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不是最佳选择~

新冠肺炎在突然沉重打击了这个春季的节日气氛以后,在医疗界迅速应对下,国内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在降低.

治疗措施中,一种相对陌生的手段的报道渐渐增多,多个中心的使用例数增多,很多驰援武汉的医疗团队也特别注明携带了该设备,这就是ECMO,即体外膜肺合,台湾地区翻译为“叶克膜”

首先,ECMO是啥?

该医疗措施,上一次在民众中大范围曝光是在现台北市市长、前台大医院著名专家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演讲中。

大陆很多医院的ECMO技术也是由柯文哲培训的,他的演讲中讲解了关于ECMO的很多生死案例,主要涉及是VA-ECMO。

而新冠肺炎救治中,主要使用的是VV- ECMO。

VV-ECMO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利器”?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图1:VV-ECMO的技术原理图

图1是VV-ECMO的技术原理图。患者的肺因严重病损而丧失气体交换的功能,通过股静脉插管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利用膜肺进行氧合、排出二氧化碳,以代替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然后将动脉血通过颈静脉插管泵回右心房,继续循环。

如果将回流插管置于体循环动脉,用泵替代心脏推动循环,用膜肺替代肺进行气体交换,则为VA-ECMO。

VV-ECMO跟新冠肺炎,

又有啥关系?

根据临床观察和初步尸体解剖分析,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首要死因是呼吸衰竭,其顽固的低氧血症的可能机制是肺泡严重渗出,渗液富含蛋白、粘稠难以排出,影响肺泡换气功能。

在病毒性肺炎等原因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救治中,有使用VV-ECMO的成功经验,即在包括药物、呼吸机等措施无效后,PaO/FiO持续低于70mmHg或更低,采用VV-ECMO来达到纠正呼吸衰竭,争取时间帮助患者度过难关,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对于使用VV-ECMO的时机,一直存在两个观点,即积极的早期使用和保守的补救性使用。

  • 早期使用

    ,通常定义为器械通气7天内即使用VV-ECMO。其合理性分析要点是,VV-ECMO纠正低氧血症的能力强大,早期使用可能能减少呼吸衰竭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的死亡
  • 补救性使用

    ,则是在经过长时间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后,呼吸衰竭仍不能纠正,再进行VV-ECMO。合理点是,毕竟大部分重症病例可以通过常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VV-ECMO具有较高的并发症率,且需要特殊的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限制

所以,既往的临床研究表明,VV-ECMO救治急性呼吸衰竭,公认其存在一定价值,但需要严格权衡利弊,对于适应症的把握和使用时机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VV-ECMO本身的并发症虽然较VA-ECMO少一些,技术难度也低一些,但也存在一定致死率,主要包括出血、血栓栓塞、脑损伤、置管相关并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

所以需要专门的团队来施行,团队中至少要包括决策者、置管操作者、持续监护者。决策者需要综合分析病人的个体化情况,权衡各种医疗措施的利弊,做出决定。

VV-ECMO置管操作虽然一般可穿刺完成,很多医生都可以操作,但因为置管较粗,管道头端位置需要一定要求,两根管道靠得过近则无效,操作尽量熟练、精准。ECMO作为特殊医疗设备,一般需专人24小时连续监护,监护运行情况、凝血强度、管道有无凝血等。除了并发症,ECMO费用高昂,一般使用即要耗费十万人民币以上。

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实践中,也有一线医生提出更激进的VV-ECMO使用策略,即在评估患者属于危重症,预计常规治疗手段难以维持氧合的情况下,不进行气管插管,而是无创呼吸机通气下,清醒VV-ECMO。

其合理点包括:1.不气管插管,则患者不进行镇静,患者可自主咳嗽咳痰;2.避免了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3. VV-ECMO替代肺换气功能更强大。

但笔者认为这个激进的策略:合理性可能偏低,气管插管镇静状态下的排痰,也可以通过吸痰、支气管镜等措施进行,呼吸机可通过PEEP等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抑制肺泡分泌物形成,VV-ECMO并发症也不少。此外,可行性也偏低,毕竟ECMO耗费资源巨大,可及性有限,最多可能应用于个案。

当然,根据循证医学的精神,实践出真知。

值得指出的是,今日最新公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指出,对于严重ARDS患者若俯卧位机械通气效果佳者,如条件允许,可以选择VV-ECMO治疗,但指出了明确的使用指征。

参考文献:

1.Ferguson ND, Fan E, Camporota L, et al. The Berlin definition of ARDS: an expanded rationale, justification,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2; 38:1573.

2.Pham T, Combes A, Rozé H,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cohort study and 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7:276.

3.《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