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個中年朋友說:父母再成功的事業也彌補不了自己的孩子不成器帶來的遺憾,你怎麼看?

薔薇


非常對,我在國有銀行工作,我是當年人民銀行招幹180人取一個考進去的。由於工作業務上努力,掌握銀行的多項工作,被新組建國家住省級審計署的領導選中。由於工作性質會經常出發,我與老公商量,老公也是公務員經常出發,所以我就只能做一項不出發的工作,所以就婉拒了,我的女兒雖不是太優秀,但也是一步步考上重點高中,考上大學,而且有自己的學習能力。我也不後悔,我還覺得我沒有很好的陪伴女兒的成長。


加菲貓177139011


孩子的事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在中國更是這樣,為孩子的一生活得更好,全中國的家庭幾乎都陷入焦慮中。一個孩子的不成器不知應該是個什麼衡量標準。個人以為,一個年輕人如果不危害社會和人類,能自食其力都不能算不成器。現在的人們功利心太強,很多人把家族的榮耀、成功都附加在下一代身上,讓孩子不堪重負,傳遞給孩子的也只有學習學習,發財發財,當官當官這樣的信息,直到今日,中國人非但沒有跳脫官本位的束縛,反而這種觀念更加嚴重,這也許是體制帶來的結果吧。所以所說的不成器其實很功利,眾多的中國家庭,有多少父母能夠放的開,依據人性的特點來培養孩子,讓孩子自由自主成長?反過來,從孩子生下來就開始了桎梏牢籠般的培養生活,在帶給孩子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同時,精神的統治也隨之開始了,孩子活的沒有自我,沒有選擇自由,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都是一個模子的樣子。剩下的就是父母的虛榮心和無休止的攀比,今天的中國父母活得很虛偽,也很功利,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不從這個誤區走出來,徹底改變培養孩子的初衷,那麼,中國的孩子不是不成器,而是活得很可憐……


歸心雨1


父母事業再成功也彌補不了自己孩子不成器帶來的遺憾,深以為然。因為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姑姥家的兒子,我叫三舅,做生意的,身家幾千萬,一出門前呼後擁,車接車送。可是他的孩子們,卻沒有一個成材的。

三舅對孩子和孩子媽都是捨得投入的。他給大媳婦和二媳婦分別買了好車,大兒子送到省城最好的初中,配備保姆和司機,小兒子也是從小就開始早教,什麼英語、口才、表演之類的,只要孩子感興趣,全部花大價錢去學習。

因為兩個兒子分別屬於不同的媳婦,所以兩個當媽的也比賽似的都想把各人的孩子培養好。

然而,大兒子卻連高中也沒考上,最後三舅託人讓他直接上了一個五年連讀的專科大學。據說大兒子從此變得很消極,整天只是悶頭玩遊戲,即使放假回到家裡也不愛與別人交流,一旦有人提及他爸爸是誰,他就特別反感。

小兒子更是被慣得不像樣,一上學就以小太子自居,只要老師一說班級有活動需要家長贊助的,他就特別積極,他曾自己主動舉手贊助過班級一個大書架和幾大箱學生課外讀物。



後來,大兒子畢業了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就一直在家裡待著,除了吃外賣就是玩電腦,把自己養成了一個大胖子。

三舅一提到大兒子就傷心得直搖頭,說當年把很大的希望都寄託在大兒子身上了,沒想到他媽也不好好管孩子,就知道成天打麻將,以至於孩子落到現在這般頹喪的光景,一個挺好的孩子現在完全就是廢了。

接著提到小兒子三舅也是唉聲嘆氣的,說孩子像個小霸王一樣,在學校為了讓同學們喜歡他,買東西時總是願意充大款,回到家裡就知道跟媽媽要錢,他媽一旦不給,就暴躁得像個小獸,又摔又打的,實在是讓人頭疼。

三舅感嘆著說,我現在覺得日子過得特別沒勁,孩子都這樣了,你說我這一大攤家業,以後連個能撐起來的接班人都沒有,這可如何是好啊!

這時旁邊恭維他的人馬上接話了,老闆您的基因這麼好,就應該多生幾個,龍生九子,指不定哪個能出息呢?

三舅馬上就哈哈大笑起來。



其實,親戚們聚到一起時談起來三舅也會說,掙多少錢有啥用,孩子沒有一個成氣候的,孩子培養不好,再大的家業也有敗光的那一天。

李嘉誠就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所以,人生至要莫過於教子成材!


