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平行志願填報時需要拉開梯度,那麼梯度分差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瘋狂龍少1234


現在的平行志願和過去的志願填報方法完全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1.錄取方法不同,過去是按照志願優先的原則,按照志願填報的順序錄取,如第一志願不能夠錄取,那麼第二志願的學校如果沒有錄滿,那麼會按照分數,從第二志願裡面選擇,因此可能會出現第二志願分數高,結果分數低的填報第一志願錄取,分數高的填報第二志願反而沒有錄取。現在平行志願,也是按照志願填報順序錄取,但是如果第一個志願沒有錄取,那麼第二個志願錄取,沒有被錄取,則依次往下錄取。錄取的學校都是當你是第一志願。

2.相比以前志願優先更加合理,過去一般第一志願不被錄取,則基本上第二第三志願被錄取的概率很低,但是現在平行志願則只看分數,按照你填報志願的順序錄取。

3.志願填報方法,按照自己喜歡的學校,按照順序依次錄取。所以前面幾個志願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但是過去的分數線略高於自己的分數,可能今年被你衝進來。後面幾個志願大致與你的分數差不多,最後幾個志願可以分數可以選擇過去錄取分數低一點的,作為保底,保證自己不至於落空。

4.切記不要所有的志願以往的錄取分數線差不多,這樣的話,如果運氣不好,可能一個都沒有錄取。

5.志願填報順序,自己按照目標學校的順序依次排列。

6.防止被退檔。填報的學校專業必須服從,因為該校招生人數會比需要人數多一點,例如招10個,可能調檔11人,如果你填報的專業錄滿,需要調劑到其他專業,你服從,可能就錄取,不服從就直接退檔,這時候你已經失去該批次其它學校的機會了。

以上幾點,希望對你有用。不明白的,可以回覆。


陳哥說


個人建議總體拉開20到30分即可,每個學校之間拉開多少分,根據當前批次填報院校數量,靈活掌握,比如說如果當前批次填報5個學校,那麼每個學校梯度拉開分差平均5分左右。


當然如果有兩所學校檔次差不多,比如說你感覺北大清華都想去,都差不多,可以兩個都填,但是總體的梯度是一定要有的。但是如果你考了580分,報了四個580分左右的學校加上一個550分左右的學校,那麼就不合理了。

每年學校分數由於學校和專業的熱門度有變化,招生人數有變化,分數波動是必然的,尤其是招生人數少,批次發生變動(二本升一本),國家政策變化(雙一流實施),都會變動比較大,這些學校要慎重!

不能盲目衝學校,有些學校感覺有可能錄取,有可能錄取不了,這樣的學校除非它所有的專業你都能接受,否則不宜報考,當然有人會說好學校專業實力肯定也不會差,比如說北京大學的考古學,專業實力肯定不會差,但是你得喜歡或者不排斥這個專業才行。

我一直都主張考生能錄取滿意的大學,學習理想的專業,對於過度追求壓線錄取,還是比較排斥的,這個不叫一分都不浪費,很多人宣傳壓線錄取,我也是醉了!

一個大學強勢專業可以比它的最低分高几十分,比如川大的口腔,中山大學的臨床和管理類,東南大學的建築,同濟大學的土木,絕不可能壓線錄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所有的考生和家長,感覺有用,幫我點個贊,轉發給身邊的朋友!


高考數據分析王紀兵


各地陸續實施考後出分填志願,一分一段,高考志願實行大平行志願,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高分考生。大平行志願以分數優先的原則,不會出現過去坑爹的二志願現象。這種方式的志願填報相對比較合理,每年都有家長和考生對大平行志願不是很瞭解,在高考志願表上填寫學校志願,填寫6個在相同錄取段位的大學,很有可能會導致落榜。

在目前考後出分大平行志願政策下,同一所學校錄取分數相差不會太大,以前考前填報志願,有的大學專業錄取分數出現很大的差距。大小年的現象還會出現,但不是像以往那麼明顯了。也就是說志願填報還得有梯度,6所大學的檔次適度拉開距離。根據考生分數和位次,不用拉得太大。例如,某考生比一本線高出90分,根本不用找貼線錄的大學保底。

考後出分填志願,每年錄取相對穩定,梯度很容易計算的。需要參考幾個核心數據,第一,是招生計劃投放情況,減少了還是增加到了;第二,不要一味看錄取分數,每年試卷難易度不同,錄取分數沒有絕對參考性,核算連續三年錄取分數和當地控制線的分差,這個相對穩定。如果某大學在某地投放計劃少,這個分差會出現不穩定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每年錄取位次。 例如,某大學在過去三年在某地投放計劃處於增加狀態,當年增加了1個計劃,錄取位次9000名,考生考了8900名,是很有希望,考了9010名,衝一衝是可以的。

錄取位次差梯度,例如A大學錄取位次是12000名,B大學錄取位次是12500名,C大學錄取位次是13000名,考生處於12200名,第一順序大學衝一衝A大學,第二順序B大學穩一穩,第三順序C大學保底,相對比較合理。

線差梯度,即錄取分數比一本(本科線)線高出分數,例如,A大學在某地連續三年的線差是85、87、91,B大學某地連續三年的線差是93、105、110,C 大學某地連續三年的線差是120、111、130,考生線差是119,第一順序大學衝一衝C大學,第二順序B大學穩一穩,第三順序A大學保底,相對比較合理。


編外教育參謀


平行志願填報時需要拉開梯度,減少滑檔風險。那麼,如果梯度計算不精準,依據不合理,必然導致被屈分填報志願,就是浪費考生考場用血汗拚出來的成績,以高於錄取院校幾十分,甚至上百分的成績填報;或乾脆滑檔,參加志願徵集或來年復讀。那麼,如何恰到好處的把考生高考成績發揮得淋漓盡致,做到既不屈分填報,又不滑檔落榜呢?

