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計劃趕不上變化,用來形容這個春節再合適不過。


“凌晨起床搶冬瓜,還是秒殺,終於可以在家待著不去菜場了。”1月28日凌晨,上海市民陳先生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這條動態。在每日優鮮平臺上,會在凌晨不定時放出一兩種綠葉菜,全靠秒殺,3分鐘之內不結賬基本就搶空了。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連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批用戶選擇了在線生鮮平臺買菜。儘管菜場有菜,線上的優惠價格仍然是誘惑。“菜場可能有菜,就是貴一點。上海青八元一斤,每日優鮮上400克上海青2.8元。”陳先生觀察發現。


無論是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蘇寧菜場還是每日優鮮,都卯足了勁來調度春節供應。蘇寧小店店面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王琦在接受21Tech記者採訪時透露,春節期間蘇寧菜場買菜的訂單,是平時單量的三到五倍,在初三之後已經跟供應商、物流方面協商增派了人手。


不過,由於供應量緊張和人手不足,線上配送也出現明顯的運力不足。


從1月26日開始,盒馬鮮生在上海的配送也出現了滯後,需在每日0點下單預定當日的菜,同時提醒用戶去就近門店下單。每日優鮮僅提供24小時內下單發貨。對於生鮮平臺來說,如何穩定供應鏈,並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已經是一場暗戰。

蔬菜供應偏緊

1月27日下午四點多,21Tech驅車來到上海市閔行區的Costco開市客超市,依然擠滿了前來採購的市民,幾乎每個人都帶著口罩。在熱門的熟食和麵包區域,排起了長隊。而蔬菜區域的貨架已經空無一物。相關工作人員透露,

目前已經不再供應蔬菜,至於何時恢復還沒有消息。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上海Costco,圖:21Tech


在虹口區大連路的的盒馬鮮生內,情況也類似。市民關先生告訴21Tech記者,上午11點多他去超市買菜,發現葉菜貨架基本空了,大部分都是根莖類蔬菜,但豬肉、禽蛋、水產等產品的供應還是正常的。不過,由於盒馬鮮生快遞服務已經約滿,大量的用戶湧進店內購物,也導致了收銀臺排起了近50米的長隊。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盒馬鮮生,圖:21Tech


為了減少出門帶來的風險,不少市民還是選擇在網上下單買菜。記者從叮咚買菜獲悉,今年春節期間的訂單量大幅增加,僅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0%,預計從大年三十到年初六,訂單量會超過400萬單。客單價也相比平時高很多,基本客單價都在100多元。


“雖然我們的供應一直在加大,但是市民的需求確實太大了,特別是蔬菜、新鮮肉類。我們通過上海商委、浦東商委這邊,對接到了更多的供應商;另一方面,加大從江蘇、山東等各地的農業基地、批發市場的採購;推動核心供應商,比如上海農場等加班或提早開工,加大供應等等。”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盒馬App截圖


大量訂單買空了平臺上的“平價蔬菜區”,21Tech記者發現,每日優鮮已經不再提供當日即時的送貨服務,一些綠葉蔬菜也基本要拼手速才能買到。社區智慧微菜場食行生鮮更是停止了配送,獲悉,1月28日市民可以開始下單,29日提供配送。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這意味著,平臺之間的供應鏈競爭,已經白熱化。誰能拿到緊缺商品的供應,誰就能贏得流量和用戶。

成本大幅增長

對於這一現象,一些生鮮平臺加大了供應量。


盒馬鮮生蔬菜採購黃一凡告訴21Tech記者,春節消費量大,盒馬也做了提前預估、鎖量鎖價。“單就今天一天,盒馬就準備了約250噸、50萬份包裝蔬菜,80噸的散裝蔬菜,是平時蔬菜供給的6倍。未來3天,本地綠葉菜供給量提高到40噸,並陸續從山東,雲南,福建等地調撥平均每天100噸蔬菜,保障上海蔬菜供給。”

與往年一樣,盒馬在2020年春節期間,繼續實施“不打烊,不漲價”的服務政策。“350g一包的上海青菜,2017年以來盒馬從沒漲過價,一直都是1.8元,這兩天還下調到1.79元。”盒馬負責生鮮採銷的採購馬建國表示,目前蔬菜的產量是穩定的,部分貨品缺貨只是一時搶購所致。

