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学的意义在哪里?

CC暖心社


还是说说我学生的事吧。

有一个学生,家在新疆,但是汉族人。大一入学的时候年龄只比我小三岁,而我当时已经硕士毕业一年了!当时看了档案以后我就很震惊,叫学生来谈了谈。

学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木,沉闷而麻木。低着头说自己高二就辍学了,一直跟着父亲和村里的人在做生意,就是把新疆的水果运到内地贩卖,再就地买些东西贩回新疆卖掉。钱倒是赚了一些,但是每天都很辛苦,总是在不同的地方不断赶场,不断的搬运,搬运,搬运。尤其受不了的是整个人很空虚,每天接触的就是自己父亲和同村人那个很小的圈子,几乎没有同龄人。而大人们每天除了干活,算账,就是喝酒念经。他跟他们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七八个人有时彼此之间除了必需的语言以外连话都说不了几句。

他说有一段时间他连日子都记不得了,反正每天干的都是一样的事。几年过的跟一天似的,除了酒量大了,感觉什么收获都没有,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又回了学校,考了学,就希望能脱离那个环境。

有了那次交流,随后我对他的关注也就多一些,慢慢的发现虽然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是对账目数字确实比那些整天只管花不管赚的城市孩子要强,就委任他当了他们班的生活委员。于是他和同学的接触慢慢也就多了起来,有了自己的圈子,一步步的人也就活泛了起来。最后大学毕业签了浙江一家银行,有模有样的做起了城市白领。

去年冬天的时候已经成了那家银行的小头目,代表他们银行人模狗样的来学校要招学弟学妹。招聘会上也是一副侃侃而谈商界领袖的范,完了吃饭时跟我谈笑风生,完全已经不见了当年那个沉闷木讷的模样。

这样的学生起码在我的世界里绝非孤例。有贵州山里来的孩子,刚来上学时公交车都不会坐,上车打卡都是我手把手教会的,靠着勤工俭学和贫困生资助才念完了大学。结果现在动不动就打飞的过来给我送水果……

我当辅导员那几年前后送走了近千学生,签银行金融机构的就有三四百,基本上毕业时首次签约年薪都比我高。

所以直到这一刻,我仍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你觉得知识好像没有改变你,那是因为你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多!


皮耶霍


每个人心目中的大学都有差异,但终归是学历托起了我们。

1.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

首先,在清华北大这样的211、985重点高校,学霸真的很多!每学期,无论寒假、暑假还是平时,图书馆里都有好多人。特别到了考试周,图书馆还没开馆就聚满了排队的人,直到闭馆人才散去。

其次,无论是教研实力还是校园环境,像清华北大这样的211、985重点高校最直观的表现还在于拥有很多行业内比较厉害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等等,博硕士点的数量以及图书馆丰厚的藏书量。

所有的一切都在促使你前进,变得更优秀。

2.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眼界

学校越好,所能提供给学生、老师成长发展的机会也越多。一些知名作家、学者经常会在清华北大这样的211、985重点高校举行分享会,像一些高端学术论坛也会选择在这样的学校举办,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乃至三本。

同时,这些重点学校会给你很多额外的学习机会、比如出国深造、交换生、联合培养,只要你足够优秀。即便到了毕业季,知名的国企、外企在筛选简历时也会因为你的毕业学校对你很看好,像宝洁这样的外企就偏爱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的学生。

虽然说人只要能力够强就能闯出一片天,但是社会总会在无形中给人划分等级。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没有特殊情况是做不到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的。

3.积累最原始的社会人脉

古人讲,一个人成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说的所有和人有关的集合。一个人是孤立无援的,他需要借助各种资源才能成事。而好的资源,都握在优秀的人手里。想要拥有这些资源,就必须有一定的人脉。

行业大咖以及学术大牛在没有变得这么厉害的时候,其实可能就是你同校的同学甚至是同班同学,只是那时他还无人问津。但是,以他今天的地位你想去认识他很难,这是阶层带给人的距离,难以跨越。但是,学校里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很轻松地结识一个很厉害的人,进入一个社团、参加一场比赛……

