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君笺雅侃红楼



小孩子犯错或不听话,大人教训、骂几句或者打几下比较常见,但像红楼梦里贾政打宝玉先命令小厮拿板子打十几下,又自己狠命用板子盖了三四十下的极其少见,贾政打宝玉为何会下那么重的手呢?

一、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索要蒋玉菡,贾府无靠山,此事极易祸及家族

贾宝玉在冯紫英家的聚会上遇到了蒋玉菡,两人性情相投,宝玉送了蒋玉菡一个玉珏扇坠,两人互换了汗巾子。

蒋玉菡送的大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非常名贵,是他们聚会前一天北静王给蒋玉菡的。

蒋玉菡之前一直在忠顺府,突然好些日子没回忠顺王府了,京城大多数人说他与宝玉亲厚,连他们互换汗巾子的事情,忠顺王府都知道。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上门索要蒋玉菡并无太多官场礼仪,而是开门见山,咄咄逼人,和贾政、宝玉说话都连着两次冷笑。

忠顺亲王位居一等亲王,封号又是“忠顺”,当时肯定很得皇帝的信任;而北静王为人“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这两个王爷没有争皇位之心,对皇帝应该不会有什么威胁。

此时离元春省亲已过了好几年,宝玉挨打前不久元春还赏了端午节的礼,可见朝中此时比较稳定。忠顺王与北静王无需在对立的阵营站队,他们彼此没有政治上的冲突,却因为人不同让蒋玉菡有了摆脱忠顺王府,投奔北静王府的行动。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与贾家大有祖父之风的国公府当家人贾政讲话都冷笑连连,还说“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 要是其他普通官员或平民百姓,忠顺王府肯定早就破门而入,随意搜查,可能还会顺点什么,然后安个莫须有的罪名。

蒋玉菡在忠顺王府随机应答、谨慎老诚才深得忠顺王爷欢心,忠顺王爷骄横,北静王谦和,蒋玉菡在忠顺王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在北静王府肯定悠然自在,称心如意,也更能得到尊重。

他与宝玉一见如故,肯定心底看不惯忠顺王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会想投靠到北静王门下。

王爷都是皇帝的宗亲,两个王爷争夺一个戏子,如果最后握手言和,当然贾府太平,如果结下仇怨,甚至闹得誓不两立,虽然有元春为妃,皇帝也不会为帮贾府而疏离自家宗亲,说不定还会给贾府扣一顶“霸占戏子,离间王爷,无事生非”的帽子。

忠顺王是亲王级别,比北静王郡王级别高,而贾政是员外郎,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品级都比王府低,皇帝曾经的近臣林如海已去世,万一因忠顺王府索要蒋玉菡出了事,无人可以解救贾府,力挽狂澜。

茜香国女王进贡的汗巾子是御赐北静王的,还是女王直接私赠北静王的,书中并没明写,若是后一种,皇帝与北静王肯定会有隔阂,北静王肯定暗中责怪贾府,贾府与北静王的世交情谊必将伤筋动骨,贾府在朝廷上更加势单力薄。

所以贾政说宝玉:“祸及于我”,被气得目瞪口歪,这也是宝玉被打得动弹不得,下半身或青或紫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贾环虎视眈眈,诬告宝玉调戏金钏儿,贾政须维护贾府家风

贾政盛怒之际,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环为了在贾政面前刷存在感,摆脱自己挨打,为了宝玉倒霉他称愿,竟诬告:“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贾府公侯之家慈善宽厚的名声远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凤姐是脂粉英雄,还被人诟病“对下人太严”。

在贾政看来,宝玉的“恶行”无异于打祖宗的脸,给家族抹黑,比不重身份、私交戏子严重多了,简直就印证了宝玉抓周抓些脂粉钗环时他的“将来不过酒色之徒”的预言,跟把宁府翻过来了的贾珍有一拼。

祖宗颜面,家族名声,是贾府经过将近一百年辛苦经营的成果,是贾政心中的头等大事,不狠狠打,宝玉绝不会改过自新。宝玉“淫辱母婢”的“光辉事迹”一旦传开,贾府的清誉、荣府自己这支人优良的家风将付诸东流,贾府在京城的整个贵族圈可能更被边缘化,甚至全族都会被连累,这是贾政下那么重的手的最重要的原因。

