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蘇陽波,潮州手拉壺制壺藝人。

他沒有職稱虛名,只有埋頭創作。

江湖人士大都只聞其名,末見其人。

很多人定製他的壺,等了兩年還沒排到。

很多人總想窺探他工作間那一排大缸裡陳腐泥料的秘密。

他自號“壺破”,認為再精美的陶器終有破損的一天,有佛家“萬物生於塵土,復歸於塵土”的宿命感。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蘇陽波

蘇陽波愛茶,單叢,老炒仔,老紅茵……諸多好茶,無不深有研究。對於不同茶類,配備何種茶壺沖泡,不同泥料、不同窯溫、不同壺型,對茶湯的影響,自是體會頗多。

蘇陽波對於有些茶壺不能適用於茶,有些壺的泥料摻雜化工品。有些制壺者,以模具壺哄騙消費者為手工製作的手拉壺。對這些現象深惡痛絕。為此,蘇陽波因茶而制壺,因茶而起家,創立“同吉堂”,專心製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手拉壺。同吉堂的同字,為大眾之意,吉,為好的意思,寓意是做大眾認為好的手拉陶作品。這也是蘇陽波的目標追求。

蘇陽波早年喜歡玩壺。以前汕頭有一家很大型的壺店,蘇陽波經常去那裡看壺,每每見到漂亮的壺型,都要捧在手上撫摸半天,仔細欣賞每一把壺的線條、造型之美,揣摩作者對於壺身各部分的比例創造意圖。有時候在壺店一呆就一整天,店主關門收檔都沒發現他還在裡面。店主見他愛壺如此痴迷,為之感動,也常常便宜賣些好壺給他。

蘇陽波也愛好於收藏潮州手拉古壺,研究古壺的不同泥料配方,手拉成型技法,不同窯溫下壺的燒成泥色,以及壺嘴、把、蓋、鈕對於整壺比例協調的配合。

蘇陽波白天上班,晚上閒下來後經常自己呆在工作間,喝茶賞壺,有時把玩著老壺,有了靈感,就會坐到拉坯機前,創作手拉壺作品。每把壺成型後,總是要仔細端詳。對每把壺的腰身線條,壺嘴大小彎曲程度,壺把的形制,每個細節都要求精細到位。蘇陽波對自己所制手拉壺要求極為苛刻,泥料一定要純正,選擇富麗山深層紅土,還要陳腐十多年以上,才可以用來制壺。工藝上更是精益求精,每把壺的每個部位,都要做到百看不厭。窯溫要到達1140度,最合適的燒壺溫度。 蘇陽波並不追求產量,每件作品都是用心創作,達到滿意的精品,才會送窯進行燒製,因此,很多茶友定製的作品,總需要排很長很長的時間。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原料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制壺泥料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陳腐後的制壺泥料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毛坯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半成品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大壺

一個紫砂壺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成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