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HC120直升机)

鹏程翔安/文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8年6月2日下午,某通航公司一架空客HC120直升机在安徽宿州执行飞播施药作业时不慎刮碰高压线坠毁,机身损失严重,1名飞行员死亡。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历年撞线事件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距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近十年间,国内通用航空共发生直升机撞线事件10余起,其中绝大部分事件都造成了直升机严重受损或损毁,人员不同程度的伤亡:

1、2008年4月,某公司恩斯特龙480B型直升机在执行农林喷洒作业时刮碰高压线后坠地;

2、2008年6月,某公司超级美洲豹型直升机在四川什邡执行抗震救灾事故时,直升机尾桨刮碰高压电线受损,在迫降过程中,尾桨结构突然丧失完整性并失效,直升机侧翻坠地;

3、2008年7月,某公司施瓦泽269C型直升机在北京平谷进行低空作业时刮碰高压线坠毁;

4、2011年5月,某公司R44II型直升机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执行农林喷洒作业时,紧急转弯避让高压线过程中,机身刮蹭高压线,加之转弯角度过大导致直升机失速坠落地面;

5、2011年7月,某公司施瓦泽269C型直升机在北京怀柔执行农化作业时,直升机刮碰有线电视钢缆坠毁;

6、2013年6月,某公司施瓦泽269C-1型直升机飞行训练过程中剐碰光缆线,直升机失控坠毁;

7、2015年4月,某公司贝尔206B型直升机执行农林喷洒作业时,直升机误撞高压线坠毁;

8、2015年6月,某公司R44II型直升机进行飞行训练过程中,与跨越湖面的高压线相撞,导致直升机失控坠水;

9、2016年5月,某公司罗宾逊R44直升机在山东商河县执行喷洒任务时直升机撞线坠地;

10、2017年3月,某公司米8T直升机,在云南普洱进行吊桶取水作业时,旋翼挂碰高压电线后迫降麦田,直升机受损;

11、2017年7月,某公司R44直升机在新疆哈密机执行农林病虫害作业时,刮碰电线坠地,直升机受损;

12、2017年8月,某公司R44型直升机,在辽宁省辽阳市开展农林喷洒作业飞行时,刮碰电线坠地;

13、2017年10月,某公司R44Ⅱ直升机在河南安阳挂碰高压线坠毁。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惨痛的教训

分析众多直升机撞线事件,原因多为以下几点:

1、对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和障碍物勘察走过场。例如,一些事件中作业组事前勘察现场时,未发现线缆,遗漏重要信息;一些事件中作业开始前,机长空中视察飞行后,既没有在作业区域做相应标记,也没有认真研究作业环境,作业飞行中仅凭印象实施;

2、注意力分配不当,观察不周。飞行作业时,机组负荷较大,对机组注意分配要求高,特别是单人飞行作业时,既要控制直升机飞行,观察规避障碍物,同时又要操纵作业设备,兼顾作业效果,有时还要进行通信联络,一旦注意分配不当,观察不周就有可能不能及时发现、规避航线上的线缆;

3、光线的影响。高空架设线缆外绝缘片多为暗色,不会反光的,天气晴好的时候,或者背景颜色较深等情况下容易“隐藏”在阳光之中,能见度较差时又更不容易被发现,加之我国架设的线缆大多没有醒目的“警示球”,进一步增加了机组肉眼观察的困难;

4、违规飞行。有些挂线事件中,机组擅自在未批准的空域内违法违规飞行,对情况一无所知,既不保持安全高度,又不注意观察。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如何避免撞线

航空安全专题:警惕空中“绊马索”—再说直升机撞线

很多情况下直升机是在低空、超低空开展作业,在这一空间中,密布着电力、通信等形形色色的线缆钢索,这些线缆钢索有时不易辨识,对于直升机而言它们就像是古战场上的“绊马索”,一旦避之不及,很可能就会“人仰马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50年代美国飞行员首创了“直升机撞线保护系统”,能在必要时剪断挂碰的线缆和钢索。尽管后来这种装置得到进一步改进,发展成为许多直升机的标准装备,但是如果遇到粗大结实的线缆钢索,同样也“无可奈何”。现阶段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还是依靠机组成员目视搜索、提前规避。

大部分低压和通信线缆线体较细,尽管不易发现,但由于铺设高度不高(一般不超过12米),直升机挂碰后容易扯断等,对直升机造成致命危害的概率不大,而那些铺设在平原开阔地区的高压线缆,由于线塔突出,走向容易判断,因此一般情况下也比较便于发现。但是如果是在山谷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高压线缆有时很难被发现,因此相当一部分撞线事件都是发生在山谷中。

要想及时发现山谷中的高压线缆就要在架设高压线缆的线塔上下功夫,如果提前发现线塔就能“顺藤摸瓜”地追溯到线缆的走向和高度,从而及时避开。但是山谷两边的线塔往往隐藏在山腰上的树丛中,所以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山谷中飞行时,寻找线塔和规避线缆应当遵循以下方法:一是沿着山谷两侧山坡的山腰以上向前方查,高压线缆一般要远离居民区,而山谷底部往往是居民居住的区域,因此线塔不会在底部架设,山腰到山顶是最好的架设区域;二是保持好在山谷中的真高和位置,线缆有的是顺着山脉走向架设在山腰或山顶上,这种架设方法对飞行的威胁不大,但需要飞行员保持好山谷中的飞行路线,不要靠近两侧的山壁飞行,而另一种横跨山谷的线缆威胁比较大,飞行员应该在刚进入的时候保持比左右山坡高的真高来飞行,勘察好场地确定线缆位置、高度和其它障碍物分布后再下降高度开始作业,切不可盲目下降高度,这一点非常重要;三是进入山谷飞行以目视为主,在山谷里飞行,危险源都是靠目视发现,视线就不要在仪表上停留太久,飞行高度要参照两侧山顶的高度,飞行速度受飞行员发现障碍物的速度限制,飞行路线要根据周边障碍物的位置而定,最重要的是线塔是金属,塔顶上也会有一些金属设备在阳光下反光,在周围树木的背景下反光非常容易被“抓住”。

在山谷中作业飞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线缆的威胁对直升机飞行员来说又是“明知山有虎却要偏向虎山行”,相对平原远远的就能看到高压线的走向来说,飞行员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一是要调整好山谷飞行的心态。飞行时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专注于飞行状态和其它飞行参数的保持,因为山谷中所有障碍物都比较近,给飞行员发现和处置的时间都更短,特别是线缆。二是要“留有余地”。在山谷中飞行要避免剩余功率过小,防止发现线缆后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升时功率跟不上,要匹配好速度和高度不要让直升机在限制区附近停留。三是要有积极果断的“临空决断”。在发现前方线缆后,特别是横跨在飞行路线之前的线缆,早决断早处置。四是机组要分好工。双人双座飞行,保持状态的机长虽然也要对外观察,但毕竟精力有限,副驾驶要按照前述方法积极的寻找线缆并及时提醒操纵者,同时还要帮助监控好飞行参数,单人飞行作业时,更要注意保持充沛的精力,合理分配注意力。

另外在飞行作业前,有关公司组织人员认真勘察作业区地形、地貌和障碍物分布情况,在作业区域图上予以标记,使作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飞行作业(训练)过程中,机组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按照规定高度和区域作业(训练)也是避免撞线的可靠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