三、没及时见贾雨村,全无豪迈谈吐,没给贾政挣面子

贾政叫宝玉见雨村时,史湘云在怡红院劝他走仕途经济的路,接着碰到黛玉,说出了那句 “你放心”的爱情誓言,又把袭人错当成黛玉,说了“梦里也忘不了你”的一大段话,耽误了很多时间,隔了好会儿宝玉才出来。

见到贾雨村,估计宝玉还没从缠绵的木石前盟中醒过来,可能同时还在担忧心事被袭人知道了如何是好,本来就反感雨村的他完全不复往日的谈吐自如,连一直护着宝玉的贾母都认为不管孩子怎么淘气,见了外人礼数有错的孩子,不给大人争光,也是该打死的。

贾政更会因为宝玉见贾雨村时没给他挣面子生气。


四、宝玉不爱读书,不识事体,贾政寄予厚望,结果彻底失望

除了宁府贾敬是科举出身,贾府再无科举出身的人,国公头衔一般世袭到第三代就停了,第四代就得通过科举为官,公侯再气派,不过是世禄之家,不如科举起家的家族有书香之气。

贾政自幼酷爱读书,肯定希望儿子们也像自己。贾珠十四岁进学,早逝后,李纨教导贾兰好好读书,勤习射箭,除了自己出身于国子监祭酒这样的世代书香门第,与夫君贾珠的影响也密不可分。

贾政只剩了宝玉一个嫡出的儿子,肯定对宝玉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宝玉从小只爱读杂书,四书五经的应制之书一概不喜欢,与哥哥贾珠完全不是一路人,热衷科举的读书人他还嘲笑人家“禄蠹”,谁劝他走“仕途经济”的路他跟谁急,哪怕是黛玉,都不能劝他。

宝玉十几岁时依旧只爱钻在女孩儿堆里,整天游荡,虚度光阴,完全没一点忧患意识,不具备珍、琏的办事能力,更别提有凤姐、探春、黛玉的远见卓识,不过想着 “不管怎么都少不了我的,我只管享受这富贵尊荣就是了”

对于这样的儿子,贾政之前教训过、呵斥过,可是不管怎么口头说教,都有贾母、王夫人护着,他已经失去口头说教的耐心了,又加上前面提到的原因,在贾政心里,下狠手打一顿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都无法让宝玉幡然醒悟,贾政的毒打又焉能让宝玉“歧路回车”?不过是让宝玉 “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与他渐行渐远,一个父亲教育的悲哀、失败,莫过于贾政了!


少读红楼


棍棒教育,是封建教育的手段之一,司空见惯,历来如此。《红楼梦》中多有披露,宝玉挨打,不过是其中之一。第四十八回,贾琏挨打。平儿对宝钗说,老爷把二爷打的动不得。原因是,贾琏不同意其父贾放,谋害持扇者,而占有古扇。贾琏说了句"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力。"贾赦认为贾琏拿话堵他,加上其他几件小事,于是就打起来了。第四十五回,赖嬷嬷对宝玉说,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一管,老太太就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有见的?老爷小时候,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大老爷,也是天天挨打,也没像你这扎窩子的样儿。还有东府里你珍大哥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脑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所以,宝玉挨打不是重,而是轻,不是冤枉了他,而是打的有理!贾政打宝玉,一是宝玉与王爷争优伶,二是听贾环说宝玉奸金钏、致金钏投井。。最重要的是,贾宝玉对封建仕途经济的厌憎,对封建社会压迫下女性尊重和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的叛逆,这是封建制度执掌者所不能容忍的。巜红楼梦》警幻的是,贾政打宝玉,打得无理。作为贾政,则是恨铁不成钢,打得轻。孰是孰非?


大展宏图3329


贾政所以狠命打宝玉,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气不打一处来”,几件事机缘巧合,宝玉便得了一顿饱揍。

首先,贾政气宝玉会見贾雨村时,“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作父亲的很没面子;如此这般训斥他,他却因感伤金钏之死仍有失往日水准,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这“三分气”应该还不足以叫贾政大动干戈去打儿子。 接下来的“琪官事件”进一步将宝玉置于更为不利的境地。

宝玉与忠顺王府的戏子相勾连,更要命的是忠顺王府并非贾府的盟友,而且又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王爷”显見地位要高于贾府,所以贾政当即感到危险,他责骂宝玉“……,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如今祸及于我。”他觉得宝玉犯下严重罪行,触犯国法、天理,而且后果很严重——将祸及自己,已不是宝玉自个的问题了。所以,他“气的目瞪口呆”,远比先前的“三分气”要严重。他边送客边命儿子,“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回来问话,至此,贾政没准也没动起打儿子的念头。

然而忍无可忍的事又来了,先前会客葳蕤、结交琪官犹如蓄在贾政腹内的燃料,拨火架桥的人来了还怕不熊熊燃烧?

