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這是一個被攻略君忽視的景點,與其說是景點,不如說是一座有特色的建築。

這個建築的全名叫:行者·黑帳篷,面積只有700平左右,據說是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才面世。黑帳篷位於藏北高原的羊八井鎮,這裡海拔4300米,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為施工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為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名字?它整體的設計理念是什麼?聽攻略君細細道來。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設計師唐亮說,最早是施國平(設計師之一)接到的電話,那邊問要不要設計一個觀景平臺,他頭腦一熱便應承下來。而後設計團隊便來到這裡(羊八井),高海拔讓他們的一切都變得緩慢,特別是思維,大白話來講就是腦袋不靈光了。在低海拔地區1、2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事情,在這裡往往要多付出一倍的時間甚至半天才能完成。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建築的主體外觀採用黑色塑木板,遠遠望去好像是一個黑色的帳篷。因為草原對應的就是遊牧,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牧人,家家都會用犛牛的毛,捻成線編織成帳篷,一頂頂的黑色帳篷就是他們移動的家。這個移動的家能夠很好的防風、防雪和防雨,而且冬暖夏涼,牧民們的生活起居都是在這一方的小小帳篷裡,如果遇到牲畜難以抵禦的大雪或者大雨,這個帳篷便會承載更多的“人口”。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每次換了一個新的牧場,牧民便會又紮起新的“家”,與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一樣,不管身在何處,目光總是在搜尋屬於自己的方向。設計師們把這座建築取名為“黑帳篷”,外觀向黑帳篷靠攏,可能就是想為遠遊的遊客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可以歇腳的地方。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從空中俯瞰黑帳篷呈現“V”字型,尖的一頭對著公路,開放的一頭對著廣袤的草原和群山。將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整體自然環境。設計師希望每一個走進這裡的人,他們的內心都經歷7個不同的過程。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從路邊下車,走進黑帳篷,要先下行到下沉廣場,這個過程,視野逐漸變窄,藍天越來越少,黑色的牆體越來越多,身體被包圍,內心被包裹,心態由原來的旅行途中的開放變得內斂,安安靜靜,越來越偏向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段過程叫“謙卑”。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經過下沉廣場進入35米長的觀景長廊,長廊採光不是很好,可能很多人問“裡面黑兮兮的,為什麼不利用當地盛產的陽光呢?”原來這裡面也是有設計門道的——黑暗可以使人心靜,設計師團隊在西藏各處收集靈感的時候發現山南的桑耶寺僧人在進入經堂學習之前,都要經過一條只有幾束陽光灑入的幽暗長廊,那種環境讓僧人安定,所以這條觀景長廊也要有這樣的作用。長廊的盡頭是神山,這樣的朝拜過程叫“寂靜”。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緩緩上升的長廊如同朝拜的信眾遇到崎嶇的道路,哪來得那麼多一帆風順?勢必會有下坡路也會出現上坡路。當你提步上行面前豁然開朗,你懸空在草原之上,而遠處的念青唐古拉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經過寂靜必將換來歡喜,這個過程叫做“朝聖”。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平臺下面是用犛牛糞壘成的圓形圍牆,位於一處廣場之上,廣場的名字叫做“生命盡頭”,圍牆中心有棵樹,樹下的石頭上刻著黑帳篷的名字,這個地方是為遊客提供的用來祈福的地方。所以這個過程叫做“祈福、感悟”。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從廣場旁邊的樓梯可以去往餐廳,餐廳的設計與凌空的觀景長廊一樣,不同的是落地玻璃的設計可以讓人很直觀的感受到自己是立於草原之上,可以眺望到遠山之巔的,一邊用餐一邊享受風景,真是“魚與熊掌兼得”。茶餘飯後還可以一起聊聊天,這個過程叫做“自在、傳遞”。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整個黑帳篷包含了餐飲、衛生間、文創產品展售和主峰觀景四大主要功能。從剛開始入口的下沉廣場到最終的心靈交流區,每位遊客內心的狀態經歷了從謙卑、寂靜、朝聖、祈福、感悟、自在到傳遞愛這七個過程,因此,黑帳篷的存在既是一次面對念青唐古拉山的朝聖,也是一次對自己的身心洗禮。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羌塘草原上的現代咖啡廳,地下“長”出個黑帳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