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给力!东莞企业10天攻破熔喷布原料难题,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

给力!东莞企业10天攻破熔喷布原料难题,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

防控疫情,莞企持续发力。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巨正源”)成功开发口罩的核心原材料熔喷布专用料。预计下周内可完成熔喷布粒料的量产,日产能提升至20吨,可供2000万只口罩生产所需。

给力!东莞企业10天攻破熔喷布原料难题,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

从材料到试产用时6天

给力!东莞企业10天攻破熔喷布原料难题,日产能可供2000万只口罩

记者从东莞巨正源获悉,该公司于2月22日成功产出熔喷布粒料PPH-G1500H,并于2月28日在东莞一家大型下游企业成功试产出熔喷布。这将有效缓解当前医卫材料紧缺的局面。

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是一次性医用口罩三层中间的过滤层,能过滤细菌,阻止病菌传播,其纤维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对过滤细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口罩的需求量猛增,而熔喷布正是生产口罩、防护衣等医疗物资最紧缺的原材料,是产能提升的瓶颈所在。

为此,东莞巨正源充分发挥聚丙烯产能、技术、团队以及产业链优势,第一时间抽调各方骨干力量,成立科研攻关团队,开展配方研究、测试分析和放大试验等工作,努力克服设备、技术种种困难,并主动联合地方政府和有资质的厂家,加快熔喷布专用料的研发。

疫情当前,研发团队争分夺秒完成了技术方案设计、中试验证、装备改造、量产评估,现已成功研发出熔喷布专用医卫纤维料PPH-G1500H和PPH-G2000H牌号,同时在多家下游客户通过验证,于2月28日在东莞一家大型下游企业成功试产出熔喷布。

可满足2000万只口罩的生产所需

本次以“超速”方式研制出熔喷布粒料正是得益于该集团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实力。

“集团原本就有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人员,拥有技术力量。面对疫情,集团紧急启动研发,加班加点,所以研发取得快速进展。”东莞巨正源总经理李汉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计划,东莞巨正源的熔喷布聚丙烯专用料将在下周实现量产,每天产能约为20吨。按照一吨熔喷布可生产普通一次性医用口罩约100万片来计算,该公司单日生产的熔喷布聚丙烯专用料将可满足2000千万个口罩的生产所需。

记者从东莞巨正源获悉,在沙田和广物控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巨正源复工非常顺利,2月10日便已恢复100%产能,每天可生产聚丙烯1700吨以上。

此前,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巨正源科技公司已快速响应政府号召,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开足马力不间断生产,已累计向市场投放Y35L、Y40L、Y25L等聚丙烯医用纤维料近30000吨,占到了华南地区产能的40%。

延伸阅读1:

“东莞制造”+政策,助力口罩机生产快速落地

东莞巨正源是省重点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并同时成立新材料研究院,专注于烯烃、聚烯烃工艺技术开发与新材料技术研究。

火速研发出熔喷布专用料绝非偶然。东莞工业种类齐全制造业发达,设备技术的共通性,让东莞快速进入口罩设备生产有了更多可能,广大莞企迅速响应的能力也得以全面展现。

2月9日,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市汇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兴股份为汇通自动化贴牌生产口罩设备。

东莞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口罩自动生产线2月17日落地,正在赶制“口罩设备”的天机机器人,设备也已用在产线上。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连夜设计高速全自动平面式口罩生产线,致力于提升口罩生产能力,缓解当前口罩供应压力。

企业也开始抱团, 2月8日,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共同发起成立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联盟,利用搭平台,促进企业成员间合作,帮助口罩生产企业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能。

政策同步跟进。东莞出台2020年口罩设备售后奖补政策,对企业生产销售的全自动平面口罩机每套资助5万元,全自动折叠口罩机每套资助8万元,其他口罩设备按收款金额的5%给予资助,每家企业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市工信局全力解决企业缺员工专业技工、缺原材料零部件等问题,夯实医疗物资保障基础,帮助企业复工达产、扩大产能。

在这个疫情汹汹的春节,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政策助力,让东莞快速进军口罩机制造领域,这既是东莞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是东莞多年来创新发展,技术实力的生动体现。


延伸阅读2:

截至2月底,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下旬只有2家,迅速上升到217家;每天口罩生产量从原来不足10万个,已经增长到超过2000万个。

 2月29日,一台由广东省广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顺利交货。口罩生产设备装车后,经过四千多公里的公路运输,将于3月3日抵达新疆。

  这台口罩机背后,凝聚着政府、企业通力协作的心血。从图纸研发到整机下线仅用时15天,实现了广东省属国企口罩机生产“零”的突破。

  “一天就签合同”

  据省工信厅初步统计,截至2月底,广东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下旬只有2家,迅速上升到217家;每天口罩生产量从原来不足10万个,已经增长到超过2000万个。

  2月8日,广业接到省政府、省国资委紧急任务,在一个月内研发生产100多台口罩机。其后,广业装备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所属企业省机械研究所、凯旋真空公司等分批进行组装。

  对广业来说,口罩机生产是从“零”开始,机械配件、人员、场地、生产许可等都是棘手问题。

  第一道难关是图纸。在省政府的协调下,广业向省内的口罩机生产企业求助,连夜与南方力劲公司洽谈。“我们特事特办,一天就签合同,三天完成首期付款,拿到了一整套图纸。”广业集团副总经理郜洪青说。

  面对生产场地和材料不足等问题,在省国资委的组织协调下,广晟公司提供了广东风华芯电公司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生产场地,并投入资金对生产场地进行改造;广新控股集团则提供了口罩机生产调试所需的原材料。

  此外,还需要采购旋转气缸、超声波电焊、滚筒等10多种核心配件。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船舶等单位对广业提供了支持。“他们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各类开关、感应器、连线机链条等紧缺零部件,中船集团还支援了6名数控车床操作工人。”郜洪青说。

  2月25日,广业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全自动一拖一平面口罩机调试完成,正式下线。

  “不以盈利为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难关。为了确保项目按时顺利推进,广业集团党委成立了口罩机项目攻坚克难临时党支部,并成立了4个党员突击队。

  “这个超声波焊接点的位置还不够牢固,耳带焊接机还需要再调。”凯旋真空技术中心主任李长安拿起一个刚生产出来的样品,和技术人员商量着。他是凯旋真空公司的年轻党员,主要负责口罩机图纸设计和加工零部件设计。

  口罩机出厂之前的细致调试工作颇考功夫,需要一两天时间。“过去,我们做的是重型机械,口罩生产属于轻纺工业,可以说是经历了从生产飞机大炮到绣花的转变。”凯旋真空技术中心主任李长安说。

  广业生产的第一批口罩机每台日产能约为8万只,预计3月9日按进度完成全部剩余设备的总装。“按照省国资委指示,紧急研发生产的100台口罩机全部用于防疫救灾,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成本价出售。”郜洪青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