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清朝第一忠臣,溥儀都退位了,他還一口氣為朝廷打下10座城池

導讀:清朝建立之後,為了維護地方政權的穩定,延續了明朝的總督制度,在全國各地設立總督一職,負責管理一省或幾省的民生、軍政。清朝初年,全國一共設立有八大總督,到了清朝末期,因為增加了東三省總督,所以形成了九大總督。

從總督一職設立開始,清朝的每一位總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特別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都是權傾朝野的大人物。不過到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名存實亡,各地的總督為了不給清王朝殉葬,紛紛響應革命宣佈獨立,並公開擁護革命政府。

清朝第一忠臣,溥儀都退位了,他還一口氣為朝廷打下10座城池

但在當時的九大總督中,也有一人不顧時代發展潮流,依然對清朝忠心耿耿,即便是武昌起義勝利之後,溥儀都已經在紫禁城宣佈退位,但他仍然率軍與革命黨人進行作戰,並一口氣收復了十座城池,堪稱清朝第一“忠臣”,他就是清末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

升允此人並非滿清八旗出身,而是出身蒙古八旗之一的鑲黃旗,光緒年間他高中舉人,開始出仕為官。在幾十年裡,他基本都在陝西、山西、甘肅等地任職,先後做過陝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陝甘總督等職位。

清朝第一忠臣,溥儀都退位了,他還一口氣為朝廷打下10座城池

根據史料記載,升允是典型的保皇派,他反對清政府實行立憲改革,認為只有皇帝才能統領天下臣民。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後,3歲的溥儀繼位,朝廷決定實行立憲改革,遭到了升允的強烈反對,因此他被下旨剝奪陝甘總督官職,一直在家閒賦。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為了穩定西北局面,清政府不得不重新啟用升允,讓他出任陝西巡撫。得到命令的升允激動萬分,向東方叩頭謝恩,為了報答皇帝的再造之恩,他立刻率領甘肅、陝西的數十萬清軍與革命軍展開大戰。

清朝第一忠臣,溥儀都退位了,他還一口氣為朝廷打下10座城池

當時革命的浪潮早已席捲陝西等地,升允則以“勤王”的名義從甘肅、陝西北部進兵,企圖從革命軍手中奪過來西安,然後將溥儀接到西安稱帝,以保證大清王朝的血統。雖然當時革命軍士氣正旺,但升允在西北地區經營數十年,所率領的清軍都是他的舊部,戰鬥力不可小視,在與革命軍的戰鬥中,屢戰屢勝,先後收復十座城池。

清朝第一忠臣,溥儀都退位了,他還一口氣為朝廷打下10座城池

就在升允率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西安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中,宣統皇帝溥儀早已宣佈了退位詔書,因為路途遙遠一直沒有傳到陝西前線。在得知皇帝已經宣佈退位之後,升允仍然想要攻佔西安,可是軍中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潰散而去。無奈之下,升允只能逃亡蒙古,依附蒙古王公,企圖東山再起。

不過當時清朝覆滅已是事實,蒙古王公自然沒人再聽他的給清朝賣命,之後升允又輾轉天津、山東的等地遊說,試圖復辟清朝,不過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31年,73歲的升允在天津外國租界內去世,聽到消息之後的溥儀為了表彰他對清朝的忠心,特別贈諡曰“文忠”,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為大清盡忠的最好賞賜了。

參考文獻:《中國近代風雲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