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

中醫學是祖國醫藥學寶庫之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鬥爭的寶貴經驗,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最有活力、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中醫治療的理論基礎和所用的藥物與西醫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於它是幾千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因此在治療腫瘤方面有著相當獨特的療效,在降低腫瘤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中,中醫學有著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但與其它療法一樣,中醫藥治療腫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侷限性。目前中醫治療腫瘤亟待規範,尤其是一些虛假的醫療廣告,打著“中醫治療腫瘤”的旗號,欺騙病人,收斂錢財,嚴重敗壞了中醫聲譽。在此提醒人們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看待中醫,既要看到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又要看到中醫治療腫瘤的一些不足,千萬不要步入中醫治療腫瘤的誤區。下面就介紹一下中醫治療腫瘤的三大優勢。

第一,能有效地防範腫瘤的發生發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醫之所長,但對預防尚未“成形”之瘤的發生,傳統中醫學有其廣闊用武之地。中醫學的特點是以“人”為本的整體觀點,以調整陰陽辨證施治為核心。而癌症的發生,從致癌物參與人體代謝,癌症的啟動、促進,DNA損傷、修復,然後進入癌前病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從癌前病變發展成原位癌,再從原位癌發展成具有浸潤或轉移能力的進展期癌,約需5~20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漫長的過程為中醫藥提供了充分的預防與治療空間。許多中藥本身具有抗腫瘤作用,如現在應用的許多抗腫瘤藥物是某些中藥的有效成分,這些成分對腫瘤細胞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殺傷作用。另外,許多具有固本培元作用的中藥能夠調節和調動機體防禦體系,從而阻斷和抑制腫瘤細胞的產生,間接地殺滅腫瘤細胞。

第二,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領域還包括多個方面,一些中藥與放、化療配合使用,不但能起到增敏作用,而且還能減少放、化療的某些毒副作用,與手術配合使用可使手術造成的某些虛損或功能失調得以恢復或改善,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和繼發症;正確運用中藥可改善機體內環境,提高免疫功能,防止腫瘤復發或轉移等。

第三,中醫學還可以在腫瘤的直接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一般來講,只要辨證得當,投藥合理,中醫藥可用於各個系統各種腫瘤的治療或輔助治療,其療效是肯定的,如在胰腺癌、膽管癌、肝癌、腦瘤、肉瘤,以及已復發或轉移的中晚期腫瘤治療中,若辯證準確、應對有序、組合有方,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能大大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從天然藥物中尋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誘導癌細胞分化和凋亡,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在此領域,中醫藥將大有作為。

中醫在兩千年以前對腫瘤就有了一定的認識,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記載,散見於文獻中的舌菌、失榮、噎膈、返胃、乳巖、肺積、翻花瘡等名稱都是對現代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的描述。《黃帝內經》對前人的記載進行了總結,運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就腫瘤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後及預防創立了一套理論體系。我們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它的發生、發展、轉移等都是人體正氣(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療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調節人體內環境增強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國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醫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醫結合腫瘤學更是集中西醫優勢於一身,綜合各種手段,以病人為中心,從整體出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治療腫瘤的系統工程。中醫治療癌症有七個禁忌:忌活血藥用得太過,忌以毒攻毒藥量過大,忌瀉下攻伐過猛,忌補藥用之不當,忌飲食上或服藥時忌口不嚴,忌隱瞞病情不配合用藥,忌不遵醫囑隨意停藥。如果選擇採用中醫治療法,一定要注意這七忌。

一、忌活血藥用得太過。活血化瘀是中醫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其適應症,如果腫瘤尚未切除,或確有血瘀之象,且患者身體尚實,這時才可用行氣通絡、活血化瘀之品。如果患者腫瘤已經切除,或已發生多處轉移,體質較虛者,則儘量少用活血之品。因長期應用活血之品,可使病體更虛,並有可能激活癌細胞,極易造成血行轉移加速或復發。

二、忌以毒攻毒藥量過大。治療腫瘤的中藥有許多種,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利溼、理氣和血等等。以毒攻毒之法,要根據病情、病位、病程及體質的強弱來決定使用何種藥物。如果過多過量地應用其大毒的藥品,而不採取用其它藥佐之,那麼後果是嚴重的。常聽說,有的腫瘤患者誤服“偏方”和毒性劇烈的中藥而導致不應該的死亡。

三、忌瀉下攻伐過猛。腫瘤是一種全身性消耗疾病。癌細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大量消耗著機體內的能量和營養物質,造成體內空虛,同時又帶來一系列的營養障礙和代謝紊亂。 如大量使用瀉下藥攻伐過猛,則使患者體質更加虛弱,正氣大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急劇下降,尤其是手術後的病人,一旦倒下則很難恢復元氣,這無疑會造成“雪上加霜”的結局。

