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今建造一個機床製造公司,超越德國西門子的那種,需要多少資金和人力?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419


西門子公司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已經存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個高科技公司之一,西門子是從發報機開始起家的,業務擴大到做各種電器產品,世界上最早的直流電動機就是西門子產品,世界上最早的軌道電車也是出自西門子,世界上最早的電梯也是出自西門子,而且都是十九世紀的事情。



西門子的實力不只是業務有多大的問題而是看看西門子的實力有多雄厚,經驗積累有多深的問題,西門子的產品世界有名,不論從先進程度和質量方面來說,西門子在世界上的地位幾乎牛到沒有朋友,至少我們過國內找不出像西門子這樣的企業出來,舉一個例子,在雲南有一個水電站,是在一百多年前德國西門子公司建造的,是我國第一個水力發電站,裡面的一臺西門子發電機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質量可想而知。


1984年西門子為中國建設一條高壓輸電線路,能將長江中游的葛洲壩水電站的電輸送到上海市,這個項目1989年竣工完成,後來的國內高壓輸送很多基本上都是學習和模仿西門子公司提供的高壓輸送技術發展出來的,純粹來說在高壓和超高壓輸送裡面,許多的配件產品都是使用西門子的產品,質量好穩定性高是西門子產品的特點。

同時西門子還是世界第二大動力巨頭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門子生產製造的超重燃氣輪機,SGT5-8000H燃氣氣輪機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汽輪機,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造的設備之一,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屬於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汽輪機只是西門子工業的一個代表。



西門子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軟件公司,西門子為美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提供系統軟件服務,還給日本精密機床提供系統優化,為俄羅斯蘇27戰鬥機提供數字設計上面的優化,美國多個航天工程項目的軟件都有西門子的影子在裡面,在工業軟件方面有非常多的工業設備用到德國西門子提供的軟件。


西門子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器工程巨頭,西門子研發製造了世界上首個800千伏安的特高壓直流變壓器,我國的特高壓直流變壓器就是西門子公司的產品,有了這個核心變壓器,使得我們國家在國際輸電領域中佔有了絕對領導地位,不可想象如果沒有德國西門子提供的特高壓直流變壓器,我們現在還能這樣掌握領域制高點嗎?

西門子公司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的贊助商,為對撞機提供系統和製造方案,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在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上,西門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國內的許多軌道交通使用的系統就是西門子提供的,北京地鐵系統就是西門子提供的。



西門子還是自動化系統的巨頭之一,在世界上名聲最大的莫過於西門子和發那科系統,還有西門子自動化超微電子芯片和S7-1500自動化控制系統,S7-1500自動化系統被世界稱為自動化的終極利器,世界自動化的里程碑。


以上這些都只是西門子工業的冰水一角的代表而已,西門子工業的強大在世界上排名前三的位置,基本上可以說是僅次於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跟日本的三菱重工實力在伯仲之間,我們國內還沒有綜合實力如此強大的公司,這不只是你用多少錢投資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技術積累已經科研成果的問題,德國西門子不只是體量大,而且實力更是強,以及還非常的精。

要說做到體量大我們國內可以很輕鬆的做到,只要砸足夠的錢擴張體量,其實可以做到非常大,但是在科技實力上面就存在差別和差距了,這些不是光用錢就可以做到的,技術經驗積累和各方面的研發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對於人才的培養我們國內這個還要多用心,至少目前來說國內現在的企業沒有一家是西門子的對手這是事實 ,想要做到西門子的程度最基本的不只是砸錢,還要注重人才培養和經驗積累,短時間內很難做到,畢竟140多年的企業自然有自己無敵的方面,我們有存在活到100年的企業嗎。


