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可以擊退司馬懿的15萬大軍?

點灬小點


陰謀陽謀,關鍵是對於人心的把握。不瞭解人心,就會覺得空城計很扯淡,瞭解了人心,才能真正的看懂這出戏。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就是這個意思!

空城計是羅貫中杜撰的,實屬上並沒有記載,所以本回答以小說為參照物!



小說中的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一對冤家,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善攻,司馬懿善守。當然人都喜歡逞威風,司馬懿也一樣,千里擒孟達那也是神來之筆。不過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是拳王泰森,誰碰見誰跪,司馬懿是漩渦鳴人,堪稱打不死的東方小神童。這一對冤家碰頭,泰森每次都強勢KO鳴人,這時間一長就被打慫了。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比如一個人從前特別橫,然後碰見一個比他還橫,見一次打一次,時間長了再是什麼鋼鐵直男也萎了。空城計就發生在這樣的北京之下。

一天,司馬懿帥一對兵戰戰兢兢的殺到城下。諸葛亮呢?彈著琴,唱著歌,城門大開。就一個意思:小樣,還嫌捱打少是不是?想捱打你就進來,門開著呢。

要你是司馬懿你進不進?進去可能被打死,也可能活捉諸葛亮,就問你進不進?

不管你會不會進,反正司馬懿是慫了,因為從來都是諸葛亮揍他,他從來沒揍過諸葛亮。選對手也要看勝率啊,青銅選手夢想幹掉王者,這個夢可以做,但是真碰見了就跑吧!

以上,就是空城計的內幕,司馬大都督不是要養寇自重,就是單純的被打怕了!


慕良論史


很高興和你交流這個問題。

很多人都認為司馬懿之所以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因為司馬懿的智慧、韜略等都遠不及諸葛亮,是諸葛亮運籌帷幄、雄才大略的結果。而我則不這麼認為,否則為何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最終是曹魏獨大呢。當然這就扯遠了。

迴歸本題。

首先,諸葛亮用計,實為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時司馬懿兵臨西城,洽諸葛亮已將兵馬調遣在外,城中無兵可用,形勢所迫,唯唱空城計,以無博有,實為豪賭而已。

再來說說司馬懿中計。司馬懿,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深諳兵法,排兵佈陣,攻城掠地,有膽有謀。正因如此,當司馬懿兵臨西城之時,觀城上諸葛鎮定撫琴,城門大開,乃異常也,疑有計。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因,司馬懿自退二十里路觀察,乃兵道常情,非智不如人。正是因為司馬懿深諳兵道,智慧超人,才會中計。



正如棋盤對弈,只有博弈雙方水平相當,才會有來有往,智計百出,激烈爭奪,所謂旗鼓相當。在這出空城計中,任何一方智不如人,這出計都不會成功。其實在布這出計之始,或者說在這場賭局開局之時,就存在不公平。諸葛亮以無博有,而司馬懿以有爭無,實為必輸之局。

因此,並能說諸葛亮的空城計擊退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用現代的話來說,只是諸葛亮利用信息的不對稱為己方調兵爭取到了緩衝時間而已。


夢想Sailing


相似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總的說來還是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計。


當時馬謖失街亭,讓諸葛亮陷入危險的境地,只能退守西城,彼時司馬懿率大軍趕到,恰恰好諸葛亮調兵遣將都出了城,城內只有不多老弱殘兵,為了拖延時間等到蜀國兵馬趕到解圍,只好出奇招,擺出了一副空城計。

諸葛亮的空城計能夠成功,主要是有兩個因素。第一個是因為諸葛亮擅長心理戰,把握準了司馬懿生性多疑,好猜忌,謹慎小心的心理,認為如果擺出一副中門大開,任君進出的樣子,司馬懿一定不會輕易的靠近,反而會退後一段距離以防有詐並派兵摸查情況,情況明瞭之後才會出兵。而司馬懿確實如同所預料的那樣,自退二十里,等到諸葛亮高坐城頭,對萬軍彈琴的時候,時間已經被拖延過去,司馬懿再想進攻,趙雲已經率援兵趕來了。



第二我覺得還有司馬懿的因素,哪怕諸葛亮再聰明,對心理戰用的再巧妙,可是與之對敵的是司馬懿,一個不弱於他的謀士,不能否認司馬懿的智商,我想在司馬懿發現西城中門大開之時,確實被驚到了,認為一生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是不可能做這種事的,認為一定有詐,等到查明瞭情況,準備包圍諸葛亮的時候,發現高坐城頭彈琴,想必司馬懿心中當時一定在為諸葛亮覺得心酸,這樣一位聰明絕頂,一生從不犯錯的人竟然淪落到無兵可用,親涉險地的局面。心心相惜之下,也會想到如果今天殺了諸葛亮,以後在曹魏的日子恐怕會更難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為了自己,還是有個敵人好一點,這就是養寇自重。





對和諸葛亮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司馬懿來說,司馬懿是不能死的。與其如此,不如當自己真的徹頭徹尾的中了諸葛亮的計,撤兵!


