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感覺古代人普遍平均壽命低?

百科暘


影響一個社會平均壽命的因素很多,如醫療水平、食物情況、氣候情況、戰爭等,而在中國古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婚育年齡。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中國古代各時期的平均壽命情況:

可以看出,最高的時候是秦漢時期,平均壽命49歲;最低值是在新石器時代和晚清,平均壽命是31歲。

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是醫療水平,這個很好理解。每個人都會生病,這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無法避免的問題。但如果生病後能得到有效的治療,疾病致死率就會低很多;醫療資源和醫療水平不足就會造成大量的疾病死亡,中國古代平均壽命低,這是很重要的因素。試想,在那個時代裡,一個普通的劃傷都可能引起破傷風,進而直接死亡;瘟疫發生時,醫療資源和醫療水平的不足更是會導致病者大規模的死亡。中國古代地方誌裡,描寫到瘟疫的致死率往往是死者六七、或十不存一。雖然有所誇張,但致死率很高是事實。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平均線。

第二是氣候自然因素。直到現在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還很有限,更何況是生產力低下的古人。地震、洪水、乾旱這些災害自不必說,僅是冬天天氣過於寒冷的反常氣候都會在中國北方造成大量的死亡。而這些災害中死亡的人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又會引起瘟疫等次生災害。這些災害的每一次發生,都會造成大量人口的非自然死亡,這又拉低了平均壽命。

第三是戰爭,這個也好理解,打仗總是要死人的,而死在戰場上的又往往是青壯年。除了戰場上要死人外,戰爭所在之地,百姓也只能流離失所。百姓在流亡過程中因為生病、缺糧等因素死亡率很高,自然會大大拉低平均壽命。清末之所以平均壽命會這麼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清末幾乎年年在打仗。

第四是食物情況。人類作為一種生物,有著自然其必然的新陳代謝和能量攝取的需求。但是中國古代生產力水平和同時期其他國家相比雖然也不算低,但自然災害多發、不合理的經濟制度(如屢禁不止的土地兼併)等導致了糧食產量上升很慢。糧食產量上升的慢人口上升卻是很快,如果不是明朝的時候引進了高產的玉米和紅薯,中國單是因為糧食問題就足以死亡近半。事實上直到宋朝,中國大部分普通百姓還只能一天吃兩頓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平時看到書上記載的高齡人口那麼多,可平均壽命還這麼低的原因——因為能記到書上的,基本都是生活條件比較好的,他們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廣大的底層百姓食物常常不充足,又常年需要幹體力活,生命本就是出於透支狀態的。

最後就是婚育年齡的問題,中國古代為了增加人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提倡早婚。漢代一直到南北朝時期基本都規定女的十五歲左右,男的十三歲左右就必須結婚;唐代稍微大一點,男性二十、女性十五必須結婚;此後又基本是十五歲左右必須結婚。過早結婚一方面女性身體還比較嬌弱,生出的孩子身體也不會特別強壯,這本身對女性身體也是一種傷害;另一方面生孩子的時候父母都這麼年輕,自己都心智不成熟還哪裡談得上好好照顧孩子。所以中國古代嬰幼兒死亡率很高,加上有些地區的溺嬰的習俗,更加劇了這一現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平均壽命。

綜上,中國古代平均壽命低就是因為醫療水平、自然氣候、食物情況、戰爭和婚育觀念等方面綜合造成的結果。


孔夫劍


其實古代人也有許多能活到七八十,甚至幾百歲的“老翁”,那麼為什麼給我們的感覺卻是,古代人的普遍平均壽命比較低呢?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因素的制約:


一、人口統計學的算法問題

我們都知道統計人口平均壽命,是一定時期內,社會人口死亡年齡的平均值,而在古代社會,由於女性依賴於自然生產,哺育嬰兒依賴於天然母乳,直接導致於很多不可克服的“極高的”嬰兒出生死亡率,甚至沒等活過六歲就夭折的幼兒也比比皆是,以至於這部分人口死亡年齡極大的拉低了古人社會的人口壽命的平均值。


