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嚴格掌握使用指徵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嚴格掌握使用指徵

不是最佳選擇~

新冠肺炎在突然沉重打擊了這個春季的節日氣氛以後,在醫療界迅速應對下,國內的疫情逐漸得到了控制,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在降低.

治療措施中,一種相對陌生的手段的報道漸漸增多,多箇中心的使用例數增多,很多馳援武漢的醫療團隊也特別註明攜帶了該設備,這就是ECMO,即體外膜肺合,臺灣地區翻譯為“葉克膜”

首先,ECMO是啥?

該醫療措施,上一次在民眾中大範圍曝光是在現臺北市市長、前臺大醫院著名專家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演講中。

大陸很多醫院的ECMO技術也是由柯文哲培訓的,他的演講中講解了關於ECMO的很多生死案例,主要涉及是VA-ECMO。

而新冠肺炎救治中,主要使用的是VV- ECMO。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圖1:VV-ECMO的技術原理圖

圖1是VV-ECMO的技術原理圖。患者的肺因嚴重病損而喪失氣體交換的功能,通過股靜脈插管將靜脈血引流至體外,利用膜肺進行氧合、排出二氧化碳,以代替肺的氣體交換功能,然後將動脈血通過頸靜脈插管泵回右心房,繼續循環。

如果將回流插管置於體循環動脈,用泵替代心臟推動循環,用膜肺替代肺進行氣體交換,則為VA-ECMO。

VV-ECMO跟新冠肺炎,

又有啥關係?

根據臨床觀察和初步屍體解剖分析,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首要死因是呼吸衰竭,其頑固的低氧血癥的可能機制是肺泡嚴重滲出,滲液富含蛋白、粘稠難以排出,影響肺泡換氣功能。

在病毒性肺炎等原因導致的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的救治中,有使用VV-ECMO的成功經驗,即在包括藥物、呼吸機等措施無效後,PaO/FiO持續低於70mmHg或更低,採用VV-ECMO來達到糾正呼吸衰竭,爭取時間幫助患者度過難關,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對於使用VV-ECMO的時機,一直存在兩個觀點,即積極的早期使用和保守的補救性使用。

  • 早期使用

    ,通常定義為器械通氣7天內即使用VV-ECMO。其合理性分析要點是,VV-ECMO糾正低氧血癥的能力強大,早期使用可能能減少呼吸衰竭繼發的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導致的死亡
  • 補救性使用

    ,則是在經過長時間機械通氣等常規治療後,呼吸衰竭仍不能糾正,再進行VV-ECMO。合理點是,畢竟大部分重症病例可以通過常規治療取得良好效果,VV-ECMO具有較高的併發症率,且需要特殊的人員、設備等醫療資源限制

所以,既往的臨床研究表明,VV-ECMO救治急性呼吸衰竭,公認其存在一定價值,但需要嚴格權衡利弊,對於適應症的把握和使用時機仍存在很大的爭議。

VV-ECMO本身的併發症雖然較VA-ECMO少一些,技術難度也低一些,但也存在一定致死率,主要包括出血、血栓栓塞、腦損傷、置管相關併發症、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等。

所以需要專門的團隊來施行,團隊中至少要包括決策者、置管操作者、持續監護者。決策者需要綜合分析病人的個體化情況,權衡各種醫療措施的利弊,做出決定。

VV-ECMO置管操作雖然一般可穿刺完成,很多醫生都可以操作,但因為置管較粗,管道頭端位置需要一定要求,兩根管道靠得過近則無效,操作儘量熟練、精準。ECMO作為特殊醫療設備,一般需專人24小時連續監護,監護運行情況、凝血強度、管道有無凝血等。除了併發症,ECMO費用高昂,一般使用即要耗費十萬人民幣以上。

合理使用,

嚴格掌握使用指徵!

在新冠肺炎的治療實踐中,也有一線醫生提出更激進的VV-ECMO使用策略,即在評估患者屬於危重症,預計常規治療手段難以維持氧合的情況下,不進行氣管插管,而是無創呼吸機通氣下,清醒VV-ECMO。

其合理點包括:1.不氣管插管,則患者不進行鎮靜,患者可自主咳嗽咳痰;2.避免了呼吸機相關的併發症;3. VV-ECMO替代肺換氣功能更強大。

但筆者認為這個激進的策略:合理性可能偏低,氣管插管鎮靜狀態下的排痰,也可以通過吸痰、支氣管鏡等措施進行,呼吸機可通過PEEP等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抑制肺泡分泌物形成,VV-ECMO併發症也不少。此外,可行性也偏低,畢竟ECMO耗費資源巨大,可及性有限,最多可能應用於個案。

當然,根據循證醫學的精神,實踐出真知。

值得指出的是,今日最新公佈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也指出,對於嚴重ARDS患者若俯臥位機械通氣效果佳者,如條件允許,可以選擇VV-ECMO治療,但指出了明確的使用指徵。

參考文獻:

1.Ferguson ND, Fan E, Camporota L, et al. The Berlin definition of ARDS: an expanded rationale, jus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2; 38:1573.

2.Pham T, Combes A, Rozé H,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cohort study and 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7:276.

3.《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