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導語:

在《陰謀與愛情》的中,以符騰堡公國的現實為背景,公國宰相瓦爾特的公子裴迪南少校,與平民音樂師米勒之女露易絲的愛情故事為線索。

兩個相愛的人,卻因社會階級的關係而受到雙方家人的反對,而擁有著至高權利的公國宰相,與秘書伍爾穆更是設下了一個陰謀,來拆散這對相愛的人,最後陰謀按照計劃的一步步發展下去,可是卻讓這對相愛的人因情而亡。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在《陰謀與愛情》中,可以看到當時德國的社會非常現實,在大家族裡子女的婚事必須要門當戶對,某些權利高的家庭更是以子女的婚事來達到政治上的利益,以企圖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男女之間美好、高尚、純潔、堅貞的愛情顯得尤為可貴,雖然最後的結局是一場悲劇。

故事梗概:

少校裴迪南到樂師米勒家投師學藝,認識了米勒的女兒露易絲,兩人一見鍾情,熱切地相戀。然而雙方的父親,米勒先生和宰相瓦爾特卻都堅決地反對。

米勒先生的反對是因為雙方門不當戶不對,他以幾十年的處世經驗,認為裴迪南不過是一個花花公子,不可能真心地,始終如一地去愛一個平民之女,一定會和其他紈絝子弟一樣始亂終棄,到頭來倒黴的還是自己的女兒。

宰相瓦爾特反對此事,除了傳統的門第觀念之外,更有其政治企圖。他要兒子與公爵的情婦彌爾芙特夫人結婚,為自己和家族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宰相的粗暴干涉,不僅遭到米勒父女的反抗,更遭到兒子裴迪南的反抗,如果繼續幹涉此事,兒子必將拋下父子情面,將其政治醜聞一一公諸於世。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正當宰相一籌莫展之際,他的秘書伍爾穆出現了。

伍爾穆本要追求露易絲,卻遭到其全家的拒絕,於是懷恨在心。當他聽說裴迪南與露易絲相愛,宰相又另有打算,便立刻和宰相共同策劃了一個陰謀。

他們利用露易絲的孝心,將米勒夫婦抓進監獄,逼迫露易絲寫下對宮廷侍衛長的假情書;並利用露易絲對上帝的誠篤信仰,逼迫她發下重誓,對此守口如瓶,以此作為釋放她家人的條件;之後又利用裴迪南的猜疑和嫉妒,讓裴迪南看到這封假情書,自行拋棄露易絲。

事情按預定的陰謀一步步地發展,裴迪南拾到了這封假情書,看過之後醋意大發。他質問露易絲,露易絲迫於誓言承認她確曾寫信給侍衛長,裴迪南一怒之下毒殺了露易絲。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露易絲在彌留之際,對裴迪南吐露了真情,裴迪南悔恨交加,也服毒自殺而以身殉情。二人的愛情終被陰謀所破壞,成為震撼人心、發人深思的一部悲劇。

悲劇製造者也自食惡果,不得善終:失去兒子的瓦爾特痛悔之餘,將仇恨投向伍爾穆,二人狗咬狗地自我暴露了一切,最終鋃鐺入獄被繩之以法。

此書中,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借劇中人之口,表達了男女之間美好、高尚、純潔、堅貞的愛情價值。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一、愛情之本身

首先,愛情是美麗的。

愛情的美麗在於它能夠予人以豐富多彩、充滿詩意的遐想,充實了人的精神世界。

在其《陰謀與愛情》中借露易絲之口唱道:“裴迪南是我的,他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屬於我的……沒錯!是他與我緣定今生!我周圍的世界也彷彿在為我歡呼……它美好得令我難以置信!”

之後又借裴迪南之口唱到:“不管你的雙眸是倒映在萊茵河中還是易北河中,或是在波羅的海中,它們的溫柔、明亮難道會有一絲一毫的減弱嗎?哪裡有我的露易絲的愛,我就在哪裡落地生根……我的露易絲展顏一笑,便照亮幾個世紀,我要用一生的世間,才有可能體會到你一滴淚水的含義。”

在裴迪南和露易絲看來,愛情讓他們擁有了最好的彼此,他們享受著愛情帶來的甜蜜與歡樂,他們沉浸在愛河裡。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其次,愛情是純潔的。

庸俗的宰相瓦爾特心目中只有金錢,唯利是圖,他們所理解的愛情只是謀取金錢和利益的手段而已。斐迪南和露易絲之間的愛情之所以純潔,就在於其沒有受到金錢和功利心的汙染

裴迪南的父親在首次見到露易絲之際,就以卑鄙的心態、傲慢的語氣問道:“你認識我這個宰相的少爺已經有多長時間了?”“他每次都直接付你現錢,對不對?”面對這傲慢無禮的侮辱和挑釁,露易絲嚴正地回答:“什麼少爺不少爺的,我可不看重這個!”

