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藍玉慘遭朱元璋斬殺,滅三族,並非冤案

1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死前向朱元璋力薦藍玉,但朱元璋並未完全相信。直至藍玉用他的戰績證實了常遇春所言非假,朱元璋才逐漸開始重用藍玉。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藍玉軍事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右副將軍,與大將軍馮勝、左副將軍傅友德等人率兵征討納哈出部。

納哈出部盤踞東北,其首領納哈出是元朝世將,在元滅亡時曾被明軍逮獲,後放回,但仍與明朝對壘。在此期間,藍玉屢立戰功。但中間發生一件意外,使此次征討傷損過重。

2

這次意外的發生源於明朝招降。在用武力出擊納哈出部的同時,明朝又派人前去招安。納哈出看大勢已去,便決定先投降,派人到大將軍馮勝處請降。

藍玉慘遭朱元璋斬殺,滅三族,並非冤案

馮勝聞訊非常高興,隨即派藍玉前去受降。藍玉特設了一個酒宴去迎接納哈出。席間,納哈出端起酒杯敬藍玉。

藍玉並未接受,而是將自己的戰服脫下,讓納哈出穿上,意思是你得先向明朝稱臣,你的這杯酒我才可以喝。納哈出不樂意,反而與其隨從用本民族的語言竊竊私語。一時間,席上陷入僵局。

3

此時,常遇春長子常茂經身邊人翻譯獲悉納哈出有逃跑的打算,於是當即上去阻擋。混亂之間,兩方動起手來。納哈出受傷,後被帶至馮勝。

雖然馮勝以禮相待,但納哈出部還是聽聞首領受傷,在明軍回程途中,遭納哈出部餘眾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回京後,馮勝將常茂帶到太祖朱元璋處,讓其服罪。朱元璋認為馮勝和常茂皆有責任,收回馮勝的總兵印,後拜藍玉為大將軍。

4

藍玉大勝後班師回朝,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於是,朱元璋對他大加封賞,並賜予其太子太傅的稱號。

這個稱號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即的,本來應該感恩戴德的,但偏偏藍玉非但沒有感激之言反而抱怨累累。他認為自己可以擔任太師,因此他滿腹牢騷。朱元璋對此滿腹不滿,他的不滿情緒在藍玉一次次的違紀行為下越積越高。終於,爆發了。

藍玉慘遭朱元璋斬殺,滅三族,並非冤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上告明太祖朱元璋,說藍玉夥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慾在朱元璋前往南郊進行親耕藉田的這一天舉事。

5

朱元璋聽後十分生氣,便以謀反罪將藍玉逮捕投入監牢中,滅其滿門,牽連三族,殺其黨羽共計一萬五千人左右。

此案牽連人數僅次於胡惟庸案,被稱為“藍玉案”,又常常與胡惟庸案聯繫在一起,並稱“胡藍之獄”,是洪武四大案之二(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藍玉案)

藍玉是否謀反還有待考證,畢竟洪武年是朱元璋大殺功臣的時候。但藍玉又是與朱元璋風雨共濟的,如果不是謀逆,朱元璋又為何殺他?

6

藍玉是個粗人,不懂禮數,性格也是極其粗魯的。這樣一個人,在顯赫的戰績前往往會變得驕躁放縱,而這種驕縱正是皇帝最不能忍的。所以,他決定動手了。他為藍玉安了謀反的罪名。究其緣由則是,他不會對朱元璋產生威脅,卻會對他的繼任者及大明江山產生威脅。

朱元璋是武將,是靠武力征服了天下,所以在他心目中,武者遠遠比文官威脅更大。皇太孫朱允炆又太過仁厚,所以朱元璋害怕在他死後,他的功臣將會挾太子以令諸侯,而此時常遇春、徐達等武將已死,剩下的只有藍玉,所以,他要想方設法辦了他。

藍玉慘遭朱元璋斬殺,滅三族,並非冤案

於是,朱元璋找了藉口,累積藍玉的囂張行為,揭露他的謀逆之心,將他投進獄中,殺其家,滅其族。心頭大患除掉了,朱元璋鬆了一口氣。

而藍玉這個一生極其顯赫的軍人,在最後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自己一直追隨的為之效命的自己人手中。他以悲涼的姿態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