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中國能不能造出好機床?聽聽機床行業的各位大佬是怎麼說的!

機床被稱作是“工業母機”,而以機床行業為支撐的裝備製造業,則是國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石和脊樑。目前,中國的機床工具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明顯扭轉。

國內普遍的情況是,有實力的生產加工企業大多會花更高的資金購買進口品牌數控機床,只有要求不高的加工需求才會選擇國產機床。在“中興事件”後,很多機床工具行業的業內人士人擔心,一旦高端設備被禁,那對中國整個工業、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影響也許要高出中興很多倍!

那中國能否造出好機床呢?在5月10日,第19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上由主辦方重磅打造的“首屆國產機床企業大咖故事沙龍會”,以“中國人能否造出好機床?用事實說話”為主題,原東汽總機械師王志明,廣州敏嘉總經理趙虎、成都普瑞斯數控機床董事長陳春、東莞市普銳米勒機床總經理陳飛躍、重慶宏鋼數控機床總經理汪傳宏、武漢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寶雞機床集團董事長李強、科德數控副總經理湯洪濤等機床行業大佬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對於身處行業最前線的他們,是怎樣回答“中國人能否造出好機床?”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能不能造出好機床?聽聽機床行業的各位大佬是怎麼說的!

機床大咖故事沙龍

廣州市敏嘉製造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虎

中國能造好機床嗎?什麼叫好機床。對客戶而言,買回去能幫他解決問題,能賺錢的就是好機床。對機床廠來說,能幫企業創造利益,能賣出去的就是好機床;對社會來說促進社會進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機床也是好機床;對環境來說,綠色製造,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的機床是好機床;對操作工人來說,能降低它的勞動強度,安全的機床就是好機床。每個人對好機床的標準不一樣。我們不能單純用機床好不好來概括一個問題。

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那中國是有好機床的。做機床的,就是給客戶做嫁衣。國產機床的用戶,利用國產機床賺到錢了,這怎麼不是好機床呢?怎麼來看好機床的問題。我認為中國有好機床,也能造好機床。敏嘉把自己定位,為客戶提供製造技術,而不是僅僅提供機床。

客戶買機床是幹什麼的呢?客戶買機床回去顯示自己的實力,把機床放在廠裡,當鎮廠之寶。說自己的工件,是這個機床加工出來的。需要買一臺很貴的機床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企業的能力。當然,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需要。但當中國機床已經很有競爭力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買這些貴的機床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買貴的機床只能證明你有錢,不能證明你一定有實力。

客戶買機床回去要幹什麼,客戶買機床回去是要解決問題。我覺得我們能不能幫客戶解決問題,就是衡量一個機床是不是好機床的重要標準。所以說敏嘉就是這樣來實踐的。

行業裡一直有很多抱怨,說我們造機床的軸承不行,絲桿不行,系統不行。造成中國機床不行。逼得很多機床廠自己造技術。這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一些功能部件的廠家都是用機床製造產品,比如主軸、刀架、絲桿等。我們在抱怨,功能部件不行影響了國產機床的時候。這些功能部件的廠家也在說,因為你們造的機床不行,所以我們好的功能部件造不出來。所以做功能部件的,比如做機器人減速器的,都是買的幾千萬的機床,導軌磨床、絲桿磨床,都是上千萬的機床。

這就是一開始的問題嗎?機床廠和功能部件廠都有責任。那用戶有沒有責任?用戶不用,怎麼能好。好東西是做出來,是試出來,是幹出來的。功能部件不用國產機床,國產機床不用國產功能部件,用戶不用國產機床,大家都有一定的責任。

成都普瑞斯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春

機床製造廠家需要努力,把國外的機床技術思想學到位,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把自己的機床產品做好。跟華中數控陳吉紅董事長討論的時候總結了四點。走訪用戶的時候勤快一點;聽取用戶的意見的時候更加虛心一點;回來改進的時候,速度快一點;服務在更加好一點。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堅持這麼做。滿足機床用戶的需求的機床,就是好機床。功能部件只是其中一方面。還有就是數控系統。除了機床廠家努力,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一起努力,我們就能做出好機床。當然,另外就是怎麼把國外好的發揮,缺點改進。

東莞市普銳米勒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飛躍

一個月生產30臺機床,出口海外65%。出口80%到歐洲的國家。在國外的銷售,最開始說機床在中國生產的機床,客戶對中國生產的數控機床的品質性能都是一個大問號。但是隻要說是臺灣生產的機床,客戶都是認可的,都說好。在初期的時候,我們一直遇到這個問題。我們也在認認真真的做機床,為什麼國外的客戶對大陸機床這麼不認可?通過不斷去國外展會,去年漢諾威展會上我們簽下了100臺的訂單。當時很多同行才瞭解到我們。現在我們在歐洲的銷售,已經變得很輕鬆容易了,甚至我們的一些型號的機床賣得比臺灣機床還要貴,因為我們被國外的客戶認可了。