所以,家境普通的话,建议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否则你一辈子的圈子也就只能那么大了。

别再相信那些草根逆袭的神话了,一般人都不是神,更别提让他创造神话了。每个人生来所处的阶级、家庭都不相同,但高考却能让不同层次的人站在一起对话、交流,拉平差距。而要实现这件事情也不难,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了。


智博教育


大学的意义在于充实自己。

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大学,周围人都很努力,自己自然也不会懈怠。但是如果你在一个二流大学,你为了合群,为了热闹,很可能就虚度了时光。

说说我自己,我在一个不怎么样的本一,室友都是打游戏,弹琴,鲜有看见学习的。有时候很想跟着他们一起玩,可是我发现自己有一种“千万不能浪费时间”的思想根深蒂固。它指引我 多学一点知识,不要在玩乐之后感到一片空虚。另外我越来越感觉学到一门技术,有个特长太重要了,这是为了将来在社会立足,出人头地。这种意识也促使我去探索我的兴趣,了解自己。当你开始有了这种紧迫感以后,只会恨时间不够。

特别是在宿舍的时候,要不被宿舍玩闹的氛围感染是件很难的事,我大部分时候会选择离开,去教室自习。同时你会发现你总做不合群的事,会招来室友的另眼。其实我也不喜欢不合群的感觉,但是人生往往是有取必有舍,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那你只有放弃他。但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另眼只能说明他们的小心眼,而你只需要做到一贯真诚,与人为善就行。



万水千山把梦追逐


大学是你在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拯救自己的机会


一等人,有本事,无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三等人,无本事,无脾气。 四等人,无本事,大脾气。 ——杜月笙

就行大学里那些喊着创业口号,做PPT的那群人

貌似有本事,还挺骄傲,其实有点傻。

因为学长说鼓励大众创业……

就拿PPT美好的愿景糊弄自己,

项目除了不赚钱,啥都好。

你要知道,就算你前半生再美,

后半生也要靠智慧和钱生活的……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所以,那些,为了伪需求创业搞得身心疲惫的人,

究竟“创业”还是创富,这个要看清楚,想清楚。

这还真不是这在冒充什么创业导师……人生导师,

这是过来人的大实话,听与不听自己琢磨。

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人,从小学开始

到大学,自己的求学生涯就到此结束了

这10多年的时间,足够你“开知”了

之所以说“开知”是你开始知道东西了

而开智,是在毕业之前,要做到的

这里可能有读者会说老哥你这说的

好像别人都是傻子一样……

其实不然,开智这件事,

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并具备的

所以做第一件事,为开智

“开智生福,不堕恶趣。”

——南朝 齐 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奉养僧田门》

所谓开智,你得补大学老师教不了你的

你学会就能悟到更多的。

上了社会真正能用上的是哪些?

你得恶补心理学

把心理学手册作为自己的枕边书

为什么是心理学?

人性之暗,莫过于为名、利、情、欲连灵魂都能出卖

为了不被出卖,为了稍稍看清这个世界。

也为了了解自己黑暗的一面,

某种时候,搞清楚自己,

你就看清了这个世界的许多人。

如果毕业为工作,

如果工作为生活。

学心理,是为了用在实践

一为加薪

二为升职

三为生活

(这个时候广大同学们

不要上来怼一句学好心理岂不走向成功......

想往上走,工作能力,还是要的)

做第二件事,为本事够硬,你得猛干

在笼子里出生飞鸟雀,会认为飞翔是一种病。

即使你在笼子里出生,也要翅膀够硬。

为有一天,老天开眼,让你一飞冲天。

所以怎么做?

做能够产生复利效果的事

什么叫复利?

如果不知道不清楚

请把这个图片背下来:

微小进步,在1000次之后的差距

所谓复利效应,就像你在滚雪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你一直在这件事上积累

就一定会滚成一个庞然大物。

所以,分清哪些事,能带来这个效果

那大学里做什么能产生复利效果?

