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中興被美國製裁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這幾日中興76歲的創始人也再度出山,為制裁奔走。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中興作為中國通信的龍頭之一,卻被美國芯片扼住了咽喉,網上也出現了各種“中國連手機芯片都造不出”的輿論,就如同汽車行業裡的“寧可買低配合資車,也不買頂配國產車”一樣。國產汽車也缺“芯”,自主發動機也是中國的軟肋,雖然沒手機芯片那麼嚴重,但也始終沒造出媲美德日系的頂級產品。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國產真的造不出好發動機?

當然不是。如果說手機芯片中國只有華為一家麒麟做出了彩,那麼國產車中吉利、長城、長安等的自主發動機都不差,至少不會陷入貿易戰時無發動機可用的窘境。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消費者不買賬。以現在火熱的國產兩大品牌,領克和wey來說,作為國內的自主的豪華品牌,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出色的外觀和豪華的內飾,在了15-20萬的車型上無出其右,而在同價位中的本田更是被調侃“買發動機送車”。

兩者銷量不俗,說明在中端市場上,國產車找到了自己的升級路子,更好看的顏值和更豪華的內飾都將是致勝法寶。但這種2萬做實力,8萬做裝潢的方法,也自然阻礙了自主發動機的研發腳步。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領克直接上了沃爾沃的發動機,以半合資車的身份博得了不少市場,但當放出風聲說1.5T版本會用吉利自己的發動機時,大部分客戶又直接表明不買賬。同時始終受沃爾沃發動機供應制約,領克01發佈大半年了產能還是沒跟上。

雖然國產車自主研發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舊沒撕下“低端”的標籤,就算真出了頂尖發動機賣出50萬的價位,大多數人也會不買賬,轉頭就選擇投入“奔寶奧”的懷抱。

畢竟研發一臺世界級的發動機,所需的資金和技術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還涉及了許多歐美的知識產權影響,在此之前,車企更多會選擇先好好活下去。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雖然眾泰等長年處在國產品牌鄙視鏈底端,但架不住人家賣得好啊......

造電動車還是燃油車?

歐美多國都已經明確了燃油車禁售時間,中國始終舉棋不定,但也是遲早的事。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能源車,彷彿燃油車即將成為棄子,對於車企而言如果費盡力氣做出燃油發動機,發佈那天就被淘汰了,都能把自己憋出內傷。

中國手機缺“芯”,那國產汽車缺什麼?

無論吉利還是長城等自主品牌,也都已經佈局能源車,新能源也將是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至於能否超車成功,還是看是否有當年背井離鄉造“原子彈”時的魄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