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宜陽
河北邯鄲學校為同學購買口罩,老師必須戴醫用口罩。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哈迪老竇
隨著形勢逐漸好轉,很多學校都為開學做準備。而家長最擔心的問題還是學生上學的問題,學生開學了,學生需要戴口罩嗎?如果學生戴口罩,那麼是家長採購還是學校採購,如果家長採購,家長可以買到口罩嗎?
張文宏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這樣回答:目前這個狀態,可能還要維持一到兩個月,之後沒有新增病例了,基本上就可以把口罩摘掉。
而這一兩個月時間內,就算是沒有新增病例,我們還是需要戴口罩的。也就是說4月底前只要學生開學都是需要戴口罩的。
而有的學校就要求家長開學前做好準備,給孩子準備口罩。
1、首先,家長應該對學校的做法表示理解。
學校也是傳達一下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而學校自身條件有限,只能買一些校園內部用的消毒液,給學校消毒,一些常用的消毒物品,比如:口罩以及消毒紙巾和洗手液之類的學校無法提供,學校也沒有那麼大的購買力。
2、學校讓學生自備口罩和消毒溼巾是合理的。
學校讓學生自備口罩和消毒溼巾是合理的。家長在開學前先要給孩子準備至少是一週的口罩(一天2只),還有消毒紙巾一週一包。家長可以從各大藥店買一些(很難買到口罩)。
3、家長如何購買口罩成為難題。
家長對學校的做法也理解。可是家長真的太難了。很多藥店都沒有口罩,家長就是想買也買不到。作為老師,我連自己的口罩也解決不了,家裡的最後一隻口罩用一週多了,只能循環使用。
4、學校能夠統一採購?
有的學校就讓家長掏錢,然後班主任把信息發給家長,統計各個班級需要的口罩數量。然後學校統一採購。學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可是,學校真的能買到口罩嗎?
好吧,就算學校真的可以給每個學生買到口罩,如果讓學生戴著口罩去學校,家長放心嗎?
反思:
1、學生戴口罩上學可行嗎?小學生能堅持整天戴口罩嗎?更何況目前口罩很難買到,學校是共公群體場所至少有四五百名學生各班就五十名學生在一起上課,這是指小學,防範工作能做到萬無一失嗎?生命只有一次,三思而行,一切為孩子健康多想想吧!
2、戴口罩上學現實嗎?孩子和孩子打鬧磕磕碰碰這是很正常,口罩繩又不紮實,稍微一揪就殘了,孩子又不會弄,戴不起來只有扔了。
3、錢多少不是問題,最大問題是孩子越小,戴口罩時間能有多長?學校保障措施再全面安全,孩子取下口罩會如何呢?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能堅持一天戴口罩?在學校學生多,孩子說話玩耍,老師離開了,學生摘掉口罩怎麼辦?老師根本看不過來!
4、七八歲的孩子非常調皮,誰能保證在學校一天不摘口罩。希望有關部門慎重重考慮,還是等疫情完全消失再說吧。那麼多小孩子。一天換幾個?自己看自己家的,總比讓老師一個人看一個班強吧,而且家長也不放心。
總之,家長有太多的擔憂,學生下課喝水,中午吃飯,上體育課,去廁所……等等問題,學生能一直戴口罩?
口罩難買只是問題一,有了口罩,學生戴口罩的效果如何才是家長最關心的?老師都把時間用在防疫上面,上課效率高嗎?
學校讓學生自備口罩為開學準備,你怎麼看?
一師者
我是一名老師,對於學校這種看似很合理的行為不太感冒,姑且不說一個口罩的可使用時間能有多久,就算帶了口罩能完全預防病毒傳播嗎?這種準備口罩什麼的,大家樂呵樂呵就得了。
學校作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想憑藉簡單的防護就組織疫情傳播,不太靠譜,只要學校出現一例病人,在有簡單防護和隔離區的情況下,那麼最多十天,全校就可以淪陷。
所以現在學校讓準備這些東西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實用性不高。而且,在疫情完全控制之前,學校不太可能開學,孩子是學生的未來,在學校染上新肺炎,家長們不答應,教育界壓力會很大。在疫情完全控制之後,你認為還需要帶著口罩嗎?
