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樣理解唐伯虎的經典名篇《五十言懷詩》?

謝小樓


唐伯虎的形象,經過話本小說以及周星馳電影的演繹,他風流才子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的唐伯虎,真的是這樣嗎?

是的,唐伯虎經常出入風月場所,但他的一生,根本不像小說電影裡那樣風流自在。

他二十四五歲時,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去世。

二十七歲時,參加錄科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被提學御史方誌討厭而名落孫山。

二十八歲,縱情歡場,不聽好友勸告,還與文徵明決裂。

二十九歲,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最後被罷黜為吏。

三十歲,夫妻失和,休妻。

……

縱觀唐伯虎的人生經歷,絕對算不上是風流瀟灑的,他晚年窮困潦倒,要靠好友接濟才能渡日,可以說是悽慘悲涼至極。然而面對這樣的人生,他更加放浪形骸,以疏狂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苦難。

這種人生態度,在他五十歲時寫的《五十言懷詩》中展露無遺。

五十言懷詩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人活到五十歲,對人生,對世態,都有了深刻的思考。唐伯虎寫《五十言懷詩》,顯然是要寫寫他對於人生的認識跟思考。

第一聯“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是對他五十年的人生的總體概括,五十人生是怎麼過來的呢?是在“笑舞狂歌”中過來的,是在享受花前月下的美好事物中度過的。

當我們瞭解唐伯虎一生經歷的失意與打擊之後,就會明白這兩句詩所傳達的人生態度不是風流瀟灑,而是疏狂曠達。

儘管人生充滿了痛苦,但唐伯虎以“笑舞狂歌”面對之,儘管人生充滿了失意,但唐伯虎依然享受花前月下的美好事物。

有人會覺得,唐伯虎這是享樂主義,但換一個角度去想,唐伯虎的這種人生態度,是對人生痛苦的超越,是對人生中詩多殘酷現實的蔑視,是對人生中些許美好事物的珍惜。

第二聯“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漫勞:漫是徒然的意思,勞是勞煩的意思。漫勞海內傳名字,意即本不想勞煩人們傳頌我的名字,如今卻傳得天下皆知了,但也是徒然。

唐伯虎將海內聲名,看作徒然,又將它與酒錢對在一起,傳達出早已看淡世俗聲名,現在更看重的是腰間的酒錢。

第三聯“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說雖有詩賦流傳,但自稱作者很是慚愧,別人都以為我是神仙呢。

為什麼會“自慚稱作者”,因為唐伯虎寫詩,多有流俗之作,不求文以道,但求直抒性靈,據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游戲語也。” 他的這些詩作自然會引來一些批評,所以他乾脆說我自己也感到很慚愧,你以為他是認錯了?其實他是說,我就是這樣的人,相反,他將自己從傳統的文學評價中解脫出來,以便更自由地表達自己。

“眾人疑道是神仙”,他有才學卻不做官,整天流連於花酒之間,別人當然以為他是神仙,你以為別人在誇他,實際是別人在誤解他,他不是神仙,他經歷了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所謂的神仙之舉,不過是他用來對抗人生痛苦的手段。

最後一聯:“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些須:一點兒,不多。那一點兒做得我用工夫的地方,就是不要損害我心裡的那一寸天地。

你以為唐伯虎花天酒地是沉淪,其實他自己知道,那恰好是他自己為了保持自己內心一寸天地,與世俗做的對抗。人生真正值得做的,就是保護住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靈自由。

讀完唐伯虎的這首詩,讓人不禁心痛,唐伯虎的一生,不過是為了追求個性解放心靈自由,然而就像今天我們以為他就是個風流才子,當世之時,也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終至窮困潦倒,於五十四歲去世。


謝小樓


明代以詩書畫著名的唐寅(字伯虎)五十歲時寫了一首詩,抒發他五十年人生歷程,錄全詩如下:

《五十言懷詩》明·唐寅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此詩看似灑脫狂傲不羈,卻道盡人生悲涼,讀來,令人淚目。詩的首句直言自己於“笑舞狂歌”中渡日月,不問俗世悲喜,只在花間行樂,月宮醉眠,瀟灑與狂放之個性躍然紙上。儼然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然而,第二句,卻是筆鋒一轉,道:“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放眼天下,“天下誰人不知君”啊!誰人不知我的名字,但誰又能夠相信,我口袋裡竟然沒有喝酒的錢?在此,唐伯虎無疑認可了自己是一位明星級別人物。

在當時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傳播唐寅這位詩書畫無所不能的大才子的名字。可是,誰又能知道他的窮困潦倒?但“眾人疑道是神仙”,大家都懷疑我是神仙了,那我的作品便皆是神來之筆啊!這就是唐寅的瀟灑和狂傲,他要的是“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在唐寅看來,仕途聲名,建功立業,美女金錢,都抵不過心頭那一片純淨的天空。






colorchina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人活到五十歲,對人生,對世態,都有了深刻的思考。唐伯虎寫《五十言懷詩》,顯然是要寫寫他對於人生的認識跟思考。