二、農耕社會對糧食產量的依賴

由於古代人機械化程度低,農藥化肥使用率低,以至於數千年的人類都是生活在“靠天吃飯”的境地,所以,但凡遇到乾旱、洪澇、霜凍、蟲災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都會導致土地顆粒無收,由此而產生大量的饑荒人口,也會拉低這一時期的平均壽命。


三、醫藥科技對壽命的制約

我們知道,直到近代生物醫學的迅猛發展,不斷髮現的“抗生素”,不斷完善的器官移植手術,使得許多疾病變得不是那麼可怕。而在古代,一個小小的感冒發燒,可能都是致命的,而古代人能抵禦疾病,大多數是靠自身免疫系統的“硬抗”,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體質弱的人,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就一命嗚呼。


四、冷兵器時代的兵荒馬亂

在古代社會,一旦出現軍事戰爭或者抵禦衝突,首先造成的就是這一時期的人口死亡率迅速攀升,而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也是與兵荒馬亂的戰爭息息相關的,社會人口的數量,也會直接制約古代王朝的兵員和軍事實力,而冷兵器時代,人口基數也是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綜上所述,給我們感覺古代人平均壽命低的原因在於人口統計算法、糧食、醫療條件、軍事等幾方面。


草竹道人


的確實這樣,古人的平均壽命確實比現代人要短,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1、古代人的飲食條件差


飲食條件差是導致古人壽命短的最主要原因,在古代,人們大多以農業為生,常年兵荒馬亂加上沉重的稅賦,大多數老百姓都缺吃少喝,遇到在皇的年份,有時連草根樹皮都能吃光,所以在這種生活條件下,人們的營養就很難保證,能吃上一頓飽飯就是他們最大的夢想,所以想要長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2、生產力低下



由於古代的生產力低下,導致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人們經常為了生計做一些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這使得很多人年紀輕輕就落下病根。當他們歲數逐年增加,身體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差勁,最終很多人都會過早死去。

3、醫療條件差



古代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即使一些風寒感冒類的小病,都有可能因為無法得到治療而使人喪命。很多人生活在偏遠的地區,他們在生病的時候更沒有機會去請醫生看病,因為窮苦人家也承擔不起醫藥費。即使能夠請得起,很多在大夫去的路上,人就不行了,所以生活在古代,如果自己不具備醫療知識,身體一旦出問題,死亡的概率很大。如果不幸遇到了瘟疫,那就會更慘,因為在古代,一旦遇到瘟疫,有可能就是把瘟疫流行的地區圍起來,任其自生自滅。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古人的壽命普遍不如現在人。


馬哥讀史


首先感謝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很願意來回答。


不是感覺,是的確如此啊,古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也有活到五百多歲的彭祖,據說他的臉很長,所有過生日的時候,要吃很長很長的面,長面通長臉,以形補形,以求長壽。這個知識點你知道嗎?


為什麼古人的平均壽命很短呢?

首先一點是因為吃不飽。

為什麼袁隆平先生這麼偉大,因為他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問題。再來說一個問題。再來說一下,你關心這個問題,你一定知道中國從明朝到清朝人口是有一個暴增的過程,明朝末年那麼多的戰亂,人口怎麼還增加了呢,因為紅薯引進了中國,紅薯產量非常的大,吃飽了才能活下去。


壽命短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天災人禍。天災各種自然災害,水災,旱災,蝗災,颱風地震等等。有個地方叫鳳陽,就是朱元璋的老家,說鳳陽道鳳陽,十年倒有九年荒。自然災害可見一斑。這人禍就是各種的戰爭,春秋戰國且不說了,哪怕是往後的太平年份也是有徵戰討伐或者抵禦外敵的。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不斷的在兼併相容中。

關鍵發生這種災害的時候,沒有今天這種強有力的救治。距離如果在古代發生新冠這種疫情,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封鎖整個城市,城內的人自己想辦法活下去,那真的拼的是抵抗力。

逃荒,那拼的就是腳力,走的夠遠,你就能吃到飽飯,比如從山東走到東北。從中原走到福建等等。


最後一個導致平均壽命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醫療技術的落後。

不知道你看不看宮廷劇,你有沒有發現,皇帝的子女,怎麼那麼容易就夭折了。皇帝的醫生哦 ,全國最頂級的醫生都沒辦法,如果在民間怎麼辦?

