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前段時間,蔡康永在一段採訪中談及朋友圈怪相,曾直言不諱地說,感覺到的是烏煙瘴氣。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他的朋友圈有很多藝人,曬自己接了多少通告,一天跑三個城市,累到吐血,每天只睡三小時,忙到72小時沒睡等等,這讓他無法理解。


如果覺得累,你就不要接這麼多。接了還要廣而告之,想要的不過是點贊、關注和安慰,等著別人心疼地留言:注意身體,不要太拼了。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作為平庸的大多數,朋友圈儼然已成為一面鏡子,是我們實時更新的個人簡歷,誰不想包裝一下,假裝自己過得好?


於是,大家都在假裝,看遍世間美景,吃遍天下美食,努力呈現出一片祥和美好、欣欣向榮的朋友圈。


有人感冒發燒、請假在家,卻在朋友圈尋醫問藥、惹人憐愛。


有人朝九晚五、月薪不高,卻在朋友圈表演精英人士、事業有成。


有人找朋友傾訴情感問題、痛斥渣男,卻在朋友圈呈現一派柔情蜜意、花好月圓。


太讓人心疼了,何必這樣假裝?


或許是為了謀求存在感,或許是為了自我安慰,又或許是為了給殘酷生活留下一點美好的念想。

02

可後來當我們走進社會,經歷更多的起起落落後才發現:

生活不過是人來人往。

有些人註定只是點頭之交的朋友,有些人不過是待在同一個空間工作的同事罷了。

即便當初多用力地去討好和假裝熟絡,但想法和人生軌跡不在同一線上的兩個人,道不同不相為謀。

後來不過是成為分道揚鑣的點頭之交。

晚上跟好朋友朵朵聊起了關於社交的話題,她講了畢業後的這幾年來,在人際關係上她也經歷過許多的起起落落。

幾年前她是個非常熱衷各種社交的女孩,每每有人組織線下活動她都不會去缺席。

而為了能讓人際關係更好,她甚至還經常請朋友們吃飯喝酒,即便那時候的她才月入幾千塊。

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她才能分清楚到底誰是真朋友,誰又是假感情。

那時候圈內有個女孩很不喜歡她,還因此各種造謠。

但更諷刺的是,當年那個女孩是某位大家都不敢得罪的人,便上演了後來的那場牆倒眾人推。

那些所謂的朋友在喝酒吃飯聚會時就再也沒有叫上朵朵,

甚至在朵朵點開對方的朋友圈時,已經顯示了三天可見。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03


如今幾年過去了,在朵朵身邊的依然是那幾位固定的好友。

雖然朋友不多,但在朵朵需要的時候都會站在她的身邊。

也許,有些道理只有在我們切身經歷過之後才明白:

我們沒必要對誰都熟絡,時間會為你篩選留下值得深交的人。

而你要做的,就是判斷那個人是否值得深交,能聊的來的多說幾句,

如果幸運成為能夠深交的朋友很好,但無法聊到一塊兒的一般朋友也沒必要上升一步。

畢竟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相處舒適,而不是刻意為了討好誰卑微地面面俱到。

跟朵朵聊完天后,也讓我想起以前一位公司的同事,那時候她是個獨來獨往的女孩,我跟她的交流也僅僅只是工作內容。

後來我離職,兩年後有緣因為工作再次相遇,再次遇見的時候,她已經是坐擁幾百萬粉絲的kol,

我們在回憶當年的相處中,我形容她是個高冷的女孩,許多同事都不太敢主動找她聊天。

可她卻笑了笑說,哪有誰是天性冷漠的?

只不過那時候的我覺得,同事就是工作上的合夥人,在工作期間沒有太多必要的私人交談。

更何況那會兒我是真的忙,白天忙工作,晚上卻要想選題,然後拍照寫文章,精力都用在事業上,哪有精力去處理人際關係呀。

但更暖心的,是在她身邊早就有了認識十多年,並且長期經營關係的三五知己,還有一位感情穩定的戀人,

這些深度的人際關係,她已經感到非常滿足。

就這樣,她用所謂討好別人長期的沉澱和積累,如今她也才慢慢積攢出屬於自己的事業。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03

相比現實生活,大部分人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圈的狀態,在乎別人眼中的那個自己。


他們在朋友圈學會了假裝,呈現出優質的生活品味,展現出豐富的業餘活動,甚至是強大的社交圈子。


翻閱書籍,不急著汲取知識,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書的封面和摘抄;品嚐美食,不想著先嚐為快,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色香味俱全的擺拍;出門遊玩,沒有真正放鬆自己,而是先發朋友圈,附上火車票和風景照。


這般五光十色的朋友圈,是現代都市人最好的印證。每個人都將崩潰調成了靜音模式,將一地雞毛紮成了雞毛撣子。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還有另一種人在朋友圈的假裝,是充滿了無奈的善意謊言。


你離開家鄉,隔著千萬裡,和父母之間的聯絡,只剩下一部單薄的手機。自從教會他們使用微信之後,二老時不時給你發健康養生文、催婚相親文、還有各種表情包。


你在朋友圈的一舉一動,他們都一一知曉。因為不想聽到父母小心翼翼的一句“最近過得好嗎”,便主動在朋友圈營造一個快樂的自己,僅限父母可見。


你會發營養大餐,讓他們知道你吃得很好;會發交易記錄,讓他們知道你賺得很多;會發每天的陽光和綠植,讓他們不用為你擔憂。


你這樣處心積慮地假裝,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你不怕露出馬腳讓人看笑話,也不怕換來別人匆匆一瞥的尷尬。


因為父母一個“微笑”的表情,哪怕和年輕人的世界格格不入,那也是真真切切的幸福。


你的朋友圈,不必假裝生活,更不要討好任何人


朋友圈是窺見世界的萬花筒,有人當它是分享悲喜的樹洞,有人當它是發展人脈的通道,也有人當它是自我表演的舞臺。


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戒掉情緒,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可是一旦開始表演,真實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艱難。


虛擬的社交網絡迫使你成為一個演員,焦慮地思考每日的劇本,暗示著自己的存在是多麼重要。


我們都是脆弱的,難以面對人生的真相,需要用謊言麻痺自己、迎合別人,從而獲得一絲希望與慰藉,這也未嘗不可,但千萬不要貪杯。


你不必在朋友圈假裝生活,宿醉以後,夢醒時分,一定要記得找到生活真正的重心,別隻顧著討好別人,要學會善待自己。


最後,用蔡康永微博裡的兩句話作為結尾:


長大這麼辛苦,如果不趁機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實在太划不來了。


我認為的光耀之道,並不是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而是忠於自我,做自己人生的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