無法超越的足跡


有些東西是積累出來的,還真不是用錢能堆出來的。

我的一個朋友在中德合資的叉車廠工作,負責引進技術的國產化開發。他曾經注意到一個問題,在叉車前臂上有一個用來裝叉子的方孔。以國內的技術這個方孔是能做出來的,但一定是先銑出圓角近似孔,再用磨床磨出要求的形狀和精度。這麼做效率過低成本也過高。德國人不知道用了什麼技術能一次加工成型。當然德國人對這項技術是保密的,到現在這個零件還要依賴德國進口。這是一個靠錢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樣的小事多到數不清,有了錢都不知道往哪兒砸。所以說砸錢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為什麼就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呢?我覺得題主這種靠砸錢堆人,搞大躍進的思路還挺普遍的。一方面,一窩蜂衝上去分散了人力物力,造成很多浪費。另一方面,真正做基礎製造技術的企業被資本碾壓,根本沒有生存空間。我又得說說高鐵螺絲釘的事兒了,日本製造業很發達,但做螺絲釘的就那麼一家企業,德國做螺絲釘的企業也只有兩三家,而中國呢可以說,每個大一點的製造企業,都有自己的螺絲釘配套工廠,遍地開花的結果是誰也做不出高水平的螺絲釘。

都想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到處都是猛虎,哪裡還有小綿羊的生存空間呢。想在製造業領域拔得頭籌,還是得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把那些看似簡單的小事做好,做長久,不是嗎?


日衝信息 黃


個人感覺要想超越西門子有三種操作:一是你能超越時間;二是西門子站在原地不動停止在那裡讓你超;三是收購西門子。若不然,要想超越西門子,那真的是有點意向天開了。

西門子屬於電氣電子類的公司都是技術導向行企業,因此技術對其發展至關重要。

技術最重要的就是迭代和傳承,是新一代接著上一代的慢慢升級,就像現在移動互聯網流行的說法,從1.0到2.0,再到3.0,最後從3.0到N。所以沒有上一代的積累,你是很難去超越別人的。何況西門子是有著150多年厚重歷史的技術積累。

我們知道,在一個行業裡面最牛的企業不是說你多有錢,而是你能不能成為行業的標準。我們知道2011年德國提出了“工業4.0”,隨後就有了2013年美國工業互聯網和2015年中國製造2025等,而西門子恰恰是是“工業4.0”的最有力倡導者,分析西門子的戰略和行動,可以知道西門子的眼裡“工業4.0”到底是什麼樣的。

從西門子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到西門子對自己的介紹(About Siemens),其中有一個詞語是在2014年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這個詞就是“digitalization(數字化)”!electrification(電氣), automation(自動化),都是西門子的傳統業務。所以,digitalization(數字化) 或許就是“工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關鍵。

觀察一個企業,可以不用聽任何的故事,但從它現金流向和資產組成絕對能看出它的戰略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看它賣(放棄)了什麼,買(收購)了什麼。

自2005年開始,西門子就開始處理其硬件業務,移動電話、汽車電子、水務技術、家電、助聽器、健康護理等等,而2017年西門子與EDA供應商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在2017年完成合並,一年後,西門子首席執行官暨總裁Joe Kaeser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投資者大會上,親自說明了該集團積極推動的“數字工廠”(digital factory)策略,以及合併Mentor之後的成效。根據Kaeser的說法,西門子的數字工廠策略成果卓著,特別是在合併Mentor之後;Siemens在數字工廠市場的佔有率,從2017財務年度第一季時的4%,在2018財務年度的第二季增加到20%。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西門子被收購,卻不知是人家看到未來後,主動將將要過時的業務還值錢的時候拋售,去向新大陸(數字化)。這就像李嘉誠2013年就開始拋售大陸房產一樣,因為人家看到了未來。

我們還沒搞個什麼就說超越,超越這個超越那個,結果只管在哪吹了,沒人腳踏實地去幹。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為了超越誰,畢竟我們底子薄,不是你說超越就超越了的,哪怕你再有錢,再有人。我們更應該是講究追趕突破,只有先追趕上,才能有所突破。超越總有一種不和諧的味道。

何況現在世界多元化,相互聯繫,你不可能事事都佔第一,就算你不是第一,也不是就不能成為老大。在此還是說一句,我們儘量腳踏實地,才能不會摔倒。

如果感覺回答有道理,請點擊關注我哦!


智能機械雲


要超越西門子可不是光砸錢就能解決的,人才技術管理體系都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就單說數控機床的西門子系統,國產的哪個可以媲美?還有一款集CAD CAM CAE的軟件 國內有嗎?(CAXA? 只能呵呵了)UG HM PM等等 想想人家科技到了什麼水平,咱們國產機床 超越臺灣都需要走很長的路更別說西門子了,還是需要從國家層面 提高科研技工人員的收入,讓他們能獲取尊嚴,從而慢慢改變整個體系中的欠缺 像機床中的控制系統、滾珠絲槓、伺服電機、電主軸等等...



