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勤奮的“快牛”要鼓勵,偷懶的“慢牛”要鞭打

有句俗語叫“鞭打快牛”,講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麼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麼還老是打我?”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遊哉地吃草,真不公平!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這雖是一個寓言故事,卻折射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當前很多企事業單位,包括行政機關單位都存在“鞭打快牛”現象:越是能力強的人,擔當的工作任務越重,由此責任越多,有時受到的批評也就越多,而那些成績平平、能力平庸的人,只承擔無關緊要的事,則明哲保身、相安無恙。長此以往,“快牛”也沒了心力和動力,變成了“慢牛”,或者乾脆“憤蹄”離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緒影響下,成為團隊的離心力和破壞力。讓人感嘆,實在是可悲!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一是“執鞭者”不追究“慢牛”為什麼是“慢牛”;二是“執鞭者”賞罰不明,不能及時激勵“快牛”;三是“執鞭者”對“慢牛”鞭策不足,沒有把“庸者下、劣者汰”的反面典型立起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晰了“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堅持方向和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考核評價、容錯糾錯機制。為各級黨員幹部打響了“有為才有位”的“信號槍”,安上了“幹部考核評價”的“識別器”,建好了“容錯糾錯結合”的“動力閥”,筆者可以預見,“鞭打快牛”將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將從制度層面,迫使“慢牛”變快、“快牛”變得更快一點,為真正能夠幹事、幹得成事的“快牛”撐腰,讓他們不再當“替罪羊”,勇作“領頭雁”。“快牛”快的稱心,“慢牛”比學趕超的春天,已經來到!

“勤奮的‘快牛’要鼓勵,偷懶的‘慢牛’要鞭打”,下一步“執鞭者”要根據《意見》健全乾部績效考核和退出機制,讓混日子、泡病號、開小差的幹部沒有出路,受到約束;要為“快牛”提供更好的平臺,落實正確用人導向,確保把“不唯年齡、不唯資歷、只唯實績”的原則落到實處;要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來激勵大家主動去做“快牛”,也要有更公平的制度去確保“快牛”不寒心,讓“慢牛”快起來。從根本上將《意見》貫徹落實到基層,將《意見》運用到基層,營造風清氣正選人用人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