其一,合理拉開志願梯度。這個梯度差永遠不是一個恆值!因為它受院校招生計劃調整,考生一分一段人數,考生志願分佈圖,高考各科試題難度係數等綜合因素影響而上下波動。最直接的檢驗方法就是"貶值法"(或升值法),用位次和分數計算出對應比例,然後返回目標院校,計算出院校近10年10種錄取數據的變化,畫出完整,精準波形圖,再結合當年影響高考各種因素綜合分析,即可計算出翔實,準確的梯度差。而不象甘肅慶陽一所職校的老師不負責任的觀點;“填志願就是預測,預測就有風險”。這觀點純屬謬論和無稽之談。所以,填報高考志願必須深入研判,而不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要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歷年一分一段表,歷年考生志願客觀分佈圖,及該地區當年高考的綜合因素來全面分析,系統判斷,才能得出結論。

其次,要十分關注考生高考體檢結果,必須規避因身體條件而受限的專業;注意語種和加試口語;注意單科成績要求;注意政治審核;注意研究院校《招生章程》,注意服從調劑,儘量保證圓滿錄取。因為,平行志願是基於分數優先的一次投檔模式,它增加了投檔風險。不象過去的梯度志願,能多輪投檔,最多是降低級差而已。而平行志願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次投檔。”考生只有一次投檔機會。而不象一些外行所理解的那樣,要進行6次投檔。所以,平行志願不平行,平行志願有風險。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一年一度的高考馬上又要到來了,報考成績都很重要。所以報考要有技巧和梯度,為大家介紹關於報考的注意和技巧。



1.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一定要有層次

第一志願,顧名思義就是你最想去的學校,在錄取的過程中通常都找首先考慮第一志願,如果第一志願沒有達到學校的分數線,才開始啟用第二志願,看是否可以被其他學校錄取。每個學校在專業錄取人數上都會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報考前要充分考慮這一點。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之間一定要有層次,從分數線講相差10~15分左右。

填報志願首先考慮自己的分數。千萬不能對自己太自信,在填報志願過程中一定要有層次。

2.關注高考動態

每年的高考的難度不同,各省市的分數線也不盡相同。一般關注近3年的高考情況就可以分析出所要報考的大學的分數線是多少。好的大學,好的專業,競爭的人數就多所以這一部分高校的分數線一般都很高。怎麼樣去選擇還要根據自己的成績,和你想學的專業再去進一步的選擇。





1.選擇學校和專業

2.查找學校和專業近3年的錄取分數線和學校在你所在地區的招生情況。

3.尋找同類型同層次的學校,進行對比。

4.填報志願

3.是否調劑



調劑有利就有弊,如果你真的想去一所學校非常想去,不考慮專業問題那就選擇調劑,這樣就增加了你被錄取的機會,但是可能專業不會太好。

好處就是: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弊端就是:即使選擇了調劑,因為分數你也可能不被這群學校錄取或者專業不盡如人意。

凡事有利就有弊,至於怎麼樣去選擇還要看自己的意願。

填好志願,關係到你的未來,所以一定要認真謹慎。


小雨gogo


我是宏志願高考智能填報諮詢師,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梯度分差不是計算出來的。而且考生的分數在不同的分數段,這個梯度差不應該是一樣的,絕不能籠統的說多少分。

從歷年的一分一段表中可以看出,600分以上,同分人數較少,所以在這個段梯度差不能過大。否則衝的院校就失去了意義。

接下來就是中分段的考生了(一本線以上),同分的人數是最多的,四川省高達2000人左右,如果你的梯度差過小,也會造成衝的院校進不了,報考人數過多,競爭過於激烈。

最後是中低分階段的考生(一本線下,二本線上),也是同分人數極多,那麼梯度也一定要拉大一點。

至於具體多少分,要靠自己去總結,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每個省的具體情況差異太大。我個人覺得還是要不停的模擬填報,如宏志願平臺會給你的方案進行評估,一般要達到97%,或者專家老師為你進行判斷。這樣時間久了,成功率相對高很多。

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就請點個贊,或者評論,轉發。


高考志願填報印老師


這個分差完全憑自己掌握,按照歷年位次分,估算出今年大致的錄取位次分,衝的志願可以按照自己的分數提高一二十分,然後大致以五分至十分為差距,這樣六個志願保持在四十分左右的梯度。


王智廣1


平行志願的填報最好以本省高考分數段位次作為參考,高考成績出來後就可以定位自己的位次了,然後參考以往幾年高校錄取最高位次,最低位次和平均位次,分析出位次附近可報考的學校。平行志願下位次分差是相當密集的,往後面一分內都有幾百人,所以平行志願分差不易過大,因為錄取後還要考慮專業,重視專業的適當降低院校要求。一般在5到十分為一個梯次,第三個應該和自己分數位次所能報的目標院校接近,最後一個保底一定要適當拉開分數,不可太接近目標院校,在自己能接受的最低範圍內選一個。(純屬各人經驗,僅供參考)。


崎嶇不平小山村


報志願時最好是前兩個拼一拼報個比較高的,中間兩個報分數差不多的。最後一個報肯定能行的。所以前兩個 報比較好的這兩個分數梯度就在5-10之間。跟第三個的梯度10-15分。最後一個跟據你的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