第一聯“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是對他五十年的人生的總體概括,五十人生是怎麼過來的呢?是在“笑舞狂歌”中過來的,是在享受花前月下的美好事物中度過的。

第二聯“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漫勞:漫是徒然的意思,勞是勞煩的意思。漫勞海內傳名字,意即本不想勞煩人們傳頌我的名字,如今卻傳得天下皆知了,但也是徒然。

第三聯“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說雖有詩賦流傳,但自稱作者很是慚愧,別人都以為我是神仙呢。

最後一聯:“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些須:一點兒,不多。那一點兒做得我用工夫的地方,就是不要損害我心裡的那一寸天地。

你以為唐伯虎花天酒地是沉淪,其實他自己知道,那恰好是他自己為了保持自己內心一寸天地,與世俗做的對抗。人生真正值得做的,就是保護住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靈自由。

讀完唐伯虎的這首詩,讓人不禁心痛,唐伯虎的一生,不過是為了追求個性解放心靈自由,然而就像今天我們以為他就是個風流才子,當世之時,也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終至窮困潦倒,於五十四歲去世。

縱觀唐伯虎的人生經歷,絕對算不上是風流瀟灑的,他晚年窮困潦倒,要靠好友接濟才能渡日,可以說是悽慘悲涼至極。然而面對這樣的人生,他更加放浪形骸,以疏狂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苦難。這種人生態度,在他五十歲時寫的《五十言懷詩》中展露無遺。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五十言懷》是由明朝詩人創作的一首詩,流傳至今,膾炙人口,深受詩歌迷的喜愛與推崇。《五十言懷詩》明·唐寅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疑道是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人活到五十歲,對人生,對世態,都有了深刻的思考。唐伯虎寫《五十言懷詩》,顯然是要寫寫他對於人生的認識跟思考。


青松5698


唐伯虎的形象,我們受影視劇的影響,其風流才子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其瀟灑快活的日子也似乎讓人豔羨不已。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絕沒有這般逍遙自在。


我簡單看幾個節點: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於蘇州府吳縣,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為生。

弘治元年(1488年),19歲,唐寅與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

弘治七年(1494年),25歲,唐寅的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亦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弘治十二年(1499年),30歲,唐寅與江陰徐經入京參加會試,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深以為恥,不去就職。

次年,夫妻失和,休妻。

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餘遠遊閩、浙、贛、湘等地。遊歷歸家後得病,醫療很久才見好。

弘治十七年(1504年),35歲,唐寅靠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當中來自娛。放浪形骸,以疏狂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苦難。


此後,他幾乎都是在賣文畫為生中渡過。晚年更是窮困潦倒,要靠好友接濟才能渡日,可以說是悽慘悲涼至極。


《五十言懷詩》是他五十歲時候所寫,可以說是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

言懷

明代:唐寅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我們常說“五十知天命”。那麼唐伯虎是怎麼總結這五十年的呢?他說自己是在“笑舞狂歌”中過來的,是花前月下及時行樂中過來的。


但結合他的經歷,我們知道,絕不是字面意思傳達的這麼簡單。與其說是花前月下,倒不如說是放浪形骸,"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如果有一個正常的仕途,有一份可期的建功立業機會,誰願意天天爛醉花間呢?


想想別的同年這個時候有多少已經功成名就了。自己呢?只不過買點字畫為生,哪些所謂的名聲,哪裡又是自己想要的呢?別人討論的大概是馬上封侯,我呢?大概就是關心每天酒錢夠不夠吧?


他們說我詩賦頗才氣,有時也不過是場面話而已啊。哪些醉酒後的胡言亂語,很多時候也不過博佳人一笑而已啊。


(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游戲語也。”)

大家都說羨慕我這家的生活,呵呵,真是好笑了。還說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事官場,整日流連於鶯鶯燕燕之間,快活是神仙?如果他們經歷過我這些事情,大概就不會這麼覺得了吧。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不管你們說我是神仙也罷,說我沉淪也罷,我自己總是明白的,保持自己內心一寸天地而已啊。我不願意和那些世俗同流合汙,就保有自己內心的一點點天地把,讓自己的心靈有一個地方可以自由。


殘陽暮裡酹江月


《五十言懷詩》是由明朝詩人唐寅創作的一首詩,流傳至今,膾炙人口,深受詩歌迷的喜愛與推崇。

這首詩是他五十歲時的之作,也是他對人生前五十年的一個總結,流傳至今備受詩迷推崇,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然而到了這把年紀的唐寅卻仍不安分,才寫下了這首不可多得的至狂之作。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