这里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虽然常见,但是多数人也做不到“滚雪球”

1、写作

在校可以做自媒体

当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是信息泛滥了

网络上无数内容搬运工,累死累活来回搬运别人的原创作品

为何?

因为值钱。

这些搬运工就像地上的皮球

只能来回在各个平台上奔波

一旦失去某个平台(例如打击搬运)

他们耗费了无数光阴,或许挣到点钱

但是,终究会失去他们的网络价值

这些人损失的不是一点钱的问题,

而是像我让你记住的那张图片,

人与人最后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所以怎么开始,写点啥?

看你会啥.....更浅一点,看你关注什么

你喜欢动漫,或许可以尝试动漫

你喜欢钓鱼,或许能做渔友们的KOL

你喜欢篮球,体育行业走起

甚至,你喜欢某位明星,也可拿来练手.....

2、专业技术

就像上文说的,你以为自媒体就是码个字?

不得不感叹,做自媒体的都是综合性人才......

硬实力懂PS、搞的了PR、玩的溜AE

软实力会玩营销、又懂运营、互联网嗅觉敏锐.......

所以,挑你感兴趣的技术,恶补为自己的本事

任岁月蹉跎,本事,就是本事,够硬。

3、在校创业

或许你会问,啥?老哥刚开始不还埋汰创业吗

注意,PPT的那都不叫创业......

每个人都想躺着赚钱,

于是有人利用这些想躺着赚钱的人

而赚钱。

创业首先是去做,想多了没用,光想不做那是乌托邦。

很多时候创业者因为自己搞不清而不去创业,

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

书读的不多没有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一马云

(马总说的一些话还是挺实在的,此处难免有所谓的鸡汤嫌疑,但是借用李笑来那就话:现在的人什么时候觉得鸡汤难喝了,总好过那些地沟油吧.....偶尔还得喝点鸡汤,补身子.....)

创什么业?

理论+实践共行

衣、食、住、行、玩

你选一样

大学生是多数没有经济收入

但是现代的大学生真没那么穷

选一样,扎扎实实干出个样来

或许就不用找工作了呢.....

即使找工作

你也比一穷二白的小白经验高


演绎如歌


除了学历的提升,就是一些比较潜在的好处。

1.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好的大学,就有了更宽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听到、看到、经历更多不同的事。也因为没有高中的那么大的升学压力,可以做更多喜欢的事情。这些所见所闻所感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观念和性格,导致一个人所谓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也是眼界的变化。

举个栗子,大学一般一两个月的寒暑假可以供你长途旅行。我的同学升入大学后考了导游证,寒暑假长途旅行,平时周末或者没课短途旅行,空间里都是她晒的各地风光,进入大学到现在她已经去过了我国的东南西北,但是如果成为上班族就有了经济压力,很难再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2.进入大学,才是真正的靠自己的开始,不是别人告诉你日子该怎么过,而是有时间自己思考人生该怎么过,在进入社会之前,该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高中大家都围绕一个目标前进,而大学则可能每个人的生活重心都不一样,我们也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重心。

3.讲点比较实际的,高中大多都是蒙头学,主要目标就是掌握考试要考的科目,而且高中很少需要学生用到手机或电脑。但是进入大学,要学的就远远不止书上的东西,作为大学生,你得掌握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仅仅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书上的那些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培养信息素质,锻炼利用网络进行搜索资料并进行整理解疑的能力。

这里其实就提到学习能力,大学的学习经常是要会运用各种工具,组织各种资源,自己学习领悟。

当然,优秀的人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有一样的眼界一样的学习能力,但是文凭真的很硬啊。


丝雨勿


大学的意义在于给你一个学历,给你一个平台。

剩下的全靠自己。


大学可以带给你三个层面的收获。

第一层是知识和技能。

从表面上看,或者从直接效果上看,大学可以带给你专业的知识体系。你在某个行业可以具备专业知识,而这种专业知识将成为你的立身之本。所谓一技傍身,你至少可以有一种谋生手段,使的你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在短期内作用最大,但是现在知识迭代很快,大学所学会很快落伍。因此,中长期作用并不大。

