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

大豆在粮油作物中,经济价值相对较高。而且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相同数量的大豆籽粒,吸收的养分量与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每生产l00kg大豆籽粒需吸收氮(N)7.0~9.5kg、磷(P205)1.3~1.9kg、钾(K2O)2.5~3.7kg。其中以需氮最多,其次是钾,同时还需要充足的硫、铜、钼、硼、锌等中微量元素。大豆所需的氮一部分来自大豆本身根瘤固定的氮,一部分来自土壤和肥料。在苗期,大豆吸收的氮仅占总量的4%,开花结荚期对氮的吸收量增大,占总量的19%,结荚及鼓粒期对氮的吸收量更大,占总量的70%左右,鼓粒期以后,对氮素的吸收基本停止。大豆从出苗到初花期吸收的磷素仅占总量的15%,开花结荚期占60%,结荚到鼓粒期占20%。钾素的吸收从出苗到开花期占一生吸收量的32%,该期对钾的吸收高于氮、磷,开花到鼓粒期占吸钾总量的62%,而鼓粒期到成熟期仅占6%。总之,结荚期是大豆吸收氮、磷、钾养分最多的时期,而且吸收速度快,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大豆易出现脱肥现象。

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田

大豆的吸肥规律

大豆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全生育期90—130天。

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苗期

其吸肥规律为:(1)吸氮率。出苗和分枝期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15%,分枝至盛花期占16.4%,盛花至结荚期占28.3%,鼓豆期占24%。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氮的高峰期。(2)吸磷率。苗期至初花期占17%,初花至鼓豆期占70%,鼓粒至成熟期占13%。大豆生长中期对磷的需要最多。(3)吸钾率。开花前累计吸钾量占43%,开花至鼓粒期占39.5%,鼓粒至成熟期仍需吸收17.2%的钾。由上可见,开花至鼓粒期既是大豆干物质累积的高峰期,又是吸收氮磷钾养分的高峰期。

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鼓粒期

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是大豆优质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大豆的施肥技术如下:

(1)拌种。大豆常用拌种方法有两种:一是根瘤菌粉拌种,即每5kg种子用根瘤菌粉20~30g、清水250g,在盆中把种子与菌粉充分拌匀,晾干后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播种前按每5kg种子称取钼酸铵5~l0g,用250g温水充分溶解钼酸铵,然后将肥液喷洒在种子上,尽量使肥液布满种子,阴干后即可播种。在缺硼或缺锌的地块,用0.05%的硼砂溶液或0.1%的硫酸锌溶液拌种。

(2)重施基肥。大豆基肥以有机肥为好,一般每667m2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再配以少量化肥即可。夏播由于时间紧,大豆施用基肥多以化肥为主。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应施氮6~7kg,磷、钾各10—12kg;肥力高的地块,施氮量宜为4~5kg,磷、钾各8~10kg,撒施后翻耕。

(3)巧施追肥。追肥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未施基肥或铁茬播种大豆的地块,必须进行追肥,一般追尿素3—4kg或碳酸氢铵10—15kg、过磷酸钙20kg、钾肥10kg。氮肥可在苗期和初花期各追一半,磷、钾肥宜早追,追施方法以开沟条施为好;二是对已施基肥的地块,根据苗情追肥,若发现苗弱而黄,可适量补充氮肥,以防止脱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重施一次追肥,每667m2可追尿素2~5kg、钾肥7~8kg,在开花前5d左右追施。

大豆的需肥规律

成熟的大豆

中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