夜月下鳴蟬


空城計,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語出三國志中的郭衝三事,後列於三十六計

經明代作家羅貫中加工處理用於三國演義,併為大家所熟知!空城計被許多藝術形式演繹,比如戲劇,京劇失空斬三折最為著名,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是作者對諸葛亮多智近妖最好刻畫,他利用了司馬懿多疑的性格,以及自己一生不曾弄險行事作風的充分利用,四開大門,老弱灑掃,穩坐敵樓,泰然撫琴,通過一步一步地加深司馬懿懷疑城內必有疑兵,而撤退了。


這種典故也常見於評書,比如誘導別人偷營的做法,懸羊擊鼓,餓馬提鈴,老弱守營,燈火故暗,都是疑兵之計


人性臻惡


首先我要說一句,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空城計。

空城計的故事完全是羅貫中虛擬出來的。目的就是要凸出諸葛亮的無雙智謀。

可以這樣說,陳壽的《三國志》裡沒有空城計,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空城計卻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篇故事。

在小說裡,諸葛孔明的空城計為何能夠嚇退司馬仲達的十五萬大軍?

這裡可以初步得出兩個結果。

①諸葛亮的空城計奏效,司馬懿雖然也是一個老謀深算的狐狸,卻棋差一招,沒有在與諸葛亮的心理戰中獲勝。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沉穩謹慎的人,但是,在司馬懿心裡,他的老對手諸葛亮要比他更加謹慎。諸葛亮萬事謹慎,這句話不是虛的。他從來不會做一些冒險的事情,哪怕冒險之後的收益也許非常豐厚。譬如,魏延要走子午谷襲擊長安的魏軍,而諸葛亮並不同意。

所以,司馬懿根據自己對諸葛亮的判斷,諸葛亮絕不會冒險,更不會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在空城之上,做一個誘餌,引誘魏軍深入。這在司馬懿看來是絕無可能的。最終,司馬懿前軍殿後,徐徐退兵。


②諸葛亮的空城計沒有奏效,被司馬懿給瞧了出來。

司馬懿在魏國西北邊境和諸葛亮相持那麼多年,自然不是浪得虛名。諸葛亮之所以落得空城計的窘境,也有部分原因是司馬懿的謀略起了作用。

以司馬之能,如果看出諸葛亮是在虛張聲勢,那麼下一步他會如何行動?直接下令攻打城池,活捉諸葛亮?還是,默默的退兵,放老對手一條生路?

司馬懿最終選了後者。並不是因為司馬懿是一個婦人之仁的人,司馬懿的狠毒在後來誅殺曹爽三族的時候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司馬懿之所以放過諸葛亮,其實也是為自己謀得了一條生路。

眾所周知,魏明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明君,素來忌憚龐大的司馬家。司馬懿作為三朝老臣,更是曹睿放心不下的對象。如果司馬懿誅殺了諸葛亮,蜀國失去擎天一柱,最終必會崩盤。

司馬懿再無用武之地,以曹睿的性格,必然就會除掉他。


綜上,兩種結果都是對小說裡司馬懿心理的簡單推演。其實,歷史本來就是由無數個大謎團組成的。空城計只是一個小說故事,不必太過當真。


大家對空城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用戶85098653715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是司馬懿為了保全自己而故意撤退的。

在華容道放曹前,劉備問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去,劉備知道關羽必定放曹操。諸葛亮回答說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留個人情,於關羽做。劉備誇諸葛亮神機妙算,世所罕有。劉備聽出來,曹操還不能死。跟諸葛亮會不會算沒半毛錢關係,曹操死了劉備也就沒戲了。正是有曹操勢力的存在,孫權才會把荊州借給他棲身,不然也就一頓酒宴,帳下三五百刀斧手的事。

曹操還跟袁紹聯合過反董卓聯盟,等董卓死了,他們就掐上了。舊有矛盾解決了,新矛盾產生了。

一樣的道理,諸葛亮死了,司馬懿的退休日子也該到了。


用戶6881995692


空城計能擊敗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完全是因為司馬懿不想把諸葛亮弄死,因為沒有了諸葛亮,司馬懿也就快沒有了!諸葛亮也專門表演了一場琴技,展現了他高超的藝術才華,逼退了司馬懿。

空城計前期,蜀魏多次交鋒,吳國坐山觀虎鬥。儘管蜀國貧弱,但是以漢朝正統自居,以收復中原為己任,對竊居中原的魏國勢在必得,對偏安東南的吳國暫取守勢。魏國得到漢獻帝的禪讓,也以漢朝正統自居,對於蜀國這個偽帝國,必然要除之而後快!