還有一點就是中醫,首先聲明我不是中醫黑,我非常認同民族的文化,中醫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叫是藥三分毒,各種東西放在一起燉煮,對於病症有效的有害的都會被吸出來,哪怕是良藥也是有三分毒的。

再加上中醫要解決的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立竿見影,對於急性疾病是很無力的。所以扁鵲見病人骨髓就轉身就逃命去了,無能為力啊。

老祖宗一再提醒我們,身體一定要多注重調理,也就是所謂的保養,可是現代人很少聽,唉!


在一個災難頗多,食物有短缺,醫療技術很相當落後的地區,人口的平均壽命怎麼能唱呢?再不信,你看看今天的某些非洲國家,就好了,一目瞭然。


感謝你能看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進山近美


再過500年後,2500年的人看今人壽命,同樣很低。


1、請看這個表,我感覺可信度高一些:


我們刨除中間的異常處:秦漢的49歲,以及清朝的31歲,總體來看越到近代人均壽命越長,從新石器時代的31歲,發展到隋唐宋金的43歲,41歲,以及明朝的46歲。


2、原因分析:

很明顯,這和醫療水平、食物豐富程度、以及生活習慣、戰亂等等都有關係。


主要原因,古代醫療水平比今天底。打個比方,古代新生兒死亡率奇高。即便是清朝,康熙一共35位皇子、20位公主,能夠活到成年的僅有27位,死亡率高達51%; 乾隆皇帝一生17位皇子、10位公主,能夠活到成年的僅有15位,死亡率高達44%。這一下子就拉低了人均壽命。


另外,對於疑難雜症,古代可以沒今天這麼多治療手段。什麼瘟疫霍亂、什麼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沒有抗生素、疫苗,沒有降壓藥、心臟支架,沒有胰島素,古人主要還是中醫的辯證治療,肯定不如今天的西醫+中醫。


至於食物方面也不必說,時期時代人類出去打獵可能被老虎吃了;而土豆、紅薯、玉米等多倍體高產作物,也是明清才傳入中國,如果鬧一次饑荒,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又拉低壽命不少。


至於戰亂,一旦發生,古代朝廷可沒有今天人道,大量人口流離失所,途中死亡,又拉低不少平均壽命。


你說這種情況下,古人平均壽命能高?


濤說精彩歷史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很多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壽,健康長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追求的事情。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差不多是在70歲左右,但古人的壽命就很短,平均卻只有30歲上下,甚至不足現代人的一半,為什麼古代人的壽命會這麼短呢?

1. 醫療水平低下,古代的醫學水平遠遠不如今天,很多疑難雜症靠肉眼根本看不出來,不像今天,可以靠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來檢測。古代人一旦得了疑難雜症,只能聽天由命,任由其生長,直至衰亡。但如今,除了讓人頭疼的癌症外,其他的一些疾病就算不能完全治好,也有方法控制它的生長,所以人們所能活的時辰也會越來越長。

2. 戰爭頻繁,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人口的變動是非常大的。幾乎每一次人口與銳減都與改朝換代有關。像大家熟悉的秦趙長平之戰趙國就損失了四十萬,西晉八王之亂人口只剩1008萬了,到後來的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族幾乎被滅族,裡面不僅有成年的男子,更有手無寸鐵的婦女和嬰兒。

3. 女性生育年齡過早: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晚婚晚育,女人大多生孩子比較晚,平均都在27歲左右。可古代女子生育年齡就早了很多,古代女子一般在行過及笄禮之後方就結婚成家了。而這個及笄的年齡就是十五歲,也就是說,我國古代的女子在十五歲左右時就可以結婚生子了。在我們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十五歲況且也不是生育的最佳年齡。過早生育,會讓新生兒的夭折率大大提高,古代上至帝王,下到百姓,夭折的嬰兒很多。

3,社會法制低下,法制低導致社會動亂,老百姓沒有有效的武器可以防禦,一些人殺人肆無忌憚,草菅人命的太多。

4.防災能力差,對大自然的的災害無法有效的預測和預防,災難發生時自救能力低,同時也會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


光頭哥1234


古人的壽命確實比現在的人壽命短不少,夏商只有20左右,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在70歲左右。從民國時期到現在100年的時間裡人們的壽命翻了一倍,可見我們的祖國進步之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相信我們的壽命會越來越長。

古代人的壽命為什麼會短呢?