桃小毛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一個人無論多成功,如果有個不成器的孩子,人生總是有缺憾的。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個同學的媽媽,人長得漂亮。文采還特別好,走到哪都是焦點。 年紀輕輕的就已經出版了好幾本詩集。那時候,能出書的人都是真正有才華的人。

同學媽媽走到哪兒都被人尊重。在父輩的眼裡,她就是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了 。

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同學和他的哥哥成績都不好。

後來大兒子長大成人之後,談了一個女朋友,一言不合就把女朋友給殺了。

知道兒子殺人,同學媽媽一夜之間就老了很多,深居淺出,我們就再也沒有見過她。想必她的餘生都是不快樂的。

這是從身邊人說起,如果從名人說起,那就更多了。

比如像李雙江,全國著名的歌唱家,學生遍天下。 那時候所有的人見他不尊稱一聲李老師。可是養了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卻大大地折了他的面子。

還有著名影星張國立老師,年輕的時候什麼苦沒有吃過?甚至還去南極考過察。 從專業到人品,都沒有什麼能被人詬病的。

可是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傍著父親那麼一大棵樹,不好好利用這先天的條件,反倒處處惹是生非。 先是在電影學院打人被開除,進了娛樂圈又因為吸毒被人舉報。 張老師一輩子的努力,全都付諸流水。

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無論父輩再成功,如果教育出了問題。父輩再多的光環,再多的財富,都不夠不孝子孫敗的。


公子菲H


如今有的家庭對孩子的過份驕慣,使孩子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家中小皇帝,我家附近就有個個例,今年21歲,每天在家玩電腦,看手機,有時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吃喝,父母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在家,父母回來勸他跟著去打工,不幹,讓去當兵不去,因我和她爺爺是表兄弟,一天提及此事,他爺爺奶奶也沒辦法,你說他他也不做聲,也不理你,再說就說我這麼大了還不知道怎麼活嗎?用不著你們管,每天早晨睡到九點多鐘才起床飯

順口就吃不順口去超市買東西吃,父母春節回來說他也不聽,而且這樣的孩子還不斷在增加,如果不加強教育,這樣的孩子佔一定比例,也是個大問題。


生不逢時566


我覺得孩子不成器和教育有關,和父母事業是否有成關係不大。

在孩子幼年時,他們對父母的事業和成就其實沒有太客觀的概念。他們只會概括“我爸爸是大律師”“我爸爸是老闆”“我媽媽是領導”,但是不會具體到“我爸上一個案子掙了多少”“我爸上一單生意賺了多少”以及“我媽手下有幾個職員。”

相反,他們關注的是“今天隔壁小花穿了好看的裙子”“同桌二狗給了我一顆糖”“老師又批評誰誰誰了”。

這時候,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缺失安全感,缺少父母引導的孩子容易被奇奇怪怪的信息影響,產生反向的好奇心,缺少父母界限教育的孩子會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重大障礙......

這些和父母在事業上需要鍛鍊的能力並無交集,甚至是兩個領域。

所以一個成功的人若是孩子不成器,只能說,是他自己沒有做好父母最基礎的事情,不是該遺憾,是應該自我檢討吧。

還有一種可能,父母事業有成,孩子卻相對普通。比如一對成功企業家的父母,夫妻二人也都是學霸,卻生了一個勉強讀個二本的孩子。這時候覺得孩子不成器,感到遺憾。

那就遺憾唄,每個人的資質強求不來,只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幸福的,心理是健康的,成人以後是一個踏實誠實的人,那沒什麼不好。

無論有多少財產,人要先成為人啊。遺憾作為生活的點綴吧,也不錯啊。


悠哉的隔壁老王


完全同意。兒子國外留學回來後,我跟他說,從此以後我可以保證你基本生存的條件,免費在家吃住,公交、手機充值可寫借條跟我借,但必須還,其他消費一概不借。之後,他非常主動去找了工作,一分錢沒跟我借過。現在他過著很優越的生活,工作積極向上,我很欣慰。我不會為我當時的狠心後悔,事實證明他也沒記恨我的狠心。


遠山近水57875336


後輩勝我輩!辛勞終有歸!我是一老農只讀六年書!過去叫初中現今小學是!兒子有一雙學習很努力!雙雙985!如今已歸位,在崗很努力工作有興趣!雖說爹孃苦!有他爭志氣!我輩在田間無有成功處!幸慰嬌兒郎替父鴻大志!


手機用戶耿直一生虛懷


繼續慣吧,有的孩子是夏天不能吹空調,出門不能走露天,吃飯不能吃盒飯,寫作業不能多批評!這樣的窮人家娃比比皆是。相反,有些家裡有船廠的富裕孩子家庭,什麼搬水,抬米的粗活人家公子都幹!我家普通人家,我的孩子不是公主,穿姐姐們的舊衣服,自己在家做飯吃,沒有嬌慣,幸得感恩的寶貝。買書,我從不猶豫,每年花在娃見識上至少5萬起步


薇薇細雨中


二十年前,那時我才剛剛結婚,還沒孩子,一些有孩子的同事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那時覺得好羨慕,其中一個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記憶深刻,她說,以後啊,就是比誰家孩子有出息啊。現在,挺理解的,中國人的思維和傳統,就是這樣,孩子永遠是父母孩子不的驕傲。其實,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幸福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