贾政闻听金训之死,立即判断是管理者之过,“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而且这事比勾引琪官的后果更严重——“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琪官事件不过祸及贾政,而逼死奴婢却要累及祖宗颜面的,祖上几代人的清誉都要毁于一旦!所以当他听说金钏之死由宝玉强奸所致,他的气愤己无可言叔,“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

三件事,一件比一件严重,从应客无生气到结交戏子、到强奸母婢(当然,此为贾环妄言)。贾政也从三分生气到目瞪口呆、面如金纸满面泪痕——男儿有泪不轻弹,贾政竟不顾众小厮,满面泪痕,其内心之痛真是出离愤怒了。宝玉惹祸这般,贾政气愤若此,祭出重拳也自然之理也。


玄真子桑


最大的仇怨,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人家最喜欢的一个戏子,奇珍异宝赏着,宠得不得了,却让你个没落的富四代贾宝玉给勾搭走了。这让谁不醋性大发,恨得牙痒痒?

平时为人处世讲究“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个坑”。古代作官非常凶险,你占个位置,多少人盯着呢,各种明枪暗箭,一心想把你挤下去,弄进监狱,甚至送上刑场。那些不知道谨言慎行的,多少人因为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就被打的魂飞魄散,万劫不复。所以,古代作官更加讲究尽量多交朋友,尽量少得罪人。

你贾宝玉倒好,你爹为家族在外面作官,苦苦支撑;让你好好读书,考个功名,好为家族谋个出路,你不好好读。一天天享受着家族带给你的奢侈生活,花天酒地,男女通吃也就罢了。现在没事居然给个王爷戴绿帽子,给家族弄出个大仇敌来。

忠顺王府应该是那种有实权的铁帽子王,跟贾府〖素无来往〗,不是朋友,但也不是仇敌。现在让贾宝玉彻底得罪死了。以后稍有不慎,贾府就可能被他整得,死的死,坐牢的坐牢,当妓女的当妓女。87版《红楼梦》里,贾府被抄家,就有忠顺王的作用。

你要认为贾宝玉这是自由恋爱很可贵,勾搭了忠顺王的优伶也不算什么。那你试试,你把你们那,砍人不眨眼的黑老大,狡诈阴险的首富,随便一个人的情人给勾搭过去,你看看你回到家,会不会被你爹娘混合双打打到不省人事?

贾宝玉做事这么不着调,丝毫不为家族的生死存亡考虑一下,当然让一心为家族操劳的贾政火冒三丈,就是打死也不为过。

至于贾环告状,贾宝玉不学好“淫辱母婢”什么的,那都是小事了。

同时,这也是给忠顺王府一个交代:我儿子不懂事,得罪了您,都快被我打死了,希望您能大人大量,饶过我儿子,绕过我们贾家。


待我施为地煞变


贾政打宝玉,一则怒其不争,二则,心中有惧。

金钏儿投井自杀,忠顺王府管家来寻戏子琪官都和宝玉有关,这就是宝玉挨打的理由。

忠顺王和北静王是两个派别,属于不同的阵营。

琪官是忠顺王爷所豢养的一个戏子,后来投靠了北静王府,宝玉和北静王来往密切关系很近所以见过也认识了棋官。

忠顺王爷不会直接挑战对头,对方和自家势力旗鼓相当,于是找借口把矛头对准贾府,其实也算是给北静王一个颜色。

贾政是官场中人,熟知权利斗争。他发狠打宝玉,是恨自己儿子不争气招惹是非。更是惧怕卷入权利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宝玉被打个半死,也没有去请太医来医治,而是用了宝钗送来的金疮药疗伤,也是这个原因。要让忠顺王府的人知道已经重罚了宝玉,以保平安。


