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誰來為外匯平臺“支付敲詐”買單?

最近,跟行業內的一個朋友聊天,他說現在形勢不好,特別是支付通道,極其稀缺,很容易被查。

甚至有些投資者會利用這個漏洞敲詐經紀商,搞得大家很鬱悶,怎麼回事呢?

智付事件

最近的智付事件可以拿來說一說。

誰來為外匯平臺“支付敲詐”買單?

文章是這樣描述的:目前,有不少智付支付的用戶對記者投訴智付支付為非法外匯平臺提供支付通道。從用戶的反映情況顯示,用戶聽信一些外匯平臺的業務員,在外匯平臺上開戶進行投資,這些外匯平臺包括聯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準投資”),香港天富寶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天富寶”)等,賬單顯示是通過智付支付進行資金流轉。

文章提到幾名投資者出示了交易憑證以及盈利無法平倉大幅虧損等記錄。而智付受罰的原因是:公司對商戶的核實不到位!

據透露,央行深圳中心於2017年12月底對智付支付做出停止新增業務開展的決定。在2018年3月7日對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做出全面停止業務,罰款人民幣3萬元的決定,但暫未在人行官網公示。

上文提到的香港天富寶早在去年就被爆出是騙子集團,應該是從內盤轉過來的。

誰來為外匯平臺“支付敲詐”買單?

這些是板上定訂的事情,智付被罰也是活該。

有意思的是央行深圳分行當時的回覆:用戶在支付過程中未發生損失,所以應向香港天富寶提出賠付請求。智付支付存在未嚴格審核商戶資質,未採取有效檢查措施和技術對其經營內容和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發現商戶違規使用網絡支付接口,擬按規定對智付進行行政處罰。

口氣比較輕,也沒有針對外匯的意思,僅僅就事論事。

這個回覆是去年9月份的事情,隨後的事大家都知道,年底央行開始審查境外支付,重點審查外匯。

這讓那些收過道費的三方支付對外匯平臺唯恐避之不及。

但畢竟國內依然有大量外匯平臺,對三方支付的需求依然存在,總有眼饞這塊肥肉的。

“黑名單之謎”

在《侏羅紀公園》中有這樣一句話:物種自會找到生存之道。

對於外匯平臺也是一樣,習慣了三方支付便捷的客戶很難再去回到過去常用的入金方式,比如電匯。

一些三方依然在悄悄地為外匯平臺提供通道,但毫無疑問,收費比之前要貴。

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抓到了漏洞,比如在某家平臺商入金,掌握證據,拿著交易憑證去平臺方或支付方進行勒索,現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商和支付已經是一條船上的。

客戶的篩查就變得無比重要,因為誰也不願意“中雷”。

前段時間有人爆料說一些正規的經紀商就自發整出一個“黑名單”,隨後被闢謠:絕無此事,而這份名單是很久以前的。

雖然從邏輯上來說,黑名單是成立的,但據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朋友說基本上不可能從技術上篩選出誰是真正投資者,誰是潛在敲詐者。

外匯投資者遍佈全國,過去說的什麼“溫州幫”早已成為歷史,各家經紀商的客戶也是到處都有。拿什麼來篩查呢?說實話,只能靠銷售的現場判斷,但也不是十拿九穩。

這至少說明了兩件事:1.外匯投資很火 2.外匯投資很亂。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國際上非常普遍的交易形式,也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重要的投資工具。在一個不存在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市場,很難說是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尤其在我國,隨著國家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國內居民的外匯存款也日益龐大,由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理財市場。

許多國外正規交易經紀商早就看在眼裡,急不可耐地想搶佔這個市場。一邊是國內外匯理財需求蠢蠢欲動,一邊是境外外匯保證金機構搶灘布點。國家對於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限制,實際上只是捆住了國內商業銀行的手腳,國際的正規經紀商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最近兩年,原有的外匯市場格局受到很大沖擊,如果說此前外匯經紀商處於怡然自得過自己的小日子階段,突然大量的資金和投資者的湧入(內盤轉外盤、黑平臺)導致詐騙頻發,讓這塊法外之地暴露於當局的視野之下,一些此前從未考慮過的“責任”“義務”“立場”在不斷衝擊這個行業內的每一個人。

從智付事件我們能看出,三方支付並不能分辨出黑平臺和正規平臺,但都在用,而且要開發客戶好像還離不開。現在的一刀切反而讓正規平臺承擔了本不該他們承受的,這才會出現正規平臺商被勒索的局面,也才有了我那位朋友的苦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