米勒先生也嚴正地予以回擊:“對於一個沒有教養、沒有禮貌的客人,我將馬一點面子也不給的,把他轟出門去,請你記住我的話。”這擲地有聲的回答表現出父女二人的錚錚傲骨,體現出他們剛正不阿的高尚人格,也體現出露易絲那純潔的愛情觀。

至於裴迪南,他出身於名門,作為宰相之子,他青雲直上,一帆風順,十二歲就當上了見習士官,二十歲就當上了少校。按照父親給他設計的人生藍圖,不久他還將脫下戎裝,成為宮廷顧問,成為駐使節直至成為宰相,登上政治的巔峰。

正如其父所云:“你輕而易舉地糊里糊塗地就可以爬上去的位置,那可是在別的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千辛萬苦也休想得到的啊!”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可是對於這一切的榮耀和利益,裴迪南卻毫不在乎,視如塵土。他願意犧牲者一切,只要能夠與露易絲朝夕相處。如果不是出於純潔的愛情,如果讓愛情沾上了銅臭,以他這樣高貴的出身,能夠衝破世俗的門第觀念而去與一個平民女子相愛麼?

再次,愛情是堅貞的。

《陰謀與愛情》中裴迪南和露易絲之間的愛情,曾經歷了一連串的阻力和破壞,度過了重重難關,但最終戰勝了一切的外力。

阻力首先來自露易絲的父親米勒先生,米勒先生出於平民意識的本分和理性的思考,認為裴迪南作為一位“公子哥”不可能對女兒有真正的愛情,認為自己應該有一個老實厚道的女婿,後來看到女兒和裴迪南的感情如此地堅貞,如此地真誠,也終於被感動,轉而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支持。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阻力還來自於公爵夫人彌爾芙特。她本來出身於英國顯赫的托馬斯·諾弗克家族,家庭的不幸變故,使她流浪到德國,偶然的邂逅使她成為故事中公爵的情婦。但她不甘於淪落,她利用公爵的寵信在政治上做了許多好事。當她聽說瓦爾特家族

有向她求婚的意向,慶幸自己終於看到了跳出火坑的一線曙光。當她看到裴迪南對自己無動於衷,執著地愛著平民女子露易絲,就轉而向露易絲施加壓力。

面對公爵夫人的威逼利誘,露易絲絲毫沒有退縮,反而表現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一身正氣,表現出了一種坦然的鎮靜和博大的胸懷。公爵夫人終被露易絲的氣節所折服,選擇了出走。

最致命的外力便是宰相瓦爾特及其秘書伍爾穆的陰謀破壞。他們的陰謀,既惡毒而又周密得天衣無縫。按照他們的預謀策劃,露易絲為了救父的確寫出了假情書併發下了永不洩密的誓言,裴迪南也的確拾到了假情書,並的確對露易絲產生了懷疑。但裴迪南並沒有拋下露易絲而移情於彌爾芙特,反而和露易絲二人雙雙殉情而死,這完全出乎陰謀家的預料。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陰謀家們雖然破壞了裴迪南和露易絲的婚姻,卻最終無法從根本上撼動二人的愛情,因為愛情不等於婚姻。反過來說,正是二人那種堅貞的愛情產生了無窮的精神力量,從而粉碎了陰謀家們所策劃的罪惡陰謀。

愛情是永恆的人生主題,在《陰謀與愛情》中裴迪南和露易絲對待愛情的純潔,決定著它的堅貞;其堅貞,又決定著它的永恆;其純潔、堅貞和永恆,又共同決定著它的美麗。

二、不同的人生觀決定不同的愛情觀

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不同的人生觀必然決定著不同的愛情觀,而這些不同的愛情觀的本質區別就在於,愛情在人生中所佔的重量不同。於是又有如下種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裴迪南式的愛情觀。這種愛情觀,是在人生與愛情之間劃上恆等號,即人生等於愛情。所以愛情就是人生的全部,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失去愛情便失去了一切,因而可將此種觀點稱之為愛情至上主義。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在認識露易斯之前,裴迪南似曾接受過一些反宗教的人本主義觀念,他在一定程度上關注社會,討厭其父親的種種政治惡行。