第二层是学习能力和社会资源。

你在大学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实质上培养了你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你学到的东西,甚至可能毕业没几年就过时了。此时,学习能力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学习能力,你就可以不断保持知识迭代,从而不会被时代淘汰。

同时,大学给你提供了很好的社会资源。包括老师,行业专家,也包括你的同学和朋友。这种资源因为与专业直接相关,因此可以直接提升为你的职业素养。比如老师和专家可以给你教授知识,同学可以互相帮助,学长可以介绍工作,朋友可以成为合伙人。若干年后,很多人会成为你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户。

学习能力可以助力你持续成长。而社会资源可以在中长期帮助你。

第三层是人的素养。包括眼界,思维,为人处世的方式。

作为塑造人潜移默化的因素,这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我认为这才是大学的精髓,特别是好大学。

很多情况下,人的眼界和思维方式,是决定人中长期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知识,技能,人脉和学习能力。好的大学,可以给你更广的眼界。你的行事方式,将不再局限于一事一时,而会更为长远。

读大学,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看以前未见之事,会对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有深远影响。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

打字不易,点赞关注,为您解答大事小情!



娱乐圈博主君


上大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找工作,我们能收获很多,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1、大学赋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大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新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陌生的人,来一次不一样的旅程。


2、大学让我们有机会释放自己的能力,用实践去检验你大胆新奇甚至疯狂的猜想。高中时我们整天学习学习,为了考一个理想的大学,到了大学,我们不能把心思只放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学习自己以前想学没时间学,或者学了一半的爱好重新拿出来,认真学,好好学。

3、大学让我们知道有人反对你,有人支持你,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精彩的人生。要有自己的原则,学会说“不”。

4、大学里我们会认识未来几十年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大学里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总有人和你有一样的目标,拥有和你一样的激情,看法,我们会认识很多朋友,开阔眼界,丰富生活。

5、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不是大学决定你未来,而是在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环境,你都知道你要成为哪种人。有人专利拿了好几项,有人论文发了好几篇,有人在各种比赛中展露头角。

6、大学让我们学会面对不公平的东西,开始明白抱怨无用,努力奋斗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公平才是真的。
我觉得,上了大学,你的生活才有无限的可能,你的未来更加宽阔与明亮。


悦读越慧



上大学之前一定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叫高考。相信很多人经历过高考,各自都有复杂的感受,我就不多说了直接放一点数据出来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0万,这是汇总的历年高考的报考人数和录取率汇总。

大家可以看到比起七八十年代,报考人数和录取率都有很大的增加,而且近年来较为平稳,相比于以前,上大学变得容易了很多。大学教育随着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就现在而言很多工作要求本科学历,招聘时面对年轻人的问题是什么大学毕业的而不是读没读过大学,这就是大学教育普及和社会文化水准提高的印证之一。那么上大学大家上的都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大学作为种社会建制,其功能是“即实现社会分层。这种差异化表现在不同层次和方面。所有大学作为一个整体,要实现受过大学教育和没受过大学教育人群的差异化,也要实现受过不同年限大学教育人群的差异化。即要实现“学历社会”,这是大学存在的前提。各所大学之间,通过经费、学生等资源的竞争实现学校的差异化,从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到其他985大学,再到其他211大学,二本大学等等直到民办大学。

在各学校内,通过在项目、奖励、论文、著作、教学等方面的竞争实现教师的差异化,从学校想留而留不住的明星教授到教师想留而学校不用的教师。同时,通过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实现学生的差异化。简言之,大学是社会分层的工具。

曾有人调查统计过有多少人赞成删去高数课程,当时参与调查的人中有七成赞成并非常希望,这看似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后来有网友看到评论说高数就是为把这七成人淘汰掉(大概是这么件事),他的话也许刻薄,但是同时也直接和现实,大学也是这样起着一个筛选的作用,像之前发的图中的录取率那样,现在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考生无法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我绝不否认他通过别的渠道和途径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从这个结果看,他被大学淘汰了,在其他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接受大学教育的情况下,这百分之三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被社会淘汰了,平均状态相比较而言,这百分之三十的人生活水平及工作状态都会差于那百分之七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平均,你要拿个例来讲的话我无言以对。