清心一栈


在《红楼梦》中,贾政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作风,他在朝中做官,讲究儒家礼教,平日里,他就看宝玉玩儿胭脂水粉、结交三教九流,学得净是些不上台面的东西,唯独对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不知上进,少不得时常训斥他、施以家法。

在第三十三回中,贾政却把宝玉打得半死,一方面是,几件事情凑到一起,宝玉把他气得够呛;另一方面,形势所迫,不得不打,结果没控制好,打得重了些。

宝玉挨打因为三件事情:

第一,宝玉得知金钏儿投井自杀,正在那伤心难过。平时遇到父亲,宝玉还会想方设法周旋一下,背几句功课糊弄一下。但是当日宝玉实在是太伤心了,金钏儿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一时调皮,惹出事情,致使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贾府,投井自杀,根本没有心情去应付贾政。贾政看他满脸“思郁愁闷气色”,唉声叹气,本来并没有生气,看宝玉那副神情,他便气不打一处来。

正在此时,忠顺王府派长史官来贾府兴师问罪了。事情的缘由是,宝玉被薛蟠请喝酒,在饭局上,认识了唱戏的蒋玉涵,艺名棋官,宝玉喜欢英俊的少男少女,与蒋玉菡一见如故,遂交换了腰间的汗巾子。谁知忠顺王爷找不见蒋玉菡,得知蒋玉菡与宝玉常往来,就来贾府要人来了。贾府与忠顺王府并没有什么往来,长史官说话又很不客气,贾政于是在长史官面前训斥了宝玉一顿,大为生气。此为原由二。

贾政送长史官出门,往回走的时候遇上了贾环。贾环虽然也是贾政的儿子,但是为赵姨娘所出,在贾府当中与宝玉的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天下,无可比较,平时他心中已有不平,现在借着金钏儿的死,在贾政面前告小状,说是宝玉强暴金钏儿未遂,逼得金钏儿投井自杀。此为原由三。

这三件事凑到一起,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命人打死宝玉。小厮们也很难做,都知道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咬着牙打了十来下下,贾政看着打得轻,就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劝不下来,幸亏有人给王夫人报信,赶来劝阻,但宝玉已经被打得动弹不了了。随后,贾母也来了,呵斥了贾政,贾政这才发现这次果真是打重了。

贾政这次痛打宝玉,一方面是三件事凑到了一起,他真的气得不轻,本来指望着宝玉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谁知他不仅读书不用功,还惹出这许多祸事来,想想自己唯一的儿子,如此顽劣,实在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另一方面,他身为朝廷命官,教子无方已经很丢脸,如果再不加惩戒,传出去成何体统,所以,当着众门客的面,他一定要狠狠教训一下宝玉,让人知道贾府也是有严格的家规,结果,人在盛怒之下,往往把握不好力度,将宝玉打得在床上休养了许多时日。


驯养一本书


宝玉被狂殴,看似贾政仗着自己是爹,爱干嘛干嘛,宝玉就是个冤大头。其实不然,贾政是孝子,不会这么打宝玉惹贾母生气的。他这样做,是想以宝玉为由头,“矮化”贾府的形象,企图避免一场政治风波。

都知道《红楼梦》写的都是家庭琐事,以闺阁中的人为重点,原本很平常。但把故事安排在四大家族这个政治团体的背景下,有些事就变得不一样了。也就是说,政治有大气候,贾府就有小气候,贾府的家事,或多或少与时政扯得上关系。

现在,我们就走进宝玉那段心酸的往事里,看看他为什么差点被打残了。

曹雪芹在第三十三回里,几乎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宝玉,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感觉,认为他一定有灾难发生。曹雪芹是在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宝玉的祸,其实是贾府的祸。

宝玉因为金钏儿的死,萎靡不振,贾政看到就有些嫌弃,刚好又碰到忠顺王府来找茬儿,以宝玉交的新朋友蒋玉菡失踪为借口,在贾政面前耍威风。贾政认为宝玉是在“实力坑爹”,马上在外人面前划清界限,说和自己没半毛钱关系,为贾府摆脱祸事做努力。不想,忠顺王府的长史官竟然以北静王送给蒋玉菡的红手帕为事实依据,认定宝玉就是拐走蒋玉菡的人。并且还说,别的人倒罢了,戏子琪官偏偏是忠顺王爷的最爱,断乎少不得,并且强调要找不到人,我还会回来的,那潜台词就是:如果找不到琪官,就拿宝玉去抵。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黄世仁”!

