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是南京秦淮公安分局朝天宫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当疫情来临时,他成为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核查信息、防控宣传、封闭小区……这些都是他的日常工作,每天超过3万步,一干就是接近30天。在居民眼里,杨震俨然成为了社区的“大家长”,这个“家”不好当可他却当的有模有样,他说:“防疫工作不能缓,我是党员我先上!”
杨震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查居民信息
每天超过3万步,他被称为社区“当家人”
1月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杨震选择下沉到一线。社区封闭管理工作开始的前一天正好是杨震值班,他没有给自己休息的时间,连日常用品都没来得及回家拿,就投入到了核心组的封闭管理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天。
“我是党员我先上!”撂下一句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的话语,杨震便一头扎进工作中。社区里,杨震是各项工作的排头兵,他负责的俞家巷社区老旧小区多,管理难度大,为此,他协同社区在4个流动人口多的入口检查点轮流巡查,并对群众反馈的可疑线索都认真去核查。对于年老体弱的易感人群,杨震总要上门再三叮嘱注意自身防护、少出门等温暖的嘱咐,以至于每天的步数轻松突破3万步。
封闭式管理使得居民们足不出户,时间久了难免在家难不住性子,这时,杨震会主动上门找他们聊天,排解他们的心结,让他们静下心来居家隔离。每当有人问杨震为啥闲不住时,他说:“只要你们好好的,我多走几步路算得了什么。”杨震心里明白,万事开头难,想要守好社区这个“家”,就得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为此,居民们都称杨震是社区的“当家人”。
杨震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
不记得敲了多少次别人家门,好在大家慢慢都理解了
除了日常防控,杨震还要时刻应付突发情况。2月13日晚,刚刚睡下的杨震突然收到指令:发现辖区内一个重点地区归宁人员没有如期前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需要立即上门见面排查情况并劝导其安全隔离。
杨震立即通知了附近几名队员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在夜幕中敲开这家人的大门。得知上门的原因后,对方一脸疑惑地解释说,其实收到的通知是第二天才去固定宾馆隔离,自己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了。得知情况后,杨震为其测量体温后,向指挥部汇报了情况。第二天一早,杨震又主动上门,将该居民亲自送到了隔离点,他说这样才能放心。其实,像这样的排查稳控工作每天都要重复,他已不记得敲了多少次别人的家门了,才开始还有人不理解,但经过耐心解释后,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
杨震挨家检查复工店铺
队员心中的“大家长”,当家还有模有样
杨震手下还有5名队员,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个防控小组就像个小家庭,这个“家”不好当可他却当得有模有样。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例会,杨震都会亲自过问,做到对各种数据心里有数、脱口而出。队员的安危他也同样非常重视,每日例会除了工作总结,他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队员们注意自我防护。大家都开玩笑说“耳朵快听出茧子了”,但他下一次开会还是会说,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责任对每个队员负责。
休息时,杨震总会主动接过其他队员手中的测温枪和登记表,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休息;吃饭时,他总是最晚拿起饭盒的那一个。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难免让人心里焦躁。对于队员们的情绪问题,杨震还得时刻关注着,“如果自己都没有管理好,又怎么帮助别人?”这是杨震最常跟队员讲的话。2月21日,杨震得知一位队员的家属生病后,第一时间跟领导汇报,然后让其马上放下手头工作先回家,“这边我来负责,你负责回家!”
都是30多岁的年纪,杨震像“大家长”一样照顾着防控小组这个小家,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又在照料着社区这个大家庭,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是社区里的“当家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秦公宣 刘叙麟
閱讀更多 揚眼 的文章