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我出軌了,我不想隱瞞你,因為我還愛你。”

“哦,其實我早知道了。”


這句話是來源於一個調查的情景片段,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得知伴侶出軌後,會選擇假裝不知道,而這些選擇默不作聲的人在參與調查者中佔3成以上。

有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另一半出軌了我還要選擇默不作聲,裝不知道?是我肯定不可能。

但事實上關於“出軌”在心理學確實有很多“奇怪的現象”,有很多顛覆你認知的研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心理學家近些年發現的、耐人尋味的出軌心理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1.這個世界不存在“不想出軌”的人,但確實又存在“不會出軌”的人。

哲學家說,人類是神性和動物性的整合,我們雖然一直自詡高等生物,但是在對於性的忠誠度上,跟一般哺乳動物沒有什麼差別。


弗洛伊德的學說自我,本我和超我中,本我是內心原始的慾望,自我是去壓制本我的自我意識,超我是內心追求的崇高道德感。


簡而言之,本我只在乎快感和利益,不在乎責任與道德,超我追求道德理想,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自我是居中調和,使人能夠在滿足社會道德規範約束下,滿足慾望。

這個世界的確存在不會出軌的人,但是這往往不是基於所謂的崇高道德感,而是基於戒懼心。


這類人內心不是沒有慾望,而是他們擁有很強的剋制心理,他們會剋制自己慾望,因為他們會提醒自己一時的放縱會讓自己損失掉太多東西,不值得。


所以嚴格上講,Ta並不是不會出軌,而是因為諸多因素被限制了出軌。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個足夠理想的環境條件下,問問自己會不會出軌?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2.我找的另一半一定不會出軌,而你找的就不一定了。

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認為自己伴侶以外的人,出軌可能性大概是42%。但是自己伴侶出軌的可能性只有5%。


難怪很多人在發現自己伴侶出軌時,會特別震驚——因為從來就沒想到他/她會背叛這段關係。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3.當老公發現老婆出軌的對象是個女的,他可能並不會表現的很生氣,甚至會只有點小興奮。


心理學實驗表明,出軌對象的性別不同,情緒的反應不同。

男人如果發現自己老婆出軌對象是男性,他們會特別憤怒,更可能主動終結這段關係,並有甚者會做出報復等行為。


但如果發現老婆出軌對象是女性,就會沒那麼憤怒,甚至會覺得很興奮。


反觀女性也是同樣。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4.出軌可能和基因有關。


“偷情基因”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找到的一種與偷情有關的基因。研究顯示,擁有這種"愛情騙子基因(DRD4)"的人在偷情時,他們體內產生的化學反應與酒鬼貪杯、賭鬼摸牌時是類似的。


也就是說,“偷情基因”是真實存在的。

2010年,美國Binghamton大學的Justin R. Garcia博士對181個成年人進行了一組研究實驗,研究實驗顯示:參與實驗的人群中,有些人風流成性、私生活混亂,與他們體內的多巴胺受體基因DRD4有關,這種基因能夠影響大腦多巴胺的含量。


在一項實驗中,Justin R. Garcia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統計了這樣一組數據:

DNA裡“烙上”風險嗜好的志願者中,有50%的人過去背叛過伴侶,而未攜帶該冒險基因變異體的人只有22%曾經出過軌。也就是說:攜帶某種變異DRD4受體基因者發生不負責任的性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包括一夜情和出軌行為。


此外在生物學中研究發現,有兩種激素確實會對人類忠貞程度有影響。

一種叫賴氨加壓素,它影響人們的信任度、同理心、依賴感;還有一種叫後葉催產素。這種激素與是否能夠建立一段長期親密關係相關。

這兩種激素的分泌與基因有關,這也許是為什麼有些家族裡似乎有著“出軌傳統”的原因。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5.吃著碗裡望著鍋裡的,往往是在經濟上依賴伴侶的人。


201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越在經濟上依賴伴侶的人,越容易出軌。尤其是在經濟上依賴伴侶的男性,出軌率更高。


參與研究的人當中,在經濟上完全依賴老婆的男人,出軌的概率是同樣經濟上完全依靠老公的女人的3倍。

除此以外,這個研究還發現了另一個規律。

當男性對家庭經濟貢獻在70%以下的時候,錢越掙得比老婆多,越不容易出軌。


一旦超過了70%,男性出軌概率又開始上升。

但是女性則沒有這種情況。相反女性收入越高,越不容易出軌。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6.男性接受不了身體出軌,而女性則表現的接受不了精神出軌,事實上,目前精神出軌表現的越來越普遍。

一項心理實驗用精巧的手段讓男女分別想象伴侶精神出軌或肉體出軌兩種狀況,隨後用情緒測試量表進行了測量。


結果顯示,在精神背叛和肉體背叛中,60%的男性參與者對伴侶的肉體背叛更為不安。女性參與者中這個數據只有17%。


由於這是個情境假象實驗,僅僅測試了參與者的情感痛苦程度而非是否選擇離婚等現實行為,因此來自經濟壓力的影響微乎其微。換言之,實驗證明,同樣是遭遇背叛,參與者中的女性更在乎精神背叛,男性更在乎肉體背叛。


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女性能夠容忍和原諒伴侶“購買”性服務,但不能忍受伴侶和別的女性“玩曖昧”。

世界上沒有“不想出軌”的人丨顛覆認知的出軌心理

關於出軌,其實還是有很多和你想象中“不同的聲音”。

我們總會問一個人為什麼會出軌?


看看出軌這個詞——cheating,欺騙

中文裡可以形容為“偷情”,聽起來就讓人心裡盪漾。好像出軌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很有快感。


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中的一項研究就表明了這一點,“人們在違背道德準則的時候會產生正面的感覺。”


而在法國作家杜拉斯看來,如果不賦予道德意義,“出軌”這個詞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


法國作家杜拉斯和她的丈夫羅伯特以及情人地奧利斯似乎相處的很融洽,她說,“我的愛就是愛情本身”,像這樣一個成熟的女性,她不會以世俗的規則定義自己的內心,能決定她愛情的,只有她的真實內心。

讓“出軌”如此讓人仇恨的,是伴隨著“出軌”產生的動盪不安。婚內關係岌岌可危,婚外第三者虎視眈眈,家庭成員的利益受到威脅,如果有了孩子,那麼家庭的破裂意味著他將“流離失所”。

每個人看待出軌是不同的,人的心思也是極其複雜的,很難用單純的一句“愛或不愛”來判斷,出軌是當今社會是很普遍的事兒,我並不是說這種行為是正確的,我只是覺得約束自己就夠了。

以上。


Reference: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054394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75754

本文轉自:糖心理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右上角點擊【關注】,【泛心理精選課】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