四、忌補藥用之不當。由於癌症造成的消耗,以至病人表現出相應臟器的虛損及全身體質的下降,這時醫生及家屬就會囑咐病人要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可是有的病人因缺乏常識。因為中藥的補養藥臨床上分為四大類: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在藥性上又有寒、熱、溫、涼之區別,有條件的朋友可以服用人參皂苷rh2來增強機體免疫力。

五、忌飲食上或服藥時忌口不嚴。中醫治療腫瘤,比較強調。對腫瘤病人的“忌口”,主張食譜不宜太窄,忌口不宜太嚴,要看脾胃功能以及病情的寒熱虛實給予必要的食補和食療。另外,某些病需要禁忌一些食品,如疔瘡忌食葷腥發物,肺病忌食辛辣,水腫病人禁食鹽,黃疸病人忌食油膩,溫熱病忌食一切辛辣熱性食物,寒病忌食生冷瓜果。

六、忌隱瞞病情不配合用藥。癌症患者一經確診,作為醫生或家屬均應策略地通知本人,以便配合治療。尤其是中醫看病,強調望、聞、問、切的診療手段,不見病人不行。癌症不是吃幾付中藥就能好的病,而需要長期的治療過程,一旦病人覺得短期內效果不明顯,自然會產生懷疑,甚至拒絕治療或要求換醫院,換醫生和換藥等,這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對預後相當不利。

七、忌不遵醫囑隨意停藥。腫瘤治療切勿“見好就收”。不少腫瘤患者在發病之初曾進行積極的治療,而且花多少錢都認可,如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當癌瘤切除或放、化療後病灶消退,便以為完事大吉了。

究其原因在於這些病人被“癌灶已消失”的假象所迷惑,不瞭解癌症形成的機理及其病因,天真地認為此類疾病也像感冒、肺炎一樣通過打針吃藥就可以解決問題。

走出“傳統療法”的一些誤區

傳統中醫藥基本上是一種經驗性探索所積累的知識體系,有時由於缺乏必要的“判決性”實驗的檢驗,故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結論或經驗。尤其是當前有些廣告的宣傳性詞語,值得引起人們注意。

1、以毒攻毒

傳統的“以毒攻毒”,並非中醫藥治癌之優勢。因為中藥中許多毒藥,它們的毒性是明確的;但有否抗癌藥性,或者說臨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問號的(根據分析,在動物實驗中,得出某種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臨床真實個體身上有否抗癌性,許多情況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後者卻較難得出陽性結論)。退一步說,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學合成抗癌藥更妥當些。這些藥物的問世,畢竟經歷過較嚴格的藥理學篩選與實驗。

2、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抗腫瘤很長一段時間也很時髦,但有許多臨床證據表明,對晚期腫瘤患者,特別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藥不僅會促使肝內轉移,而且容易誘發大出血,導致肝昏迷。一些實驗結果也證實,活血藥使用不當,會促使腫瘤快速生長與轉移。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需慎之又慎!

3、軟堅散積

“軟堅散積”也是常用抗癌療法,而且以往是作為治療甲狀腺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狀腺腫瘤是“碘”依賴性的,而軟堅藥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這些自屬禁忌!

濫用參類補藥也是一大弊端。人參的粗提物在動物中有促使腫瘤加快生長之效,濫用人參也常見到腫瘤失控的現象。醫治療癌症有七個禁忌:忌活血藥用得太過,忌以毒攻毒藥量過大,忌瀉下攻伐過猛,忌補藥用之不當,忌飲食上或服藥時忌口不嚴,忌隱瞞病情不配合用藥,忌不遵醫囑隨意停藥。如果選擇採用中醫治療法,一定要注意這七忌。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陳玉霞,武威腫瘤醫院中醫科主任,主治醫師,溫病學醫學碩士。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師從陝西省著名中醫、溫病學專家孫守才教授學習溫病學。碩士論文《肝康顆粒對肝纖維化大鼠肝組織及血清PCⅢ.LN影響的實驗研究》得到陝西中醫學院及附屬醫院、西安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單位知名專家的一致好評。

她在《光明中醫》《吉林中醫藥》《實用中醫藥》等國家級及省級醫學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篇,參與陝西省咸陽市科技局項目“肝康顆粒對肝纖維化大鼠肝組織及血清PCⅢ.LN、TGF—β1、HA、IV影響的實驗研究”,從醫20餘年,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對厭食、遺尿、過敏性紫癜等疑難雜症疾病有獨到研究。對於婦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絕經期骨質疏鬆、更年期綜合症的治療效果顯著,因精湛的醫技和熱情的服務態度,受到患者一致好評,連續多次獲得省市及醫院“醫德風範”、“技術能手”、“ 優秀醫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