“艺术”包袱的书体。

上图田英章先生楷书,下图沈鹏先生楷书。

如果你是书法展的评委,你会把奖颁给谁?我们当代存在着一些讨论,书法到底是怎样的。

不存在“审美延时”,我们现在学习楷书的人是所有学习书法中最多的。尤其是田英章先生,将楷书教育普及化之后。

经过唐太宗大力推崇王羲之,大力推广书法之后,不用怀疑学楷书一定占学习书法中的大多数。

既然那么多人学习楷书,但是目前想要在书法展依靠楷书获奖,难度非常的大。

一人有感

你每天都使用楷书,已经习以为常。看到非楷书的字迹,印象会深一点。

而且现在书法获奖作品,很少有楷书。获奖作品有曝光度,楷书获奖少,感觉上写的人也少一样。

其实是上面两个原因造成的,写楷书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要特别特别的说明,楷书不是最简单的,也不是最难的,篆隶草行楷都各有难点。千万不要这样的比较,容易引起纷争。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12日沪。


一人笔记


不邀自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和绝大多数的书法爱好者是持同样意见的:不管练什么字体,先练楷书。

不管那些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练的多好的人,他们曾经都练过楷书,并且都从中获益匪浅!只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成明后的写的东西,没见过他们写楷书时的习作。

从一开始练习楷书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练习控笔能力,归归整整的横竖撇捺点是最能练习控笔能力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功了。等到基本功扎实了之后练习其他的字体时笔画的变化就能较快掌握,间架结构的变化也就能自己表现出来,没有基本功再好的间架结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是表现不出来的。

对我刚才我说的写一段话,我有一个练习二王的朋友是跟我意见根本不一样的,他说练了唐楷之后,唐楷的笔法就根深蒂固了,写什么都会有唐楷的影子,应从魏碑开始练,因为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最繁盛的时期,而且书法应练习应该追根溯源。当然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练习甲骨文??

所以我自己也做了一套行书教程,刚刚开始,也是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就是楷书的练习方法,长横长竖长撇长捺(自己练的不好,所以在反复强调,我只是指引一个方法,真正练习要对照字帖练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帮我点个关注。

一不小心就停不下来了,我是小郭老师,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方寸硬行


你的眼睛欺骗了你,楷书是入门基础,学书法的没有不学楷书的,除非是那种江湖意,乱写的。为什么你看不见他们写楷书?这样说吧,当你楷书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去写行书,或者学魏碑篆书,这是因为相对行书和魏碑楷书笔法是比较单调的,切面换锋的趣味偏少,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追求笔尖转换,笔杆绞转的境界,再单纯的五指执笔,垫肘书写已经没法提高技能了。

其实他们过一段时间肯定还是会练习楷书巩固基础的,只是没必要去露楷书了,追求不同,眼睛看见的也不同。你现在看见的是楷书美,很多人现在看见的是行书美,看见的是怎么换面怎么转锋的笔法美,这是天天练楷书的人看不懂的。艺术,不能被眼睛欺骗,而是要通过眼睛看见技法,笔法的追求才是书法的艺术美。

谢谢指教。








扬州八怪爷


首先,我不认可此观点!大家都在说软笔书法,我就说硬笔书法吧!

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学习硬笔书法初期,大多还都是从楷书入门的!现在的孩子,临摹硬笔楷书已经成为家庭作业了!


可以说,练楷书的群体何止是不少,怕是最多的群体了吧?

再聊下为什么日常写字,为什么写楷书的少。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

一、楷书的实用性,比起“日常连笔字”,确实弱了很多,但这样说,并不是说楷书没有实用性,这就是要说的下一点。

二、很多人练硬笔楷书,过于追求顿笔、笔锋,甚至追求毛笔字的效果,这就让实用性本来不强的楷书,书写速度就更慢了。

这样写的硬笔楷书,适合欣赏却不适合日常书写,属于硬笔书法艺术,而非实用硬笔书法。

大家看一下田英章、荆霄鹏老师等名家的硬笔楷书,笔画自然,其笔锋、顿笔并没有很多爱好者写的夸张,这样的楷书,还是有实用性的。田英章楷书:

荆霄鹏楷书:

我的楷书启蒙:

我初中时,也练过一段时间软笔,当然是楷书了,这算是书法启蒙吧,时间不长。

此后,对课本上的楷体字,常观察其笔画与结构,但没有下过功夫练过硬笔楷书。

当然,练好楷书,肯定与人的性格有联系,让我写上如下十来个字的楷书,已经着急了,可能我不大适合练楷书吧――

而有的朋友性格沉稳,写楷书能做心如止水,是能在楷书上有更深的造诣的。好吧,就聊到这里――


行书一点通


现在学习书法大多数都是从楷书学起,学习楷书的人还是非常多的,只不过真正能把楷书写好的人却不多。楷书、隶书、篆书、都称为:正书。需要一笔一画的写好,因此非常要耐心。当代的人都比较浮躁,没几个真正有耐心有恒心去练习楷书的,要把楷书的基础打好,少则10年,写楷书的速度也非常慢,它的实用性远远比不上行书,而且楷书容易露拙,你稍微写不好,外行人都能看出来。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在外面写楷书的原因,如果写草书和行书,可以骗骗外行人。自己的楷书功底不扎实,想拿楷书骗人,几乎不可能。楷书难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它又是无法绕过的一种书体。(历史的发展,篆书,隶书之类的字体已经成为了一种装饰性的字体,在当代可练、可不练)。如果你的楷书没写好。就一味的练行书或草书,总会感觉到自己的笔画无力。也许有些人看不出来,但是你自己是能感觉得到的。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人当着大众的面不敢写楷书(一:因为没练好;二:很多时候不需要)。所以你才感觉到写楷书的人不多。

楷书的审美一点不过时。只要你把楷书写好了,一定会非常漂亮。尤其是用毛笔写楷书。笔画的粗细明显、结构变化多端。楷书的美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一个书法家连楷书都写不好,那他都不能成为书法家,如果一个书法教师连楷书都写不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书法教师。中楷要比小楷容易学一些。小楷的实用性更大。所以中楷和小楷一定要过关,这才是一个书家的基础的基础。写了一篇楷书出来不美,那一定是你基本功不过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