要知道,北静王给蒋玉菡的红手绢可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貢之物,这和给宝玉的那串圣上赏的念珠不分上下。这说明,北静王也钟情于琪官,要不就不下花那么大本钱了,蒋玉菡因为和王爷扯上了关系,就注定不再平凡了。此时的忠顺王呢,要的就是你北静王的心爱物见,你有什么,我就跟你抢什么。但长史官并没有把话说绝,似乎还给了贾政点面子。贾政为官多年,是有政治经验和灵敏的政治嗅觉的。当初他很轻松就能给贾雨村谋一个知府的官。在商量秦可卿的棺材板的问题时,他也知道深浅,怕出幺蛾子。长史官说要找不到,我还要来请教,这话里就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恐吓,二是想找你帮忙。

贾政不傻,听得出来。早在秦可卿下葬时,贾府早和北静王穿一条裤子了。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上门找的这个借口,恐怕连贾政都说服不了自己,在送走客人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追问宝玉那琪官的下落,好马上交差,而是直接说“快打,快打!”就看出,他清楚这是有人设的局,这哪是找宝玉要人啦?分明就是忠顺王借宝玉的事情在给自己发警告,不要和北静王走太近,要不然我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抓走你的心肝宝贝宝玉去当奴才,服侍忠顺王。这就是在给贾府预演末日审判。而且还在给自己挖坑,明示早点抽身投靠忠顺王府。

另一个方面,从长史官飞扬拔扈的气势看,贾政十分清楚,自己的政治靠山北静王占下风了,但他无法确认北静王能否卷土重来,现在做墙头草不合适,只好先观望,以待时变。但忠顺王给他挖的这个坑,怎么避免呢?

他必须马上拿出应对之策,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贾环告状让他豁然开朗,他要把宝玉奸淫母婢,流荡戏子的下做行为无限放大,有意给家族抹黑,让人避而远之,以此告诉北静王和忠顺王,贾府不是颗好棋子,都是无能之辈。于是他为了家族利益,不管三七二十一,卷起袖子就开始打宝玉了。王夫人来劝,他更是要把文章做足,直接想要宝玉的命。这和周瑜当年打黄盖何其相似?旁人越劝,周瑜火越大,搞得大家都当真了,最后获得了曹操信任,计谋得逞。不过宝玉毕竟是亲儿子,这么打,贾政也难过,但没有办法,也痛滴了几滴眼泪。

贾母的出现,让贾政的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他就是要把事情传扬出去,把风吹到两个王爷耳朵里,让他们知道贾府什么都不是,不要在这下功夫了,贾府的家事乱成一锅粥了,完全是猪队友的表现。

在这个问题上,曹雪芹给了清晰的暗示。根据就是贾政着实看待的门生傅试(趋炎附势的傅试),他靠巴结贾府,得了很多好处。为了讨好贾政,他甚至赔上了亲妹妹的整个青春,可以说贾府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贾府的事就是他的事。而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刚好发生在傅家。

宝玉被打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的人估计不多了。很多人都关注此事,很多人都去看他,傅试也不例外。不过他派去看宝玉的婆子,却说起了闲话,说万众瞩目的宝玉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蠢货,整天疯疯癫癫,没一点上进。这段评语,竟出自于贾政最看中的奴才那里,不觉得奇怪吗?傅试敢这么说,一定有贾政的授意。他如此处心积虑的“矮化”自己,就是想淡化贾府在北静王府和忠顺王府心中的作用,避开这两位大神斗法,伤到自己。后来,柳湘莲在谈到对贾府的看法时说,除了门口那两个狮子,都不干净,白白错过了尤三娘,可见流毒之深。

不管如何,宝玉这顿打,还是换来了几年太平日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贾政也开启了贾府最悠闲的一段时光,大观园里结起了海棠诗社,经常是高朋满座,把酒言欢,如同天上人间一般。