这种筛选和淘汰,就是大学的意义。

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一步,进入怎样的大学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二步,在大学中如何学习和生活是你不被淘汰的第三步,上完大学选择一个好工作是你不被淘汰的第四步,今后工作生活中还有无数个你要做好选择好好努力才能不被淘汰的时点,记得要跟进时代的步伐。

以上,剧毒砒霜口味略重,引起不适十分抱歉,或许点个赞就好了呢~


煲剧酱


你要明白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是用来追求高深学问的所在,而非为了做官。" 大学是人类精神资源的传递和创造的最佳学堂,是一个聚集了智慧的学者,对世界进行不断的研究、解剖的理想场所。 大学是一个高扬理想主义的伊甸园,它继承传统而又超越传统,它探索现实而又研究未来,它循规蹈矩而又离经叛道。历尽沧桑而蕴含智慧的大师在这里徘徊,年轻有为而富于活力的灵魂在这里跃动,新鲜而充满激情的思想在这里传播。 这是一个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而迸发出耀眼光芒的理想王国;这是一个充满了孤芳自赏不为所动的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这是一个拒绝诱惑坚持操守努力用精神、气质、理想主义 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

首先,上大学后你才会感叹高中总算成为过去时了,因为高考之后直至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对你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只有真正跨入大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当然,这种解放只是应试教育高峰期的一种回调,如果我们想在大学里有更好的成就,那么请努力展现出你多才的一面,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甚至你要更努力,因为四年之后将是更严峻的社会考场。除了知识,人际关系也是你的必修课,而且你将受用终生。

先说做人。1、宿舍里,和舍友们打成一片,可以说舍友是大学朋友中最重要的,你和他们生活一起最多。2、在班上,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大学同学对你以后的事业很有帮助。还可以在学校里多交一些朋友,有了这些人你的大学生活会更有趣。3、把大学当作社会,大学是你为人处世的练习场。可以说大学是亚社会,自己去好好感受体会吧。

再说做事。1、去干些兼职工作。可以锻炼你的能力,也可以赚点外快。2、参见学生组织,锻炼你自己。学校里有很多组织,广播台、学生会、社团等,去加入他们,这些组织很能锻炼人。

接着说学习。1、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后用不上,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你学的未必就是你以后干的。2、给自己定未来的目标,要有危机感。不要光顾玩,大一大二你没感觉,等你到大三大四你就会痛苦,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以后干什么。

最后说感情。在大学谈个恋爱无可厚非。有一点要记住,有了爱情不要忽略了朋友。有些同学交了女朋友后,天天和女朋友腻在一块,结果和身边的朋友交往淡了。只有爱情没有友情你会失去很多的。


崔老师讲数学课


在这里大家把上大学说成很美,前面是条阳光大道,是条黄金路!可以考公务员、当老师、可以成为上层人士。可问题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基本上都是成绩相当好的人的专利,也就是说百分之十的概率,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就是把大学读了也进不了这些高级部门。那么这百分之九十的人也就可变相的认为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进不了“高级部门”,那他们又干什么呢?有的打工、有的学修车、有的搞餐饮业、有的学专业、有的美容美发…那么这些行业的老板肯定是从这学习成绩不好的人中间产生的,因为成绩好的人都去干了“正经的高级部门”,这些“歪门邪道”的行业肯定要由“学渣”来做!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成绩相当好的就去读,成绩不好或者家境不好的把高中读完尽早学门专长手艺,因为你读了基本上进不了那些高级部门,社过去穷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可毕竟只有少数成绩好的人成功),可社会发展到多元化的今天,干哪一行只要适合自己,都是出路,没必要被专家误导,也没必要把上大学吹得那么高大上,适合自己最重要,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才形成了今天百花齐放的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