喜歡的就是你ll


提出這個話題的題主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對中國工業來說,可以算是一針見血!

如何超越西門子我就不談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其他眾多答主都分析是很透徹。

我就談談中國製造業的積弊。

我上一個工作,幹了十年,這個企業目前也算是國內行業龍頭了,甚至在世界領域裡也算是頂尖,我從只有一個總部開始進入公司,十年,發展到十四個分公司,並且每一個分公司年產值都超過十億了,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試問有幾家企業能夠做到這種地步!

雖然企業規模足夠大,但在技術上,遠不及日本的一家企業,為此,公司從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方面,砸下重金,向日本企業學習。

我作為技術人員,有幸參與了管理和技術兩方面的學習,接受了大量的培訓,公司每年花費鉅款請世界頂級管理大師,巡迴指導培訓,又花重金派遣技術管理人員前往日本企業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學到的並不是側重於產品生產方面的技術,而是技術創新的理念!

公司最初購買的生產線是進口的,價格高,之後是購買國內一家企業生產的,每條生產線價格在2000多萬,和進口設備對比差異不大,但是經過公司技術人員的不斷創新改進,最終,這種生產線起碼有一半的專利是我們公司的,也就是說,購買的生產線,有我們專利的部分,是不允許賣給其他企業的。在設備方面,實現了對日本的反超,真正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在產品技術方面,外企以鉅額訂單和超級嚴苛的質量要求,摧毀了大量的國內同行,唯獨我們,攻克了技術難題,在質量上讓外企無可挑剔,一舉成為了行業龍頭,佔據壟斷地位。

其中,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也不過是十年時間,而那些被外企摧毀的同行業公司裡出來的老技術骨幹,幾十年的經驗,進入我們公司,完全就是一種抓瞎狀態!

中國人懷舊,守舊,缺乏創新意識,中國企業大多數也一樣,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不肯下功夫,動不動招聘要求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對這種企業,我多數是嗤之以鼻的。

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每年只有兩批招聘,全部招應屆畢業生,每批兩百人,三伏入伏第一天開始上班,全部丟到車間去幹活,打熬,兩個月後,剩下僅僅幾人,公司要的就是這幾個人,其他的,走了是好事。當年我也是這麼熬過來的。而我工作十年拿到的薪水,是遠不及公司培養我所付出的資金和代價。

尤其是生產製造企業,不要動不動就說公司多少年老師傅,經驗雖然是個好東西,離開了技術創新,再有經驗的老師傅,也解決不了新的難題。

要想超越世界頂尖同行,也不是沒有可能,技術沉澱加上技術創新,培養專業人才,潛心鑽研,一點一點的縮短距離,是可以實現的。


蒹葭堂捉刀哥


不用想了,多少錢都不行,除非德國政府同意西門子全資賣給你。不過要想實現這個,那估計同你購買英特爾,高通差不多,不是錢的事情。是政治的博弈。

在全球機床工具市場,西門子並故事最大的,在全球機床工具市場,真正最大的是DMG,也是德國的品牌。

說道超越西門子,說一個活生生例子,中國不是沒有做的用堆錢的方式來發展機場行業。

最典型的瀋陽機床。

我們從兩個方面說,為什麼不是拿錢就可以堆出來的?

第一:市場角度

2008年,上一個金融危機時期

2008年時,世界機床企業產值排名中,德國通快以25.3億美刀居首,亞軍日本山崎馬紮克21.6億美刀,季軍是21.4億美元的德國吉德曼(GILDEMEISTER)。其後是日本大隈、日本天田(AMADA)、美國MAG、日本森精機、中國瀋陽機床、日本捷太格特(Jtekt)、中國大連機床。TOP10裡,兩家德國企業,五家日本企業,一家美國企業,兩家中國企業。大連機床當年的營業額是11.7美元。

2018年,全球最大的機床DMG營業額超過40億美元。毛利潤最高的機床廠商德國通快,2013年通快收購了中國金屬成型機床出貨量最大的廠商金方圓。

日本捷太格特,憑藉機床和汽車零部件兩線業務高速發展,年營收規模超過130億美元臺灣地區的友嘉機床集團,通過不斷併購和發展,年營收也超過了22億美元。

這十年瀋陽機床,和大連機床發生了什麼?