在這一點的結果上,我認為中國是可以做出好機床的。在一開始的時候,國外的用戶都說,中國的機床、臺灣的機床,要比德國日本美國的機床便宜,我才會買你的東西。我認為我們自己已經做到了80分,但是別人對我們的印象還停留在60分。在上海CCCMT展會,我們德國的總經理也來到了展會現場,他對我們中國機床的進步,感到非常的驚訝。為什麼國外的客戶,對中國的機床印象還是停留在較低的水準的。我認為需要一批好的中國機床企業走出去,大家共同一起,把中國機床的品牌做好。

最後還是迴歸我們的定位。我們要想好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一想起中國普遍就是價格戰。一臺機床賣30萬,旁邊就有人想著賣28萬、26萬,把質量降低。但是我們能不能換一個角度來想一想。別人賣30萬的東西,我們能不能把他做得更好一點,賣的更貴一點。我們反過來去思考。

我們是中德合資的,我們有自己的團隊,我們定位我們要去替代德國日本的三軸的機床。我們現在不能說去替代他們五軸的高端的機床,但是定位就是替代他們的三軸機床。我們把定位想好之後,他們的三軸賣多少錢,我們能做出來多少錢。國外的三軸機床價格是國產的好幾倍。我們完全可以把國產的機床做的比他們好一點,之後價格比他們便宜。我們現在採取的策略也贏得了客戶的尊重。

前兩天,我們一個客戶打電話來,說要做我們的代理,形容我們的機床時,用了一個詞luxury,意思是豪華的,奢侈的。我們國外的客人對我們的評價。

我們要從企業的領導者,要把定位定好,之後我們朝著定位努力。另外一點我們講到就說,工匠精神,現在很火就是提倡工匠精神。但是中國跟國外有一點不一樣的就是,中國機床廠的老師傅收入目前普遍底下。對比管理人員,經理、主管,他們的收入都比工人高。我們就覺得,工人的工資怎麼能超過主管呢?但是在德國,他們的高級藍領工人,不用每個人都去上大學,就去讀技工學校就可以了。在德國上大學的比例很少。技工學校的實習時間,都是好幾年,之後工廠給你開個鑑定證明,才能畢業。鑑定證明不合格,就不能畢業。在中國,老的有能力的工人,得不到重視,收入跟不上。高校培養出來的,沒有針對製造的藍領工人。大家都想去離製造業遠一點的專業。去做金融,去做其他的工作。

但是在我們公司,大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的一畝三分田我們可以改變。在我們公司裡,我們裝機床的高級鉗工師傅,工資超過主管和經理級別。我們在內部講,大家不要想去當官,如果你是一個鉗工,你就當好鉗工的工作,你會得到比主管還高的收入。我們對鉗工有個評級,有技術工資。我們讓技術有能力的鉗工師傅,能安安心心的裝好的機器。我們優秀的工人還會有獎金。

大家都是在講工匠精神,我們就要讓我們的工匠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我們才能讓他們安安心心做出好的機床。

大家動不動就說工業4.0和智能製造、2025的概念,我們是不是落後別人很多了。工業4.0是德國提出來的,但是我們在客戶的很多工廠,並沒有看到工業4.0.他們有些企業還在使用老機床,甚至普通的機床。現在我們在中國用普通機床,好像已經跟時代掛不上鉤了。

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說的很好,說到我們所有的工業4.0,所有的智能製造,最終還是要依賴於一臺穩定的機床。當一臺三軸的機床都不穩定,再怎麼說工業4.0,再怎麼說智能製造,生產線都動不起來。一臺好的機床是地基,是百分之八十的基礎,只有地基牢固了,才能蓋更高的高樓。但是三軸的機床都沒做好,在不牢靠的地基上起高樓,是蓋不起高樓的。

在不牢靠的地基上蓋不起高樓。三軸的機床要先做好。我們現在不談太多的智造,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機床。做好自己的三軸機床。替代德國日本的三軸機床。讓工人有好的生活,才能讓人做出好的機床。一說到中國機床就是在第三梯隊。但是中國還是有好機床的,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要看到自己的差距。一說到中國的機床就代表便宜。便宜的東西,不一定就是中國的東西。我們要用事實改變。