蜀魏兩國的核心人物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對蜀國來講,諸葛亮不可或缺;對魏國來講,司馬懿可有可無,是對抗蜀國的利器,一旦蜀國沒有了諸葛村夫,那麼魏國也就可以沒有司馬懿了。基於如此判斷,司馬懿一看諸葛孔明都開始彈琴了,知道諸葛亮已經兵盡糧絕了,不能再猛打了,滅了諸葛亮就等於給自己掘了墓。於是聽了聽諸葛亮的琴聲,果斷下令撤兵!



大秦鐵鷹劍士


三國演義盡力塑造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注意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能擊退司馬懿的15萬大軍:

其一,諸葛亮虛中有實,虛中有實,虛虛實實,這讓司馬懿防不勝防。

其二,諸葛亮鎮定自若,再加上平時不弄險,今天突然打開城門,城上打掃衛生的井然有序,當司馬懿大軍來攻打的時候,諸葛亮撫琴燦然,且有一股子殺氣,這讓司馬懿很震驚。

其三,也有的資料表明,這是司馬懿的故意不抓住諸葛亮,因為抓住諸葛亮,司馬懿就完成了歷史任務,回到曹魏,肯定曹睿要把他束之高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保全自己。


李治亞文史博客


其實要理解空城計這個計謀就要理解它的背景,三國後期,將星隕落,老一輩名將一輩子打打殺殺,根本沒有精力教育後輩,導致三國時期的官二代素質普遍偏差。曹睿此人是官三代,不說和武帝曹操比較,就是比曹丕也是遠遠不如的。他聽信讒言,解除了司馬懿西北都督的職務,派了夏侯楙這個廢物接手長安防務,夏侯楙此人是根正苗紅的官二代,他爹就是把自己眼珠子吃了的猛男夏侯惇,一代名將。諸葛武侯聽說他做了都督才敢北出祁山,夏侯楙沒辜負草包的名聲,兵敗如山倒。這時候曹睿才慌了,請司馬懿出山接任都督,負責長安防務,武侯那邊也出了個草包馬謖,貢獻了一段千古名戲揮淚斬馬謖。馬謖負責的街亭防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此時諸葛亮軍團主力在天水收麥子,重要的箕谷防務由僅存的名將趙雲負責萬無一失,而第二重要的街亭則由草包馬謖負責,結果大家都知道。街亭防線被突破,司馬懿大軍轉瞬即到,此時武侯不能馬上集結部隊,又不能丟下大軍逃跑,只能靠幾個老兵和自己配合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城演一出空城計。司馬懿當然知道自己官復原職最大的助力是誰,就是眼前這位北伐中原的諸葛武侯,而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二心的臣子,保住都督大權的重要助力其實是諸葛武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曹睿可以親征擊退孫權,但西北肯定要自己這個國家柱石長期鎮守的,放老對手一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然這是演義中的,正史沒有諸葛亮空城退仲達的橋段,三國志中則有趙雲空營計的記載“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死守地球章北海


諸葛亮的空城計可以嚇退司馬懿的大軍,我認為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諸葛亮比較瞭解司馬懿,同時司馬懿也比較瞭解諸葛亮。司馬懿本人生性比較多疑,容易懷疑別人,諸葛亮正好利用了司馬懿的這個性格特點,演出了一場空城戲。另外,司馬懿也認為諸葛亮不可能這麼傻,傻到自己做著來等死。所以,諸葛亮的空城計才能成功。這也是空城計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兩個人的相互瞭解,為空城計做了前提!!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正處於三國分立狀態,魏國唯一可以和諸葛亮對抗的,只有司馬懿。當時,司馬懿恰好又官復原職,並且司馬懿又想想被重用,有朝一日就去奪取政權。試想,明眼人都知道,那時候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了,即使有很多兵,一個城池能有多少呢?司馬懿的15萬大軍難道還打不過嗎?難道進去再退出來不行嗎?因此,當時我認為司馬懿也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只是將計就計,他想,如果滅了諸葛亮之後,司馬懿就沒有利用的價值了,司馬懿繼續會被冷落,可能一輩子也在牢裡度過了。。就不會有司馬懿的孫子去稱帝了,不會成為三國最大的贏家了,也不會有後來的晉國了!歷史也會被改寫了。。。

以上就是空城計可以嚇退司馬懿的大軍的原因!上天幫了諸葛亮一次,同時也幫了司馬懿一次。。大家喜歡要給個贊,寫這麼多不容易的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