來看看瀋陽機床的營業額,和淨利潤。

為什麼瀋陽機床,淨利潤一直為付,還能夠活著很好?因為每年都有財政扶持。對於一個商業企業,依靠產品在商品市場競爭的產品。理論上應該是產品得到客戶認可,從而獲取更多的客戶,並獲得利潤。

不可否認,我們應該保護作為工業母機的,機床產業。但一直扶持了這麼多年。得到的是瀋陽機床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虧損11億元至14.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524.8萬元,公司預計2019年半年度淨資產為負,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50591.38萬元至-115591.38萬元。

什麼概念?累計虧損115億—150億。

回到題主的題目,你想問多少錢能夠做出來一個西門子,從營業規模來說,最近接機床企業現在虧損115個億。我個人感覺,沒有幾個有錢的財團,會把115億不當錢。

所以,對於很多企業的發展,並不是看又多少錢來發展的。

第二:技術角度


產品為什麼沒有競爭?因為技術積累不行,難以打造高端產品。高端產品才能做到高毛利潤,才能引領市場,才能滿足客戶需求。瀋陽機床,一直以來的策略是走量。

西門子2010年收購simatic,simatic主營市場就是數控系統。

機床領域:金屬精切機床,金屬成型機床為兩大類。金屬精切機床:車銑刨磨。金屬成型機床:壓力機,衝床,折彎機等。

數控系統,以及核心零部件:驅動電機,佔據整個機床行業成本市場的20—40%,甚至個別產品,國內技術儲備較低的,高達50%的成本。

是的這兩樣核心產品:瀋陽機床啥都沒有。數控系統甚至都拼不過廣州數控,華中數控。這怎麼玩耍?

只能做最低端的機床。你要知道數控型機床在國外佔比已經非常高。

全球機床數控系統,高端產品:日本fanuc,德國西門子,西班牙法格,日本三菱,山崎馬紮克,

中端產品:中國臺灣新代,華中數控,廣州數控,北京凱恩帝數控系統。

全球機床行業主軸電機使用品牌市場份額排序:日本安川,日本三菱,日本松下,德國西門子,中國匯川技術,中國埃斯頓,中國臺灣台達。(中間省略了不少外國品牌,沒辦法,必須突出兩個中國品牌)。


總之一句話,工業裝備業,沒錢發展不起來。想拿錢堆出來一個國際型企業,是一定不可能。更不要比得上西門子。你要知道西門子那是高鐵,核反應堆都生產製造的企業,這就不是一個一般的機床企業。下次挑一個一般的可以比較的企業。


機器人觀察


能夠提出這個話題、關注這個話題非常難能可貴!這種提法我是真的沒敢這麼想!很多年了我一直有個願望:希望我們國家能夠出臺成系統的通用工業配件的全國統一標準,比如國產15噸載重汽車的輪胎螺絲,所有車型、所有廠家等都一樣,都可以通用,其材料強度、加工精度都一樣,而不是現在的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各自為陣。直到現在還會經常胡思亂想這方面的問題,我就是個屁民不是什麼人物更不是什麼大人物,現在自己覺得最制約我們的不是資金、技術、材料、設備等因素,而是從上到下從下到上,人的工業化素養達不到!


蔣主宙


中國機床行業已經進入全面的低潮期,全國沒有一家機床廠能夠走上正常的發展道路,就是以技術積累為主,逐步提升機床製造水準,裡面的主要問題是

1 國家對機床行業沒有保護措施,在加入wto後最為明顯,之前國家限制進口機床,使得國產機床不愁吃喝,不思進取!而入關後就沒有了這種限制,國外機床大量進口,大面積壓縮國內機床生存空間,沒有任何過度期存在,機床行業措手不及,加上技術上落後,根本就沒有辦法。

2 國家對機床行業准入制不設限,原有機床廠員工出來自己單幹,所有的零部件全部靠買,自己裝配後就可以銷售出去,這些人初期往往只做一個型號,出來的機床是不能有任何的拆卸的,只要拆就會喪失精度,因為零件質量是硬湊出來的。經過發展,就慢慢形成一條龍的模式,許許多多人從事,也就是粗暴式,只要拿來零件就可以用,至於這個零件能用多長時間是不考慮的,加上銷售是偷稅漏稅的,價格上有諸多下降空間,進一步打壓正規機床廠低端產品的競爭力度