1.生活水平較差

要是在風調雨順的年代,老百姓還能勉強餬口,甚至還能賣掉一些糧食掙一些錢來補貼家用,奈何不是每年都風調雨順,旱災,澇災,以及蝗災,不論是遭上哪一樣都有可能會顆粒無收,這時就會發生大饑荒,天順元年,北畿、山東並飢,發塋墓,斫道樹殆盡。父子或相食。這是一段關於饑荒的記載,餓到了相互吃人的地步,無數的人就會死去。

2. 災害過後一般會發生瘟疫

放在現在瘟疫同樣令人聞風喪膽,新型冠狀病毒,全民抗擊,好在古代交通落後,不能造成大規模的傳播,拒記載,歐洲每年染病的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這是古代最可怕的病毒——天花的記載,古代醫術不如現在發達,死亡率非常高。

3.結婚年齡較小

以宋代為例,宋朝後期,結婚年齡為男人15歲,女人13歲,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震驚的數字,13歲只是一個小學生生出的孩子質量不是太好,也就可能造成壽命短。

4.戰亂時有發生

戰亂會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一場戰爭可能會造成幾十萬人死亡,血流成河絕不是誇張。

以上幾種原因造成了古人的壽命短,還好我們的社會在進步,

在這裡希望每個人都生活得越過越好,越來越長壽。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討論哦)


我是小丑wei


黃帝內經上說人的壽命在正常情況下,在120年左右,人通過吃飯獲得營養(也就是精),精又會轉化為精神消耗掉。所以排除戰爭、嬰兒死亡,乃至疾病等因素,壽命短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古代生活條件差吧。生活條件差主要變現在吃穿住行幾方面,這幾點差,使得人體的精氣得不到補充和維護。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過度勞動,使得精神消耗過度,就像現代人熬夜容易早死。另外人的情緒或心結也容易影響壽命,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可能還不如古人內心簡單。如果古人吃的好,穿得好,不過度勞動顛簸,相信壽命應該比現在的人長。


太宗歷史


為什麼感覺古代人普通平均壽命低?看了幾篇,有些偏頗。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的壽命是以生活水平、營養、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古代普遍貧困而又貧富懸殊,貧民日夜勞累,三餐難求,富者醉生夢死,三妻四妾,這都是與長壽背道而馳;其次是朗中稀少,名醫更稀,以前都是靠朗中治病,有錢人不學醫,即使學醫也不會給窮人治病,而窮人想學醫又不沒文化,只有機緣巧合者才能走上行醫之道,以致郎中缺乏,其次是窮人家無餘錢,看不病、執不起藥;以前交通落後,有病無法去看朗中,更請不起朗中外診,生病只有等死的份,壽命不長,病在者多,人均壽命也就低了。


雲開山夫


不是感覺,就是平均壽命比較低。

一是醫學的落後,不管是以歐洲代表的西方,還是以中國的範東亞地區,對於天花,鼠疫,痢疾,瘟疫等等傳染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衛生也不講究,一旦出現大範圍的傳播,死人可是一片一片的。尤其新生兒,兒童抵抗力低,夭折率也非常高。

二是戰爭頻繁,戰爭死的都是青壯年,青壯年比例會下降,當時農業國家從事農業生產的主力也是青壯年,糧食生產總體就會下降,老年人和兒童也會沒有吃的,這就進一步惡化,從而人口總體下降。以中國為例,人口爆炸都是發生在大一統的政治,軍事穩定的情況下。人口在朝代更替,農民起義的時期,都是斷崖式下降。

三是自然災害,古代人面對自然,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業定居,基本是靠天吃飯。旱,蝗,水,地震等等頻繁發生,遊牧民族無法生存怎麼辦,就遷徙,就搶掠,搶誰,當然是農業區,戰爭不可避免。農業國呢,發生了大的災害,政府如果沒有能力救災,就流民四起,國家就要鎮壓,就要死人啊。人吃人,史書不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