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壬二、繼道觀鼻

繼道尊者他所觀的是鼻,鼻根嗅的功能。我們看他過去的因緣,就知道他為什麼以鼻根當所觀境。

因缺誦持

周利盤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周利盤陀伽他過去的因緣。周利盤陀伽翻成中文叫繼道,就是古代印度她們女眾生產,不能在自己的家生產,要回到孃家去。因為繼道尊者的母親,在回家之前,因為事情的忙碌來不及回家,所以快要生的時候,才匆匆忙忙的趕回去,就在這道路的小道的旁邊出生,才叫做繼道,是這個因緣。

繼道尊者他出家以後,是怎麼回事呢?我闕誦持,無多聞性,也就是說他的本性是愚痴暗鈍,沒有憶持諸法的功能,所以他沒有這種多聞強記的功能。因為這個周利盤陀伽他過去生,在迦葉佛時代是三藏法師,但是因為他在教導弟子的時候,因為慳法的關係,對佛法有所保留,就招感生生世世愚痴,到釋迦牟尼出世的時候,這種業報還沒有結束,所以說,他是缺乏憶持的功能。


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我最初看到佛歡喜,而且也聽聞佛法,他畢竟是有善根,聽聞佛法而出家。佛陀曾經要他受持一個伽陀,四句偈。

這地方蕅益大師講到說:是什麼四句偈呢?說是: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這就包括戒定慧。

尊者對這個偈誦,只有這四句偈,在一百天當中,記到前面一句就忘了後面一句,記到後面一句又忘了前面一句。唯識學說的心於所緣明記不忘的念力,非常薄弱。所以他哥哥,他哥哥也出家,就非常的惱恨,就要他回家還俗。周利盤陀伽他在回家的路上,他走到了半路遇到大慈悲的佛陀,佛陀當然明知故問的說:你要幹什麼呢?周利盤陀伽就如是如是的報告,佛陀說你不要回去,我來教你一個修學的方法。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奉教調息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佛陀憐憫尊者的愚鈍,教我安居,調出入息,你現在這念力這麼薄弱,沒關係!修習的方法多的是,這根塵識,這個部份弱沒關係,你找你強的部分出來。你現在先把萬緣都放下,你要安居靜處,到一個閒靜的地方住下來,然後調和你的出息跟入息,修習止觀。他怎麼修?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周利盤陀伽因為他念力薄弱,他就不能用念力來修學,那怎麼辦呢? 佛陀說:你注意你的呼吸。這個地方就是隨息,數、隨、止、觀、還、靜,不是數息是隨息,只是知道而已,知息出,知息入,你知道你的氣息從鼻端到丹田,又從丹田到鼻端,你知道它進,知道它出。經常有事沒事就注意自己氣息的活動,慢慢慢慢的使令內心達到微細禪定的境界。

禪定現前的時候是怎麼回事呢?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他可以看到他的身心世界,他內心的世界那種生住異滅的四種相狀,他的念頭生起、相續、變化、消失。他這時候看到他的諸行,諸行指的是前面生住異滅這四種相狀,這種剎那剎那生滅的相狀。

到這個地方只是說明尊者成就了禪定,還沒有說他成就智慧,但是他至少已經把心靜下來了。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開悟得果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

其心豁然,豁然指的是開啟他心中的智慧。因為他心靜下來,他看到他內心世界的生住異滅種種的變化,他就體悟到我們內心是一個無常無我的道理。因為它生滅變化,所以沒有常依主宰的我,所以他成就一種大無礙的智慧。依止這個無礙的智慧,就斷除三界的見思,成就阿羅漢果,安住在佛的座下,成為佛的常隨眾,而成就小乘的無學。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現在您老人家問我圓通的法門,正如我自己所修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我就在觀察我鼻端的出息跟入息當中,而我回光返照,觀察這個出入息,問它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我不隨這出入息的相狀而轉,色相歸性,從外表的假相,而找到它一個不生不滅的嗅性,見聞嗅嘗覺知的嗅性,這個地方對我來說是最為殊勝無上。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我們在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時候,你看周利盤陀伽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過去的業力是不完整的,我們曾經造了很多很多的善業,但是也造了一些惡業,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跟缺點。

所以在整個修學的假觀當中,假觀最重要就是找到你的定位。我們中國最高的哲學叫《易經》,整部《易經》就在講定位的問題,人生的趨吉避凶就是你的位置,你找到你的位置沒有。當然它的位置是變化的,二十歲的時候,你二十歲的位子;你現在剛出家有剛出家的位置;你出家十年你有你的定位;到了二十年你又有你的位子;出家到了五十年,到了老和尚了,你又有你的位子,有些話你就不應該再講。找到定位你才知道進退,才知道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才不會進退失守。


你看周利盤陀伽,他念力很薄弱,你一天到晚要背東西,他越背越沒有信心,這一條門過不去嘛!過不去你硬要過,你今生就是空過了,到最後只有還俗一條路而已。你看佛陀說:沒關係,轉個彎,你不能夠背東西,你注意你的呼吸,誒!從這個地方,方便有多門,成就聖道。

我講實在話,世間上沒有利根跟鈍根的差別,你覺得你很鈍根,那表示你那個門還沒有找到,你那個最有利的門還沒有找到。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特質,你看周利盤陀伽,他四句偈一百天背不起來,但是他找到他的定位以後,很快的成就禪定,很快的證得我空,最後變成一個三明、六通、八解脫的大阿羅漢。

所以首先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你應該做什麼事,我們講就路還家,你適合做什麼,解門、行門,什麼適合你就做什麼。我們不能夠拋棄過去的束縛,你過去生當中串習產生一定的力量。為什麼有現在呢?有過去才有現在,怎麼會有今天呢?因為有昨天。

你看唯識學,阿賴耶識恆轉如瀑流,生命就是一個水流,我們因為有很多的過去、過去,才有現在,你不能夠說把過去一刀二段,全部否定過去,你否定過去,你就沒有現在,也就沒有未來。


諸位你看看二十五圓通,他都有一段過去,然後他跟什麼因緣特別熟,佛陀就教他怎麼修行。這個叫做順勢而為,你的過去這方面特別厲害,你就從這邊下手,沒關係!方便雖然有多門,目標是一樣,結果是一樣。

這個地方周利盤陀伽的修學值得我們深思,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的努力更重要,你找到你的定位,你的努力才有效果。

——節選《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八卷五
淨界法師:實際修學,找到自己的定位,比你努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