數千學生聚集在一起,想不傳播疫情,除非全穿上防護服。
學校最終有三種情況:
1-不開學,不會去學校,無所謂有沒有口罩。
2-疫情沒有控制就開學,可能嗎?
3-開學,疫情已經控制,口罩的作用也不大。
你細品品,學校這條消息,純屬找麻煩。形式主義而已,給外界一個好的信號,學校為了孩子安全健康考慮。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判斷,考慮可能不全面。不喜勿噴
o百變書生o
我認為,學校讓學生自備口罩等防疫用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下面我以我們學校為例談談理由。
第一,學生人數多,口罩需求總量大,學校無法籌措數量巨大的口罩。我們學校有學生2200多人,而且絕大多數是住校生,以每個口罩戴4小時計算,一天要備6個口罩,這樣。一天的口罩就是13200個,再加上200多位教師的口罩(以每天3個計),就要600多個,這樣全校一週的口罩數量就需要斤近70000個。
第二,如果口罩學校提供,那麼口罩的費用問不問家長收取,如果不收取,以現在一次性口罩(普通)每隻2元計算,像我們學校每週要支出口罩費用14萬多,一個月算4周,你這麼也得近60萬,這筆錢算到什麼開支。國家承擔嗎?全國這麼多學校,這麼多學生,國家的負擔得有多重。
在國家艱難的時刻,每個小家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為國家分擔責任,不能事事依靠國家。我想,在口罩能買到的前提下,家長自己承擔口罩等的費用,也是減輕國家的負擔,當然教師也可以自己承擔費用。
隔著千山萬水吃餐飯
不請自來!
我是貴州人,可能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貴州初三高三學生將於3月16號開學,沒錯,這一次,繼取消道路關卡後,我們又先行了,道路關卡取消的時候,心裡面是很擔憂的,因為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道路關卡取消以後,就意味著疫情結束了,街上的車流慢慢增大,人流量也很明顯的增多了,就造成了一種疫情結束了的假象,可是這一次,貴州首先通知初高三學生開學,我想知道的是,領導們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學生開學後的防疫工作和抗疫物資噁心準備,學生上學就意味著人員大量聚集,同一個食堂吃飯,用的是公用衛生間,大家都知道新冠是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如果說學校裡出現一個隱藏的新冠攜帶者,或者出現一個確診病例,就意味著整個學校將會被關閉,學生隔離,那學生的家長呢?是不是也要跟著隔離呢?學生去上學後,口罩怎麼解決,一次性口罩,一個學生一天起碼🉐備兩個,口罩是學校提供,還是要學生自備,大家都知道現在口罩是有價無市,老百姓根本沒地方買口罩,一次性口罩單個都已經高到了6元一個了,在京東和淘寶上有預約搶購口罩的,準時準點抱著手機守著,一秒就被搶空了,好幾天了一個也沒搶到,還有就是學校是不是也具備量體溫和消毒的條件,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住的情況下,學生真的可以開學嗎?如果學校真的要開學,口罩,消毒紙巾,體溫槍,84消毒液或者消毒酒精,這些必須是學校準備的,而不是一句讓學生自備就不管了,因為老百姓根本沒到任何渠道能購買到口罩,而且現在口罩的價格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也已經成為一筆不小的開支了,所以樓主所問的學校開學,讓學生自備口罩等防疫物資,是不可以的也是學校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黃果小生
老穆認為,學校讓學生自備口罩、體溫計和消毒溼巾,是為了開學做準備!
離開學近了嗎?我們先來看一下疫情狀況。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2月28日0—24時,湖北以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例,繼續保持個位數。
老穆認為,這是非常棒的一個信息,為學校開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今天是2月29日,2月的最後一天,面對即將到來的三月,各省市地區的學校,都已經“欲欲躍試”,為開學提前做準備!
