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一战末期,列宁不惜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列宁把苏俄32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割让给德国非常合理,他用祸水西引的方式,保全了列宁对苏俄的领导。这就是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被称作是俄国最屈辱的条约,该条约规定俄国放弃323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乌克兰、芬兰及波兰三国,并且赔偿德国60亿马克。该条约意味着新生的苏俄将失去最富饶的地区,以及主要的粮食产地,但是这个条约拯救了新生的苏俄。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成为了俄国政府的主导者,但他们还要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压力,而依靠德国黄金夺取政权的布尔什维克们,也要给德国以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与德国的媾和就是一种必需的结果,尽管这很难让所有人接受,于是一场充满流血的大戏开演了。

一战末期,列宁不惜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与德国是敌对关系。但是沙皇俄国的人民不想继续陷入战争之中,同时俄罗斯军队也被德国打的损失惨重。当时的苏俄政权刚刚建立,如果不签约,就得继续打,可是俄国实在是打不下去的,沙皇就是因为一战被拖垮倒台了,二月革命新上任的资产阶级政权由于继续一战导致战败又被推翻,如果苏俄接着打下去,其结果只能是再次被国内推翻。虽然布尔什维克掌握着城市里的工人武装,但当时的俄国真正的主力是农民以及由他们建立的军队。只有退出一战,缓解农民的痛苦,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才能存活下去!苏俄内部矛盾重重,各路白军纷纷起来反对,可以预见一场打内战就在眼皮下。而即便红军内部,也存在孟什维克等各种反对派,短时间内难以统一对敌。这种情况下,红军如果同时和白军以及强大的德军作战,形同自我毁灭,必败无疑。所以,现在比较实际的方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德军停战,然后全力攘外必先安内。列宁认为,德军其实也迫切希望停战,因为德军战败也几乎是必定的事情,他急需要结束两线作战,将主力击中到西线和英法拼命。所以,只要满足德军的要求,德军肯定会停战。

一战末期,列宁不惜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

俄国为了停战,失去12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是当时俄国总领土的1/10,也是欧洲部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44%。资源上,煤矿和铁矿分别失去75%和73%,以及54%的工业和33%的农业。苏俄还要支付6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必须在1918年年底前交割完毕,也就是说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笔保护费基本交完了,这个规模基本相当于苏俄整个国库的所有黄金。同德国签订和约之后,德军便全力开始对抗英法,此时美国看英法德打的难解难分,便毅然而然的加入了英法,直接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最后以德国战败而结束一战。而德国战败之后,列宁直接宣布废除《布列斯和约》,由派出苏军夺回了失去的大部分地方,除了已经独立的地区,其余全部拿回来了。只能说列宁确实比沙皇厉害,这一招以空间换时间用的非常妙。列宁不是大国沙文主义,也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导师,这一点与斯大林显著不同,如果列宁继续执政,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利益会得到满足,世界共运也不会走到今天的局面。做为世界革命导师列宁在处理诸如领土等问题时,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这是伟人视野与胸怀。

一战末期,列宁不惜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