他提醒,消費者不用囤貨,每天仍可以買到新鮮蔬果。同時也提醒廣大顧客不必過度緊張,合理購買生活所需,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事實上,造成供應緊張,主要是春節放假、疫情影響再加上留滬市民增加帶來的需求上漲。大年初三後,隨著經營戶陸續回滬,供應量有望放大。但是,春節期間的經營仍然給平臺帶來了成本的大幅提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春節:1月24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7天。在1月24日(除夕)加班需要支付2倍加班工資,1月25日-1月27日是法定假日,加班需要支付3倍工資,1月28日-1月30日是國家調休放假,加班需支付2倍加班工資。


叮咚買菜一名外賣小哥在接受21Tech記者採訪時透露,春節期間的訂單量暴增到無法想象。“現在每天都在100多單以上,昨天最多配送了160多單。從收入上來看,這個月可能工資要多三千多元。”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叮咚買菜小哥在撿菜,圖:21Tech


但是,生鮮電商的即時配送仍然是競爭的核心,也是各大平臺必爭之地。“我們暫時不會計算成本,即時不賺錢也必須要滿足用戶需求。”王琦透露,對於生鮮平臺來說,成本還是在於拉新,像京東商城的成本在80-100元,此前倒閉的呆蘿蔔成本大概在50元。

賠錢賺流量?

因此,對於生鮮平臺來說,用戶的良性轉化至關重要,需要有計劃發展,而不能盲目燒錢。“一般來說,四到五次的購買就能養成習慣,你的菜品品質、缺貨率都會影響到用戶。”一名生鮮電商行業人士坦言,在春節的非常時期,生鮮電商供應的蔬菜類,尤其是葉菜基本都不賺錢,甚至是虧本補貼,但是這個品類對於滿足用戶體驗不可或缺。


以盒馬鮮生為例,350克一包的上海青菜,2017年以來從沒漲過價,一直都是1.8元銷售。盒馬負責生鮮採銷的採購馬建國對21Tech記者表示,除夕至今,盒馬蔬菜的供應量比平時最高峰的單日增加了50%,一天要賣幾十萬份蔬菜。“蔬菜的產量是穩定的,只是產地受假期影響人力不足,還有受連日陰雨的影響較大。隨著天氣好轉以及春節後半段市場供應的逐步恢復,蔬菜的品類還將繼續增多。”


21Tech記者在寶山區大華虎城店內看到,蔬菜類寥寥無幾,三文魚、海鮮沙拉之類的商品則推出了不小的折扣。但是,受到疫情影響,生冷食物並不受歡迎。


疫情下的生鮮電商調查:半夜搶菜、訂單增5倍、不計成本

圖:21Tech


一方面是供應鏈的考驗,另一方面是快遞運力的不足。這也成為行業痛點。


據瞭解,在春節期間調整運營時間的平臺還包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叮咚買菜平臺下單,基本要在五六個小時之後送貨。每日優鮮部分地區的配送時間和運費也做了調整。1月26日ー1月30日,華北區的營業時間調整為上午9:00-下午21:00,每日21點停止營業,21點後付款訂單默認將在第二天送達。1月23日ー1月30日,華北區的配送時效全部調整為2小時達;全場滿59元包郵,不滿包郵門檻運費調整至6元。


前述生鮮電商行業人士坦言,配送成本過高,也給用戶消費提高了門檻。在非常時期,平臺鼓勵線下購物,也是為了降低成本,這一點無可厚非。當資本紅利和模式紅利都不在的時候,平臺更需要理性去做運營獲取用戶,尤其是在生鮮的低價品類上盈利基本不可能,需要依靠高頻低調的商品,去帶動低頻高價商品的銷售。“純碎的蔬菜品類賣再多也不可能盈利,必須要多品類佈局,互相拉動才有可能盈利。”


但是,在疫情的陰影之下,生鮮電商平臺的努力值得鼓勵。也只有滿足了用戶需求,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