重慶宏鋼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 汪傳宏

1、市場是不是需要好機床,我們做出來這些機床,誰來買單。

2、我們的團隊是否掌握做好機床的方法和技術。有效的推進。

3、一臺好機床,需要中國企業往品質,往品牌轉換。要做好質量。做好品牌戰略計劃。每一個品種,都有榜樣和目標。這樣有力量和代表性。

4、把機床做好,不單單是機床廠家的努力。是產業生態鏈的問題。

中國能做好機床,但是好機床做出來,我們的成本比老外還高,這是我們過不去。加上中國機床又沒有品牌的影響力加持,我們怎麼跟別人pk。我認為企業最大的難點,是我們沒有好的名聲,另外就是我們產品的美譽度(產品的穩定和可靠度)。沒有國外好。如果我們要做的比國外好,我們就要付出。做好機床是很好的,但是成本很高。產品的穩定可靠性。我們如果要做好,我們要付出1.5-3倍的成本。我們的規模產能需要做好定位,做好規模。

品質是第一階段,第二是品牌階段。要做好品牌戰略計劃。要把機床做好是產業生態鏈的問題。政府與市場佈局。我們現在產品做得太廣,做得太多。如果我們能幾代人就把一個產品做好,那我們就能成功。把一個細分領域,做到規模的產能。規模化,降低成本。難的是,做出來之後有沒有客戶買單。

寶雞機床董事長 李強

企業的使命 匠心智造中國好機床。 1965年成立到現在,走過53年曆程。一直不忘初心,立足機床主業,一直堅持。加工和檢測手段都在不斷完善。做好機床要有加工檢測設備。

寶雞機床經過53年的堅守,培養了一批寶雞工匠。生產一線有45%-50%的技師高技能人才。寶雞一直在出口。賣到國外的機床,客戶在機床上放了鮮花。中歐得到客戶讚揚。在外銷市場寶雞也做的越來越好。現在也說明國產機床性價比不斷提高。日本的獨資企業也在用寶雞的國產機床,用的也不錯。近幾年,寶雞國產的機床進步很大。

什麼是好機床,好機床是個寬泛的概念。我相信中國機床企業能做出中國的好機床,像寶雞就是一直在堅守。中高端與某些機型上,國產機床與國外機床水平持平。有差距,在某個領域,達到持平。希望機床工具企業、國家、社會,一起打造健康規範的產業生態圈。靠一家兩家企業不行。這樣國產機床趕上世界水平,那是非常快的。

華中數控董事長 陳吉紅

怎麼樣做好一個好機床,我是沒有話語權。但是我看到了太多了機床廠的發展。結合我看到的情況。其實要做好好機床,要帶領團隊苦幹加巧幹。不能單提倡互聯網+,也要抓質量。好像只要搭上互聯網的車,就不用抓質量了。

汽車發動機缸體缸蓋,德國壟斷,怎麼做到這一點?德國人告訴毛予峰,都是幾十年的積累。德國人也誇讚長三角珠三角的國產機床,能有市場。國產機床可靠性差,小毛病不端,不穩定。工藝、加工、刀具,買機床不是單單買加工精度,還是買整個解決方案。巧幹,就是跟用戶的工藝緊密集合。有問題不去用在,怎麼能發現?五軸的葉片銑床,什麼時候用華中的8系統。吸引王總的是6軸聯動的跟編程結合起來。吸引的是工藝。產學研結合是機床、刀具、工藝系統,緊密結合成一家人,一起結合。用戶用好了就是好機床。不是很多軸,不是很多高精度,就是好。

04專項做得好的項目都是華中數控都是下了功夫。但是跟國外做的一樣好,人家有個品牌,人家有了工藝的積累,形成了生態圈,沒有辦法搶佔生態圈。換道超車,巧幹。在上海推出智能化系統。高速高精達不到,高速加工達不到。我們用智能,用大數據。我們用大數據監控生產過程,解決問題。智能化的模塊。看不上系統,看上智能化的模塊。

苦幹加巧幹,我們機床行業一直有機會。華中數控怎麼做?在數控系統產業,淚都是嘩嘩往下流。芯片和數控系統都是戰略性技術,但是有時市場充分競爭的技術。你有他就賣給你,你產業規模上來了,他就降價。

高檔數控系統,高檔數控系統一年就沒有那麼大的量。市場上要變成經濟效益是長遠的。企業能不能活下來。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再堵搶眼。我們有,國外降價。國外在中國製造業,降價。

想大家都認識到,我們是一個小苗,需要大家扶持、培育。數控系統產業發展,更多的是中國製造的事情,中國機床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