可以说,这全靠了宝玉这顿打呀!可惜的是,贾府还是没能靠着这块“通灵宝玉”,永享太平。这些,又是后话了。


青草无为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宛如清扬

  宝玉自出娘胎以来,就是千人宠万人爱,被捧在手里长大的,可是,故事第三十三回,他的亲爹贾政往死里打了他一顿,打得那个惨啊,宝玉都装病躺了三十多天。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他去见贾雨村,垂头丧气谈吐不自在,第二就是被忠顺王府找上门来索要戏子琪官,第三是听得贾环的说辞,认为他奸淫金钏不成致金钏投井自杀。

  稍明白贾府事情的人都知道,贾政是很欣赏贾雨村的,贾雨村也极尽讨好之能事,一到贾府拜访必要和宝玉见面套近乎,见面次数多,偶尔一次没精神也不致于往死里打,至于金钏,不过是个丫头,虽然投井了,于贾府名声有碍,但私人财产损失,不至于惊动官府,多给点银子就没事,真正让贾政往死里下毒打,是宝玉结交戏子,触怒忠顺亲王。

  宝玉细皮嫩肉的,平时都是女孩子一般养着的人,贾政在收到贾环告状之后,让下人拿大棒子抽,后来还觉得不解气,自己亲自上场,等到王夫人来时,宝玉早就撑不住了。贾政为什么往死里打?

  第一:形势所迫。

  贾政解释自己下手的原因时说过,免得这小子将来弑君杀父。熟悉红楼派系的人都清楚,贾府与北静王府关系不错,大事小情地,都有来往,而北静王与忠顺亲王一向面和心不和,属于两个派系,忠顺亲王的势力远超贾府。宝玉结交戏子也就罢了,偏偏结交的还是忠顺亲王的禁脔!政治上的事,从来都没有小事,虽然是一介戏子,但关乎颜面,谁都不会轻易认输。贾府在朝,已岌岌可危,贾政一人担责,虽是恩荫,却只是个小主事,多年不升,女儿虽然是当了贵妃,可是却并没有一家独大,这样的为难,这样的危急,宝玉竟然还惹事。要是不好好地揍一顿,忠顺亲王就算是找到了琪官,那心里头能顺?能轻易放过他们家?

  第二;真情所迫。

  贾政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说得白一点,和宝玉其实差不多,年纪大了后会社会磋磨后,渐渐地走上了正轨,成了士大夫的典范,在他眼里,中举是不能想的,但是可以是一个复兴家族的顶梁柱,同时,在家里,他又可以是一个清正文士,可是事实呢?他离年少时的梦想已经太远了。宝玉是他的儿子,风神俊秀,神仙之质,大有实现他的举人梦,振兴家族梦的可能。可是,这小子做了什么?在家不好好学习也就罢了,和丫头调笑也可以装作看不见,但是他在外面和戏子来往,还送私密的礼物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典型的叛逆,是逆子!不肖子!

  他往死里打,是怒是急是恨,所以,打在宝玉身上,他的心却抽痛得厉害,听得王夫人痛哭,他的泪也滚瓜一般掉落下来。贾府的前路茫茫,自己却养出了这么个东西,对不起祖宗,自己也是个不孝子啊!(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红楼梦》中有一个现象,丫鬟一撵就死,像金钏儿、晴雯、司棋等,男子一打就死,如秦钟贾瑞。这里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两个价值观,第一,女子的名节观,第二,男子的父权观。

红楼梦的父权是伪父权,贾家如贾代儒(爷爷),贾政,贾赦,贾珍,秦家的秦业都打过儿子。但他们只懂得打,不懂得教,所以是伪父权!这里描写比较狠的就是贾代儒打孙子贾瑞,秦业打儿子秦钟,贾政打儿子贾宝玉,结果两死一重伤。甚至我认为是三死一重伤!贾珠虽然没写,我认为也是这样死的。

贾政打儿子是很恐怖的,绝不是现在那种下雨天打儿子,闲着也是闲着!而是下死命的打!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打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得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贾政真被自己的儿子气坏了,一见眼睛都紫了。显然是激怒之下充血所致!而他打贾宝玉的罪名是: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担心贾宝玉后面无法无天的弑君杀父。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贾政来说,贾宝玉这些行为他一个都容忍不了。这个儿子其实他早就该管。从贾瑞和秦钟的情况看,贾政还是手下留情了的,不然真会留下病根,最终打死也不一定。

贾宝玉被打冤不冤呢?不冤!