在認識了露易斯之後,愛情便佔據了他的全部心靈。他能夠勇敢地衝破封建的門第等級觀念,狂熱地與露易斯相愛;他毫不畏懼,毫不退讓,針鋒相對地同罪惡的父親鬥爭;他曾準備脫離家庭,同父親一刀兩斷,帶著露易斯遠走高飛,到天涯海角去享受愛情的溫馨;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曾拔出復仇的寶劍,要去向罪惡的父親討還血債。他的所有這些行為,其精神動力無不是源於愛情。

而當他拾到假情書,對露易斯產生誤會之際,他又完全失去了理智,固執地認為失去了愛情便失去了人生的一切,並最終採取過激行為,先是毒殺露易斯,而後自殺。這種變態心理的產生,同樣是源於愛情至上主義的觀念。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與此相反,宰相瓦爾特的人生觀念,是權位至上,幾乎沒有愛情的地位,所以瓦爾特式的愛情觀本質上可稱之為愛情虛無主義。他的一生是耍陰謀、玩手腕的一生,是爭權奪利的一生。他早就覬覦著宰相的高位,為此,他一方面設下陰謀,謀殺前任宰相;同時又竭力討好公爵夫人,使之在公爵前為他美言。就這樣,瓦爾特以卑鄙的手段爬上了宰相之高位。

這樣一位父親,他對於兒子和露易斯之間的愛情是絕不會理解,更不會支持的。在他看來,人生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並且婚姻只能服從政治的需要,只能作為政治手段之一,因而最終設下陰謀詭計,無情地扼殺了兒子和露易斯之間的愛情,釀成了愛情的悲劇。

與瓦爾特父子均不相同,露易斯式的愛情觀,認為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並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非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人生還有愛情之外的重要內容。相對而言,這種愛情觀是較為客觀,較為理智的,因此可以稱之為愛情理智主義。

露易斯出身於平民家庭,善良純樸,她對於裴迪南的愛是真摯的。她明明知道,門第的懸殊,使自己和裴迪南之間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倆人如願以償地走到一起的希望是很渺茫,但她仍無怨無悔。

為了這份愛情,她願意作出一切的付出與犧牲。裴迪南誤會她,罵她,她坦然接受,認為只要裴迪南那不愉快的心情得以發洩就行。她甚至願意將裴迪南無私地讓給其他女子,只要裴迪南能夠幸福就行。自己的犧牲是無所謂的,甚至於以身殉情。總之,只要裴迪南對自己的愛是出於一片真心,她就已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除了對於裴迪南的愛,露易絲還有對於父親的愛。為了營救家人出獄,她明知道瓦爾特要設計陷害自己也只得遵從,寫下假情書,併發下毒誓,絕不向裴迪南洩露。之後她本想以身殉情,到“第三個世界”中去等待著與裴迪南的聚首,但看著老淚縱橫、年邁無依的父親,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終於下定決心,向父親表態:“我不會離開你的,爸爸……!”“我以上帝名義起誓,以後我的記憶中將不會再出現裴迪南的名字。”

總之,在她的心目中,父親和裴迪南同樣重要,除了對裴迪南的愛,她還要承擔對父親的贍養。而裴迪南,則除了愛情,還應承擔對於社會的義不容辭的義務。她認為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她沒有自發地選擇以身殉情。但最終她被裴迪南毒殺,她仍無怨無悔,坦然接受,從容面對。

露易絲的死表現得超然、灑脫、從容!她的這種超然、灑脫與從容,正是由於她對人生和愛情那種客觀和理智的解讀。

愛情是不可能擺脫社會的影響和制約的。在那樣的封建社會里,裴迪南和露易斯的愛情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遭遇的愛情悲劇,只不過是千萬個此類悲劇中的典型之一。


《陰謀與愛情》:愛情的悲劇,來源於權利與地位的差異


結語:

露易斯持有理智的愛情觀,所以露易斯理解裴迪南,理解裴迪南所處的社會地位,固而認為裴迪南除了愛情之外,還應有種種的社會承擔。她鼓勵裴迪南要經得起愛情的挫折,要振作精神,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可惜的是,作為愛情至上主義者的裴迪南,不可能接受愛情理智主義者的露易斯的勸告,最終只能成為令人同情的人物!

愛情確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摯的愛情值得每個人傾盡全力去追尋。但也理應認識到,除愛情之外,還有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還應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