貴州,已經率先決定開學時間,高三和初三於3月16日開學。
說句實話,三月份可能會有不少地區會決定具體開學時間,讓我們拭目以待!
學校要開學,口罩是必不可少的,也正因為如此,學校才會讓學生提前備好口罩。
有的學校,不僅要求學生準備口罩,還要備好洗手液、消毒紙巾等防疫用品……
讓學生準備這些物品,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是為學生著想。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買不到口罩怎麼辦?”
老穆想說,如果家長實在買不到,可以求助學校,學校會想辦法的……
口罩有了,可孩子能戴得住嗎?尤其是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
當小學生讀書時,恐怕沒讀幾分鐘,就忍不住將口罩摘下了吧?
即便老師不讓摘,恐怕自己也會偷偷摘下來……
更可怕的是,有些調皮的學生,說不定還會衝著別的小學生咳嗽……
還有幼兒園的孩子,吃飯的時候,怎麼辦呢?
也正因為如此,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會放在最後開學……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學生自備口罩、自備體溫計其實想法是: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非常骨感!
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方式有三種: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氣凝膠傳染。
學生在學校戴口罩、上放學途中戴口罩,而且最好是戴N95口罩,可以有效預防“飛沫傳染”和“氣凝膠”傳染。
然而,關鍵是現在大家買不到口罩,即使是普通口罩都買不到,更不要說買N97口罩了。買不到口罩是因為我們的產能不足,2月25日的最新消息:中國口罩日產能只有7619萬隻。
而全國大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大約2.8億,即使學生“節約”一點用,每個學生每天至少需要2個口罩,更別說其他行業工作的近8億人也需要口罩。
所以我們買不到口罩就是正常現象了。深圳市教育局局長就說過,學生戴口罩不現實,所以疫情不解除,解決不開學。我個人認為深圳市是真正講實際,不是腦門一拍,學生必須戴口罩。
再談談學生自備體溫計。
其實,仔細查一查紅外體溫槍資料,紅外體溫槍不準確。距離太近體溫高,距離過遠測的值低,如果用傳統體溫計🌡️測體溫,你用了我用,必須得先徹底消毒,浪費時間,學生眾多,所以學校測體溫也不是很現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體溫計,現在體溫計也已經脫銷,想買找不到地方。
綜上所述,學生自備體溫計和口罩是有相當困難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疫情不解除絕不開學,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平淡是真oymlq
學校為學生的安全考慮,心情急切,可以理解,但做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分析一下。
一、首先我們來看口罩問題。
1.一罩難求。在很多城市目前一罩難求,不要說N95 口罩,即使普通的口罩,現在也很難買到。
- 雖然很多別的生產商開始轉產口罩,但是口罩仍然很難買,我曾經一天去了7個藥店,但是一個口罩也沒買上,藥店人員說一天只給供應50個,而且企業上班後要給企業人員,所以給藥店的更少了。家長們根本不可能準備好足夠的口罩。
2.病毒傳播途徑不止飛沫。
- 退一步,家長準備好了口罩就能開學了嗎?終南山院士指出新冠肺炎的三種傳播方式: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氣凝膠傳播。
- 孩子們要上下學,途中會接觸校園外面。即使有口罩,誰能保證哪個熊孩子不會中途摘口罩,如果一個途中感染,那就意味著一個班,一個學校,以及學生背後家庭成員的所有接觸人員。
3.哄搶可能造成物資脫銷,對疫情更不利。
- 況且如果每個孩子都去買體溫計消毒巾,那我們的這些物資短時間內就會脫銷,也許又會出現剛開始人們聚集搶口罩的場景,這肯定對控制疫情不利的。
所以開學的根本條件不是人們是否準備好了足夠的口罩,或者體溫計和消毒巾。而是疫情是不是得到有效控制。
二、 那什麼是決定受否開學的因素那? 最近教育部明確了開學的三個條件:“三不開學”