首先,淫辱母婢贾宝玉当得起。金钏儿固然本人比较轻浮,但没有贾宝玉调戏,也不会死。

其次,游荡优伶本就是不学无术,而贾宝玉勾搭的还是忠顺王的小戏子。以贾家和忠顺王府的关系,贾宝玉真可能为贾家招祸!敌对势力之间,往往缺少的只是一个互相攻击的借口而已!

最后,贾宝玉不学习,枉费了父母之心,这事即便现在也容不得。谁的孩子不学习天天和女孩子狐朋狗友厮混父母不管?贾宝玉新人类的帽子被戴了太久,以至于读者都忘了,他并不是个新人类,他只是个离经叛道的二世祖!他的爱和尊重只给和他一样年纪,他看的上的人!

宝玉被打,主角是贾政。是一个老父对未来绝望之下的悍然出手。贾政不光是一个父亲,还是一家之主,他的眼界并不只局限在小家庭中,他还肩负着振兴家业的宏伟目标,可贾家根基已坏,有子顽劣如贾宝玉谈何中兴贾家?曾经他有一个争气满意的儿子,学习好又乖巧,可也许是期望太高失望越大吧。大儿子死了(也许死在他的管教之下),他又送出了自己的女儿,从此他见到女儿要低头下跪再不敢看女儿一眼。只剩一个小儿子,可是却与他的期望相差越来越远。

贾政打过宝玉之后越来越灰心丧志不正式哀莫大于心死么?儿子总是别人家的好,回看自家儿子,贾政举起的棍子,打的虽是贾宝玉,碎的却是自己的理想!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在女儿身上,他获取了最大的荣誉和心理安慰。但在儿子身上,他却未能如愿。因为长子贾珠的早逝,给家人的生活蒙上些许的阴影,再加上贾母这个老太太的极力护佑,宝玉在极为宠溺的环境中长大,“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字”,这则评价是很儒家的评价,完全可以看作是贾政对宝玉的批评。

在宝玉幼时抓周的时候,放着手边的刀枪笔墨砚等等不拿,反而毫无顾忌的一手抓起来女儿用的胭脂。所以对宝玉的失望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他对儿子的期许是,未来要通过读书光耀门楣的,没想到儿子却对笔墨等视而不见,反而欢喜女孩用的东西,相信这个爹爹的一颗老心脏很是受不了的,所以宝玉成长的过程中,贾政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与宝玉命运抗争的过程。宝玉的成长轨迹很是应了抓周时的预言,天天在脂粉堆里长大,难免会有些女孩子气,这越加的不让贾政喜欢,所以处处为难这个儿子,处处给他布置学习任务,甚至工作外派也会给贾宝玉布置一年的大字练习作业。所以贾政的做法很传统,就是望子成龙的那种期许。

当现实开始撞击这个期望时,贾政会生气,会发怒,会惩罚宝玉。可是贾政的弱点是他不识人,不但不知自己豢养的清客的人格品质,连自己的儿子的人格品质也不知,所以他会听信贾环的告状,认为宝玉真的强奸了金钏,导致金钏的跳井。听信外人的怂恿,认为宝玉真的胡乱的勾搭戏子,两桩罪名加在一起,让贾政对宝玉的期许降到了冰点,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如此的堕落,虽然只是他以为的宝玉的样子,并不是真实的宝玉。所以拿起板子,亲自将宝玉打个半死,如果没有贾母或者王夫人及时赶到,说不定宝玉就在自己老父亲的一口怒气之下丧命了。

但宝玉不会丧命,一则因为小说情节发展需要,就像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一般,导演让你什么时候死掉,就得什么时候死掉。相反,贾政非但没有打死宝玉,还在怒气过后,私下里眼泪低垂,问自己的妻子王夫人,宝玉有没有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老父亲,虽然恨铁不成钢,但血缘上的亲情还是存在着的。

可以这样讲,宝玉和自己的父亲是前世的孽缘延续至今,用一种形容讲是八字不合。所以每次贾政呼唤宝玉的时候,宝玉总会老鼠见到猫似的害怕的不得了,一旦脱离了贾政的视野,宝玉就会无比的高兴,《红楼梦》给我们呈现的是青春里面父子的一种对抗,青春的荷尔蒙与传统礼教的对抗。在这样的对抗中,谁都不曾输掉,只不过是在彼此的岁月里,都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