3 ,綜上所述,正規機床廠還需要遵循以前的製作工藝,零件成本始終壓不下來,如果用數控類機床加工,成本反而很高,整臺機床的利潤根本上就被吃掉了,使用原始手動操作機床,成本雖然下來了,但效率上不去,私人的只要有零件做,不管質量如何,只能能用就行,只要人不死就往死裡乾的原則,大廠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這些矛盾。

4 於是正規機床廠紛紛開始偷工減料,降低零件精度,加入低端市場的搏殺(中高端市場被進口所壟斷)壓低工人待遇,延長上班時間,沒有最低只能更低,工人紛紛離職走人,留下來的迫於無奈在堅持,但處境卻是沒有最低唯有更低,想走已經沒有出路了。

5 由於機床廠所有一線員工,需要極強的技術要求,沒有十年的技術積累,甭想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收入與技術嚴重的不對等,加上機床廠管理上日趨偏緊,導致年齡人不願意進入,更別談高學歷的人才了,放眼望去,一線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科室都是年輕人,再過十年時間,機床行業將全面的退出中國市場!因為等這代人老去就沒有人了

所以再多的錢也沒有用,技術是靠傳幫帶的,技術是靠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沒有積累就沒有創新。再多的錢也是廢紙!


微波粼粼703


科技的發展怎麼可能一蹴而就?

機床是基礎工業產業,目前以德國和美國為領頭羊,我國的工業起步晚,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就拿機床行業最基本的機械製造軟件來說,全世界擁有完善系統的只有兩個國家,德國和美國。

就連法國,英國那樣的發達國家,也只能說擁有半套系統。

我國從80年代蹣跚起步,能有今天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但最主要還是在追趕,要想追上國際先進水平需要時間。

機床製造不是能靠資金和人力堆砌。

需要的是人才和技術儲備。

人才和人力,一字之差,但相差的何止是一個文字呢?


99隨便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

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西門子本身不生產機床本體,但西門子是世界知名機床數控系統以及數控技術方案提供商。

基於西門子數控系統西門子有完整的數控機床生態體系。

再造一箇中國式西門子機床系統不僅在於資金和人力資源,核心在於需要有生態鏈建設思想與格局。

本人是產業生態鏈構建的積極鼓吹和實踐者。本人願意從生態鏈構建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1.我國的產業環境—— 我國製造業目前的生產組織模式是手工,半自動手工,半自動流水線,自動化流水線,初級智能生產線,智能生產線,初級智能車間,高級智能車間,初級智能工廠並存。

2.我國數控機床的存在的問題

高穩定性,高質量,特種機床(需求數量少,如全國需求只有三五臺)製造能力不足。

嚴重製約我們在高精尖研究以及產業應用,如航空發動機渦扇渦輪葉輪等領域的製造。

充斥市場的是大量的中低端產品。

3.國營企業18羅漢的衰落與行業發展

主要是經營理念和研究手段落後造成。如,沈機的盲目擴展,沒有底線的租賃營銷,沒有立足東北的I5控制系統開發戰略等。

18羅漢的衰落,並沒有引起行業的衰落,反而帶來了行業的繁榮和資源再整合。

其另一個後果是“崽賣爺田心不痛”的國有資產流失和大遷移。以及國家早期國有資產對地方投資的平衡器和穩定器效應消失。

4.目前可喜的一面

在機床行業核心功能部件以及普及性機床,特色機床領域出現了抗衡國外品牌和挑起大梁的企業群如廣東地區: 廣州敏嘉製造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華亞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廣州弘亞數控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邁雷特數控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廣州原點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廣州德力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精雕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廣州加盟子機床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華東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廣州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凱特精密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

5.數控機床的出路

通過製造業創新平臺構建數控機床製造業產業鏈解決機床產業優質供應鏈,以及高檔機床應用場景研究問題。形成穩定的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產業鏈,從而通過10-20年解決國內高穩定性高質量,關鍵領域特種機床短缺問題並提高中低檔機床的質量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