疫情沒有得到基本控制不開學;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不到切實保障不開學。所以如果開學了,那就一定意味著疫情應該已經得到基本控制。 下面我們看一下已經確定開學的省份特點。
1.貴州省已經宣佈高三,初三開學日期是3月16日,其他年級視疫情防控情況再定。
- 貴州省從2月16日開始已經無新增病例,如果到3月16日開學前仍然沒有新增病例,則過了28天,天津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曾給大家普及知識:從流行病學角度看,數字真正清零後才能讓大家放下心來。
- 新冠肺炎最長潛伏期是14天,如果一個地區出現零增長,要觀察兩個14天,即28天,
- 28天以後,如果沒有新增加確診病例,就可以放心了。所以貴州教育廳的做法是符合流行病學要求的。
-
2 教育部曾經說過推遲開學後要錯峰,錯區域,和錯層次開學。錯層次開學就是大學,高職高專,中專和中小學也要錯開。
- 貴州省這次要求高三和初三開學,其他學生仍然看情況而定正是根據教育部的要求。
- 從上例我們可以看出什麼時候開學需要科學研究,不是準備口罩體溫計消毒巾就能做到的。
我們應該充分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不要擔心,也無需去搶購口罩和體溫計,聽從安排,在教育局正式通知以前,陪孩子在家好好上課,等待通知。
終將長大
2月28號上午,孩子的老師在微信群裡發信息,要家長備好口罩、溫度計、消毒溼巾,說是如果開學,馬上通知家長。
過了一會兒,又發了一份孩子報名時要帶的資料清單,還發了一張孩子的健康記錄卡,要家長自己打印後每天填寫,開學的時候一起帶來。
又過了一會兒,老師又發了一張表下來,開始統計人數,統計哪些能準時開學,哪些還在老家或是外地。
看那架勢,好像就是這兩天要開學了。疫情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孩子們怎麼能開學呢?口罩和消毒液,對於人員密集的學校和不諳世事的孩子,是起不到防範作用的。
還好,下午的時候,看到新聞,開學時間繼續延遲。視疫情防控進展,經科學評估後,提前一週公佈開學時間。
口罩和消毒液,平時家裡是怎樣備的,就怎樣備,沒必要因為孩子開學而四處尋找口罩。孩子們在學校裡,口罩是起不到防控作用的。
安安心心的和孩子待在家裡不出門,不給病毒蔓延的機會,讓疫情早日結束。到那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們安安心心地去上學了。
疫情沒有結束的時候,口罩和消毒液,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沒有用的。
探索幸福密碼
首先學校讓學生自己備口罩,體溫計和消毒方面的一些紙巾溼巾等等,非常不科學。
我們先從口罩方面來看一看,即使現在國內的口罩生產已經非常的多了,但實際上口罩還是非常緊張的,在我們小區附近的幾家藥店裡面,門口上仍然張貼著沒有口罩,也就說明了現在的口罩缺口還是非常大,另外對於學校來講,戴個口罩就能夠防止可能發生的疫情嘛,這完全是不現實的,特別對於小學生來講一下課,摟摟抱抱打打鬧鬧戴個口罩,你就帶著消毒面具都沒有用。
對於測體溫,我想學校可以通過班主任配備一個紅外的體溫計進行測量也可以,建議家長配合,在家庭中測量方式有多種多用,沒有必要讓孩子帶著體溫計到學校裡面去上課,時間長了體溫計,壞的幾率我想高達百分百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對於一些水銀體溫計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對於一些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講,他只是個玩具,他不是個工具,因此更危險。
消毒方面各個家庭量力而行,特別是一些消毒的紙巾,酒精棉等等,對於孩子來講真的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學校整體消毒才是關鍵學生個人的那些小小的細枝末梢,不會影響任何事情的。
所以我個人覺得,只要開學了就是和平常一樣,無非是學校加強了一些消毒方面的要求,更嚴格的執行了一些消毒措施,對於學生個人來講做好了一些防護性的措施,比如說類似於感冒啦,等等戴著口罩,如果不是這些就沒有必要戴著口罩去上課。
總之重點還是學校方面的努力,學生不應當做這些事情,特別對於小學生的一些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這些根本就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