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一):不迁都,明代极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朱棣夺位成功,改年号为永乐。第一项为人称道的政绩是迁都北京,建紫禁城。

北京在金人占据时称燕京,元朝时叫中都,后称大都。明徐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永乐元年朱棣改北平府为北京。明成祖称帝后,已有迁都北京之意。既因龙兴北京,喜欢故地。其次在南京杀戮太多,江南人士与朱棣双双与对方均无好感。再者,北方蒙古军常窥伺南下滋扰,身处北京较易对付。永乐四年,朱棣着手在北京建都。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一):不迁都,明代极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永乐六年,明成祖向群臣宣布要迁都北京。姚广孝是北京城的设计者,姚广孝兼富儒释道三方面的学问,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北京城,把北京建成方型城,皇城称紫禁城,在方城正中央。紫禁城的规划蓝图,处处蕴含着阴阳五行的玄机,又方正堂皇,光是紫禁城三个字,己有无比尊严气势。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一):不迁都,明代极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建城共耗时十五年,征调军民工作者达二、三十万人。迁都带来许多问题,政府首先要解决人口和粮食。光粮食不足,已容易引起暴乱。明成祖先有计划地迁移富户和劳力人民到北京,以免赋税吸引他们迁居。北方粮产无南方丰盛,明成祖下令疏浚漕河,保持河流畅通,无碍大量粮食运上北京。其实是否迁都,朝中群臣曾起激烈辩论。南方士人反对尤甚,认为北方风沙大,水源不足。但明成祖心意己决,毫不留情杀过反对迁都大臣,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

永乐大帝三大雄图(一):不迁都,明代极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六百多年前建造的紫禁城,是当日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艺术杰作。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面积七十二万多平方公尺,宫殿十六万平方公尺。宫内建筑有严格井字布局,气派俨然。护城河与城墙间有绿化带,宫殿雕梁画栋,且有下水道系统萦绕其间。光是皇城内各宫殿、各出入口大门之命名,雍穆高雅,今日仍莫能胜之。北京城垂六百年,仍是世上名城名都,文化底蕴之厚积,散发着世界惊叹的帝王之都气象。

假设当年朱棣没有迁都之举,明代极易如宋室只能偏安南方,国运变为羸弱。对迁都北京和建紫禁城,不得不佩服明成祖的气魄和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